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天大的事,听听总理的话

 时间:2012-01-10 13:01:00 |  | 字体:【 】| 阅读: 14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闭幕。温总理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又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有两件事情,总理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一件事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件事是关于农民上楼的问题。要听总理的话,保持农村的发展特色,并给农民增收以保障。

为此,党国英给地方官员提出了几个应该守住的底线。他认为,应该将总理清醒的政治意识化为政策、决策,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件事,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如果中国农业比较收益能继续保持目前状况,主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应该问题不大。但农业比较收益能不能维持,很是令人忧虑的。如果国内通货膨胀处于高水平,同时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国内涉农企业大规模在国外采购农产品,国内农业比较收益一定会恶化,农产品供应形势会急转直下。

党国英指出,保持农业比较收益不能主要靠政府补贴,更不能靠一味涨价,而应靠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为此要严格保护优质耕地,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其中,保护优质耕地是最难的事情。优质耕地占了就难恢复。

目前,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不说自己缺少建设用地。但是,一眼望去,我们的大部分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不过七、八千人,而每亩地产出的GDP不到50万元。按这个趋势搞下去,中国的全部耕地占完搞建设,人均GDP也赶不上当今发达国家!这怎么行啊。

“搞城市化,还是要走内涵扩张之路。要充分理解中央的苦心、善意。”党国英忧心地说。

第二件事,关于农民上楼问题。

中国发展的城市化方向没有错。城市化率达不到75%以上,中国的农民在整体上不可能富裕。脱离农业的农村人口最终进入城市也没有错,他们在农村的住房占地复垦为耕地也讲得过去。但这件事情在不少地方太急,太草率,太讲表面文章。继续这样下去,要出问题。

“总理也是一位老人,听听老人的话。总理说: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这个话很对。”党国英说。

地方官员应该守住的几个底线

党国英进一步提出期望,地方官员们能不能守住以下这样几个底线:

第一,一定要注意,专业农户不适合集中居住,尤其不适合把他们安排到大的社区住楼房。不要拆了社会主义的旧农村,再出来一些原始社会的破窝棚。在有的地方已经看到,农民为方便,在地头上搭建窝棚。农业要现代化,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农户,因此必须有一大批农户分散居住。世界发达农业国家皆是如此。最终专业农户不会太多,占不到现在农户的1/4,不必担心他们的农舍占很多土地。

第二,有很多农户现在还不能决定是否要做专业农户,地方官员们就等等吧,等个十年八年也不要紧。先考虑那些已经脱离农业的农村人口,这部分人多的是。

第三,就是脱离农业的这部分人口,也不要一刀切地让他们住在什么“集中安置区”。他们在哪里工作,就让他们住哪里。大城市的户籍政策这几年就会调整,那里的农民工逐步会落户的。对于脱离农业的人口,各地搞得五、六千人的“小区”还是没有吸引力,最终不是他们的久留之地。大规模搞这个东西就是浪费。不搞则已,搞就搞得大一些。每个县挑选几个镇,将其发展为数万人的小城市。有能力就快一些,没有能力就慢一些。千万不要在新住所还没有落成时,就拆农民的房子。

对任何人,拆旧房搬家都是大事。不给人家钱,房子拆了,宅基地换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还说人家“自愿”,谁相信?中国这么大,农民这么多,一年拆上10%的农舍,是多大的规模啊!一旦出个问题,怎么得了!

总理清醒的政治意识应该化为政策

当然,党国英指出,话说回来,也不能因为有问题而因噎废食。有的地方搞得不错。重庆注重在大城市吸引农民落户,成都搞活农村建设用地,山东德州以产业引领农民集中,都是值得肯定的。我看国务院应该有个指导意见,该开的口子要开,该堵的口子要坚决堵上。

总理还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这是一个清醒的政治意识,要把这个政治决断具体化为政策,使中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城市化进程”,党国英说。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