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专家解读
新华社的文章指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更高起点上努力开创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文斌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时代。挣钱成了当下普通百姓生活的核心词。每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就是想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这一朴实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应当值得肯定。但要注意的是,人的一生幸福是不是仅有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社会的发展是不是经济上去了,一切都万事大吉,其实不然。”
他认为,在当今,我们要特别警惕这样一种价值观:金钱至上。“我们更应当从捍卫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来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理想。其实有许多东西钱是买不来的,比如好的心情,比如智慧,比如文才,比如创造等。在意金钱,又能超越金钱,这样的人一定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精神家园的迷失,进而会出现一系列错乱的行为。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尤其需要建设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坐标。”夏文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