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近几年来先进文化研究综述

 时间:2012-01-04 15:59:00 |  李建国 | 字体:【 】| 阅读: 132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高潮,先进文化的研究也广泛地展开。学术界对先进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特征、前进方向以及如何发展先进文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综述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高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中国先进文化的研究也广泛地展开。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先进文化展开研究的。

一、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先进文化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关于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理论界,学者们首先对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作了广泛的探讨。

有学者认为,先进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中引领发展方向和潮流的最进步的部分,是健康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它既能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能揭示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1]先进文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先进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第一,认识功能。先进文化提供科学的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第二,教化功能。在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是与非等一系列问题上,先进文化提供正确的判断标准,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三,规范功能。先进文化明确特定的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使个人的活动与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第四,凝聚功能。先进文化通过它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体系,整合和统一其它思想道德观念,促进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第五,导向功能。先进文化赋予一个民族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特别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需要变革时,通过思想理论指明变革的方向。第六,信息功能。先进文化可以提高人们从事信息活动的能力,包括信息的记录、储存、加工、传递等方面的能力,加快文明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第七,实践功能。先进文化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调控人们的活动及其方式,指导人们更好地从事实践。先进文化的这些功能通过广大社会成员发挥并汇集起来,足可以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2]

有学者从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先进文化的存在逻辑地蕴涵了落后文化的存在,因为没有落后文化,也就无所谓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要是以时代的发展水平为标准来区分的,主要是以社会制度为标准来划分的。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文化比资本主义文化先进,比封建文化更先进。但是一个国家的具体文化现象是复杂的,而不是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不能等同。现代中国社会文化除了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落后文化,即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封建主义制度的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是先进文化,在于它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说它是纯粹社会主义的。不仅如此,文化中还包含非意识形态的因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因素(如科学技术、文化设施)则比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因素更为先进。中国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就远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先进。而且,即使就意识形态因素而言,社会主义文化只是就整体上讲比资本主义文化先进,而在局部上则未必如此,例如在文化管理技术上。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就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复杂性。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造成的。[3]

有学者进一步扩大了对先进文化科学内涵的理解,认为:1.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2.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对社会整体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3.先进文化是代表时代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特质在实践中起先导和领导作用的文化。4.先进文化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当代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真、善、美的具体体现。[4]

有学者从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出发,指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基本内涵: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以它为指导,才能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2.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前者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境界、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5.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明成果。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成果,我们要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度警惕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6.面向大众,由群众创造又服务于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5]有学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3.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4.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体现时代精神。5.必须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

有学者则认为,江泽民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向面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作了科学的定义。[7]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主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先进文化的特征

先进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有着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特征,学者们对先进文化在新时期表现出的特征也作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特征的研究,为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中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依据。

有学者认为,只有置于现实基础上的既反映当代政治和经济的基本特征,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先进文化是从根本上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2.先进文化是服务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3.先进文化是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4.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文化。[8]

有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了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1.民族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在于它能够在迅猛的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2.科学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在于它为人们确立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一套合理的先进的价值体系。3.大众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大众性在于它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4.开放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开放性在于它善于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需要通过文化的交融整合,吸收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5.时代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在于它根植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服务,这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时代性的重要体现。6.前瞻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瞻性在于它能够在时代转换过程中预先指明时代发展的方向,为新的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9]

关于先进文化的科学性,有学者认为,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中国先进文化科学性的根本保证;二是大力宣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迅速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不断克服僵化封闭、愚昧迷信思想。[10]还有学者认为,科学性与先进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倡导先进的文化,就是倡导科学的文化;弘扬科学的文化,就是弘扬先进的文化;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在于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符合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实践性、真理性和创新性。[11]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文化精神的科学性以及前进方向的科学性。[12]

在全球化语境中先进文化除了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等特征外还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自觉性即先进文化必须有一种理性而清晰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当下状态有比较科学的定位,对未来的前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把握。自主性则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在保持融通互动的同时,要保持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13]

有学者针对我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先进文化,概括出以下四个共同的特征:1.先进文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他们都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理论部分,中国各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贯穿各时期我党文化建设实践的始终。2.先进文化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每一时期的文化创新都是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克服陈腐观念,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在社会实践中找寻丰富的营养,不断总结,进行文化创新,是保持一种文化形态生命力的基础。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文化的进步,没有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文化将失去原有的血脉。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先进文化才能保持与时代的密切联系,才能代表当时先进文化。3.先进文化是发展与继承的统一。先进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使我党的文化建设配合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和建设,促使社会协调发展,在精神层面影响我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它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毛泽东思想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正是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将马克思主义的舶来品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4.先进文化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过程来看,无论是白区的反“文化围剿”,还是在根据地文化建设方面,都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封建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对封建文化批判的思想武器是当时现实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方面不是割断历史的延续性,而是在接纳历史的文化遗产同时进行“扬弃”,将文化的历史性与现实的应用性结合起来,祛除不合乎历史发展的因素,保留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合理内核,改造出为我所用的新文化。[14]

