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陈叶军)“金融危机下的政府管理”国际研讨会于11月8-9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贵利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大力加强公共服务,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主题发言。薄贵利指出,加强公共服务不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薄贵利说,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做了冷静的分析,制定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切实保障民生,是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对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惠民领域的其他财政支出也有较大服务增长。
薄贵利指出,加强公共服务不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比如说中共在十七大当中就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十七届二中全会要求通过改革,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三个根本转变”,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要求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要求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薄贵利表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方面,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提出了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其中核心任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十二五”期间以及在未来十年时间里面,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将围绕着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核心内容而全面展开。
其次,深化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因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涉及到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涉及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最后,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中央明确提出,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就是说大力加强公共服务,不仅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一个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具体地实现一个服务型政府,细化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战略目标呢?薄贵利表示,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同时又有具体的内涵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以不断完善社会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求。
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因为过去我们更加关注经济建设,对公共服务重视的不是很够。经过一段时间改革探索,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在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上不断地加大。
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公共服务的奖惩机制、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等等。现在中国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深圳,公共服务机制有很大改善,有些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有些服务由政府实行合同外包,实行政府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