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11-12-16 10:15:00 |  夏文斌 田启波 | 字体:【 】| 阅读: 15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之所以一直能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就是因为它能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品格,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继

承、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深刻而全面地研究并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应对的时代课题是不同的。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敏锐地发现和正确解决时代所提出的中心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体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看到上述情况和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对新世纪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阶段和新境界。"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作为一条思想主线,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的时代课题认识和解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一时代课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作出了新概括,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贯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决定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把党的先进性同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深化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史,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代表"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为什么要建党、建党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检验党的建设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回顾和总结我们党81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时候的任务和斗争,任何时候的路线和纲领,任何时候的成功或挫折,都与"三个代表"紧紧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党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偏离了"三个代表",就会遭受挫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既要看是否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要看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还要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更新、更高的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内在关系,阐释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精神、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方面,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仅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统一起来。这就要密切关注当代世界生产力、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向,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及文化发展的趋势,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不同,自然的发展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历史的发展则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追求一定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它体现着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性。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的那样,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发展经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又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既要着眼于推进民主政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保证,又要着眼于提高人的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能动条件;既要着眼于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创造动力,又要着眼于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整体水平。这就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经济上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政治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我们就能够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