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构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产业体系

 时间:2019-10-25 16:35:00 |  莫恭明 | 字体:【 】| 阅读: 125

推动绿色发展是三峡库区的重大使命,也是重大机遇,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正逢其势、正当其时。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关键的是,守住生态环境这一条底线,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三个转变,实践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径,强化项目、事项、政策、机制四个支撑。具体来讲,需要重点推进5项任务。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库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优化生态屏障保护功能,是保护长江母亲河、维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是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的现实需要。突出水环境治理。以改善长江水质为着力点,建立库区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加大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生态修复。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强化消落区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源头治理。严格落实产业禁投清单、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大力推行城乡垃圾分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必然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万州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承载功能,推动各区县在“一盘棋”中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充分整合旅游资源,打好三峡旅游这张“王牌”。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为主的大容量、快速度客运体系,以铁路为主的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货运体系,打通铁水、铁公联运通道,争取国家尽快启动三峡船闸新通道建设。补齐交通短板。加快区县之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规划建设景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启动实施一批县际交通建设项目,提升交通内畅外联水平。推广绿色装备。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长江内河船舶,推动电动船舶建造和改造,推广物流运输车辆使用清洁燃料,提升运输装备绿色化水平。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各方面,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从三峡后续规划资金提取一定比例、发行专项债券、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库区绿色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标准和方法,探索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森林碳汇交易制度,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权重,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地方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作为审计、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强化生态法治保障。完善的法治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只有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不断织密法治网络,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抓紧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法律相配套、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适应、具有地方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引领和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健全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生态环境执法协同联动机制,“零容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障。在刑事、民事、行政等司法领域探索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建设,鼓励、引导有关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作者系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