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认为,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若美国经济出现稳固向上态势,在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不排除美元提前进入加息周期。
下半年美元或重拾升势
中国证券报:近期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这是阶段性回调还是中长期调整的开始?
毕吉耀:下半年不排除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从长期来看,由于大宗商品的稀缺性,其价格仍将在高位震荡。但考虑到以下因素,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不支持大宗商品继续上涨;其次,按照目前美国经济走势,美联储下半年继续推出QE3的可能性不大。相反,美联储有可能在下半年适时启动加息。如果美元提前进入加息周期,走强后的美元将使大宗商品价格失去上涨基础。
中国证券报:您是如何做出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和美国有可能进入加息通道的判断?
毕吉耀: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从新兴市场来看,尽管与历史相比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依然很快,但与去年相比已明显回落。同时,新兴市场通胀压力明显上升,巴西和印度今年已经连续4次加息,巴西基准利率已12.25%,通胀率达9%以上。各国货币政策腾挪空间越来越有限,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边际效益正逐渐减退,而以消费为主的内生性增长支撑作用尚不稳固。
今年四五月美国失业率从9%以下回升到9.1%,说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在减弱,但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国国内消费逐渐回升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四季度将有所回升。
这种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总体还将维持相对宽松态势,低利率会维持一段时间。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如果美国经济出现稳固向上态势,在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的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不排除美联储提前开启加息周期。届时美元颓势就会扭转,走强后的美元将会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
近期油价下降的直接原因,与国际能源机构IEA大幅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直接相关。高油价已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胀或将贯穿“十二五”
中国证券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会不会减轻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您对下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作何判断?
毕吉耀: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调,肯定会减轻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是大宗商品。
下半年影响CPI增幅的翘尾因素会逐渐减弱,但新涨价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很难期待国内物价短期内出现回落。预计5%至6%的CPI增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全年CPI增幅可能在4.5%至5%,甚至更高。
中国多年来的双顺差导致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但由于近年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沉淀了大量资金,因此未给物价带来太大上涨压力。而此轮房地产调控已由短期调控变成长期政策性转变,因此短期内房地产市场沉淀资金的能力被削弱,在近期股票市场吸引资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流动性必然在物价上有所体现。因此,通胀不是短期因素,可能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
中国证券报: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怎样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加息幅度有多大?
毕吉耀:前5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16%至17%,但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增速仅为11%至12%。随着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我国消费增速在逐渐放缓。
进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对美欧日等国出口增幅都有所放缓,预计全年贸易顺差较去年会缩减。具体说来,今年外贸对整个GDP增长的贡献可能在-0.1%―-0.2%。
从投资来看,由于4万亿元投资进入扫尾阶段,加之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会高于去年。
基于以上判断,今年GDP增长将出现回落,预计9.3%左右。人民币将维持小幅升值势态,预计全年增幅6%左右。年内至少还有两次加息,美联储的加息时点将给我国加息带来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