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郝立新 简介

 时间:2011-12-29 14:30:00 |  | 字体:【 】| 阅读: 213

郝立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在贵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布鲁内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被聘为哲学教授。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科研处处长,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任中国高教学会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0)、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2)。

研究领域:唯物史观研究

主要成果:

著作:

1、《无神论教育读本》(合著,新疆科技出版社,2000),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主编,人大出版社,2002.1);

4、《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透视》(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获国家图书奖特等奖)

5、《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编,参加编写和审稿,学习出版社,2003年)

6、《〈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学习读本》(中组部组编,参加编写,党建读物

出版社,2004年)

论文:

1、《重读〈费尔巴哈论〉》(新华文摘,2000.2)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光明日报,2000.1.11)

4、《面向新世纪的宣言》(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0.6.5)

5、《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的影响》(党建研究,2000.10)

6、《当代社会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笔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0);

7、《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建研究,2001.8)

8、《邓小平的社会价值思想及其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4)

9、《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10、《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2002.5.28)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界碑》(教学与研究,2002.6)

12、《高扬哲学社会科学旗帜》(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7.16)

13、《〈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编写指导思想与特点》(教学与研究,2002.8)

14、《中共十六大的理论贡献及其特点》(党建研究,2003.3)

15、《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2)

16、《从人类史看科学精神是怎样发展的》(北京日报理论版,2003.6.9)

18、《论唯物史观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1)

20、《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理论专版,2004.5.31,获中宣部/光明日报“民族精神

大家谈”征文2等奖)

23、《在传承文明中弘扬人文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2004.8)

24、《抓重大攻关课题 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新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4.17)

25、《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

26、《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建研究,2005.6)

27、《中国模式的哲学意蕴》(《教学与研究》2006.1)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本文关键词: 余钟夫 郝立新 简介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