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也是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和新时期的宣言书。他在讲话中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毛泽东同志历来说,这种状况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他在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还说过:“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拿我来说,能够四六开,百分之六十做的是好事,百分之四十不那么好,就够满意了,大部分好嘛。”
邓小平的谆谆告诫,一语中的,振聋发聩,至今言犹在耳,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性。
本来,“罪己者兴,罪人者亡”,“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益的警世格言;认真的自我批评,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奋斗中形成的、同其他任何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
可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在“民主”问题上似乎经历了异常艰难、曲折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建国、民主执政、民主监督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成为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最好时期,也是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最好时期之一。例如,中共中央于1950年4月19日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再如,针对上海市发生的“黄逸峰事件”(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校长黄逸峰压制打击该校学生批评),《人民日报》于1953年1月23日旗帜鲜明地发表了题为《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的社论,并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撤销中共华东交通部党组的决定、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开除反党分子黄逸峰党籍(撤销一切行政职务)的决定。又如,《人民日报》1956年7月1日因报纸改版在头版头条发表题为《致读者》的社论中表示:“我们的报纸名字叫作‘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只有靠着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把报纸办好。”“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从它创刊到现在,一直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如果“文风不好,不但读者不愿意看,而且还会造成有害的风气,不利于思想文化,也不利于政治经济……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
当年,我们党实行广泛的而不是局部的、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有效的而不是空洞的民主政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极大地调动了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而,由于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1959年“反右倾”,特别是发生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使经济、社会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些都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教训!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迎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个春天,也开创了经济建设得到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另一方面,不容回避和掩饰的事实是,毛泽东、邓小平批评的那种“恶劣作风”、那种“神经衰弱”的状况,至今并没有绝迹,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颇有卷土重来、屡禁不止、变本加厉、积重难返之势。这种领导干部,唯我独尊,专横跋扈;“王婆卖瓜”(自吹自擂谋私利)太多,“武松打虎”(排忧解难为百姓)太少;群众意见听不得,媒体批评见不得。他们对于群众上访和舆论监督,或者置若罔闻、麻木不仁,或者敷衍塞责、讳莫如深,或者采用“围追堵截”、“媒体灭火”等掩耳盗铃、扬汤止沸的荒唐行为,甚至进行打击报复。据《报刊文摘》2009年7月3日报道:“统计显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80%来自群众举报。而举报具有高风险,举报者受打击报复的事例层出不穷。”实际上,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群众的嘴巴是封不住的,群众的民意是最公正的。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既无可奈何又怨声载道:“人民当家不作主,长官意志说了算。”“不是群众捣乱(上访)不听话,而是领导腐败不像话。”
先哲也说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性是有弱点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自律是必不可少的,但“医不自治”,自律也不是万能的;严是爱,松是害,没有批评和监督就会变坏。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没有终身的“红色保险箱”,都必须具有接受批评和监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国家的生命。如果没有民主,就没有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得而复失;就没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亡党亡国。同时,“十个口号不如一个行动”;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首先就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做起,切实防止和纠正那种“批评难,批评领导干部更难,批评上级领导难上加难”的状况。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广开言路,兼听则明,谨防“神经衰弱”症,谨防“好了伤疤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