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时间:2011-10-28 10:37:00 |  | 字体:【 】| 阅读: 167

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赵晶) 今天上午,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在京开幕。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演讲。

毛主席讲,在人们的思想方法方面,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是对立的。思想方法不同,对理论的理解不同,对形势和任务的判断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同。因此,实践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重视思想方法是毛主席给我们开创的一个好的传统。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思想方法问题,他在这些方面著作之多、内容之丰富和系统,表达方式之简明生动和富有特色,我以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可以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方法论的角度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科学体系。我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十分珍惜、认真学习、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我们手中的尖锐的思想武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思想方法问题的科学解决。或者说,我们总是以解决思想方法为先导,并且把解决思想方法贯穿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全部过程。我觉得这个经验也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我们都还记得“文革”结束不久,在总结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经验的时候,邓小平说了一句话,邓小平说,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1985年在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又说,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这些话是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所作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总结。

正是有鉴于此,邓小平总是把解决思想方法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的途径。我们回顾一下,邓小平领导我们在思想方法上确实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和重大突破,比如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思想,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这一系列的破除和坚持概括起来说就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大字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是邓小平这一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我的理解,所谓“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东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的全部过程。江泽民在强调这一点的时候进一步强调了三个东西: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的同时或者基础上,我认为他又强调了三个东西:一个叫做与时俱进;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根据实践、根据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本本、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上,不能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上,也不能停留在超阶段的、不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上。他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和回答新的问题,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形势的新变化。这是他强调的一个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第二,他强调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他强调要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为动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各方面的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

第三,他强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了党建指导思想这样重大的与时俱进。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怎么建设党”的问题。他抓住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带有根本性的东西:一个叫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叫做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一个叫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决定性作用、导向性作用、主体性作用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我们党只要把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党就是不可战胜的。

这三点:与时俱进、创新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论述都是从思想方法的高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调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特别是在三个重大问题上,我觉得又有突破,就是深刻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深刻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做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括,这就是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近160年以来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它才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凝聚力。我觉得这一句话应该给予高度关注。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它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还要有世界眼光;不仅要坚持已有的中国化成果,还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宣传人民、武装人民,还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共命运。这个概括意义重大。这是强调的第一点,总结了这样一个经验,作了这样一个概括。

第二,深刻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十个结合”,或者做了“十个结合”的概括。“十个结合”的概括,胡锦涛说,“十个结合”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他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又是人口大国这样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同时一定要搞好统筹协调、总揽全局,在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发展我们的事业,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的原则。

第三,还总结了一个经验,总结了国际国内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有国外的经验教训又有国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这样一个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又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辩证法。

正是这一系列的论述,我觉得就从思想方法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么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后我强调一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学习哲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是评价事物的方法,也是改造事物的方法。因此是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学习各种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哲学的学习是尤其必要的。因为哲学这个东西是普遍管用的东西、根本管用的东西、长期管用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学习仅仅理解为知识的学习,更不能把学习理解为只是某些技能的学习。要重视哲学的学习、“管总的”学习,世界观、方法论的学习,只有思想、方法的科学化,才能够有科学的认识、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实践,才能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