此外,有学者认为先进文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先进性。就是适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2.前进性。先进的文化,就是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过程中的文化,不是凝固停滞、僵化不变的文化。3.方向性。文化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指导,文化的前进需要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文化。[15]

三、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究竟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不仅是文化建设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理论界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学者们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如何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了对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问题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6]

有学者根据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指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表现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主多样”与“综合创新”的新文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7]

有学者则认为,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统一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代文化的主导趋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是历史现象,而且有其内在的根据。2.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也是当代文化前进的主导趋势,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确切地说应当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这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相融合的体现和发展。[18]

对于如何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许多学者认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进行文化创新。

有学者指出,代表当今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进行文化创新。[19]

不少学者指出,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还有些学者认为,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1.先进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中发现与揭示先进文化的一般前进方向。2.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3.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相一致。[20]

有学者指出,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二是有科学的建设目标,三是有正确的发展方向。[21]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植于时代的大众文化之中,因此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不仅要以先进的高尚的优秀文化作引导,而且要在文化建设中形成全民先进、积极、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较高的文化品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2]

四、发展先进文化的途径和措施

始终保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就必须要搞好先进文化的建设。理论界通过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前进方向的探索研究,提出了许多发展先进文化的有益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途径与措施。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关系到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23]在当前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要确保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抵制腐朽没落文化的侵蚀。[24]

2.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唱响主旋律,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也应该提倡多样化,否则会声音单调、色彩灰暗、观念僵化、思想停滞。[25]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应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人民需要的、多层次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作品。[26]

3.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当前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27]在当前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思想道德的建构十分重要。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没有足以感召、支持和凝聚全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就无法保证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因此要尽快建立起既体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道德规范。[28]

4.要有继承与创新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先进文化是在与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激荡中壮大的,开放性是先进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兼容并蓄,既立足于本国又面向世界。[29]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性,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30]建设先进的文化,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充分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31]

5.要创作优秀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产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2]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来源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群众。把最好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33]

6.要加强党的领导。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每一个党员心中扎根,这是使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代表的基础性工程。[34]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先进政党,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5]

除以上所论述的发展先进文化的途径与措施之外,学者们还提出了其他的一些途径与措施。有学者提出:第一,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与发展生产力紧密结合。第二,建设先进文化必须经受住各种艰难的严峻考验。[36]有学者认为,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能有力地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37]有学者认为,建设先进文化,还要采取正确的文化建设方针,以及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38]

还有学者提出了进行文化建设必须要努力处理好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这一新观点。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文化要素。因此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处理好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使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肩负起自己的时代重任,以达成实现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这一共同的价值理想。[39]

本文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26] 李建群,杨晓英.建设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5).

[2] 庞仁芝,林培雄.论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J].当代思潮,2002,(2).

[3] 黄楠森.始终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J].前线,2002,(3).

[4] 朱敏彦.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J].求是,2001,(6).

[5] 徐腾.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2002,(6).

[6][27][32] 刘云山.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J].党建,2003,(1).

[7] 侯且岸.关于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2).

[8][31] 匡国珍.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1,(1).

[9] 王丽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指南[N].光明日报,2004-04-27.

[11] 彭时代.解读先进文化的本质[N].光明日报,2004-02-03.

[12] 彭炳忠,戴树源.论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5,(2).

[13] 孙卫卫.全球化语境中的先进文化[J].社会主义研究,2003,(1).

[14] 张广才,蓝海,郭枫.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先进文化的阐释与创新[J].北方论丛,2003,(5).

[15] 王曜宇.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J].创造,2000,(11).

[16] 赖荣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03,(6).

[17] 彭焕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论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8] 王永祥,李志红.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J].河北学刊,2003,(2).

[19] 胡伯俊.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N].学习导报,2001,(9).

[20] 朱敏彦,王正平.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0,(6).

[21][23] 王春方,吕维刚.领会先进文化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5).

[22] 杨以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统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5).

[24][25] 谭吉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2).

[28][30][33] 戈耘.正确理解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N].解放日报,2000-05-24.

[29][36] 杨柳,徐新.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新探索[J].理论月刊,2003,(9).

[34][37] 何众.党必须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探索,2000,(5).

[35][38] 居继清.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基本经验[J].学术交流,2001,(5).

[39] 邹广文.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