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正趋于结束,但中国的战略创造期正在到来。全球经济复苏的乏力,以及伴随中国崛起,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洲锁定中国,中国战略机遇正在消失,但中国的战略创造期正在到来,因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并且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资源,实行巧实力外交,变被动为主动,以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代价最小化,而要做到此,中美关系依然是关键,美国依然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外在决定因素。
中美关系主要基础是经济,经济上的互利使双方紧密连在一起,这种经济上的联系既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同时又是双方趋于对抗的原因。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模型和全球经济结构,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全球财富的分布。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是主要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成为它们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成为它们全球利润的主要来源,它们不仅避免了规模缩小或破产的厄运,而且得以扩大和发展。其二,中国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事实上是中国人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工,以换取低廉的工资。其三,欧美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而可以更加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的输入成为中国崛起的第一推动力,离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结构变化,我们将无法理解中国的崛起。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它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有望超过美国,结束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那么是否因为中美关系是基于市场逻辑的互利双赢和正和博弈关系,中国由此而崛起不构成对美国和西方的威胁呢?是否因为中国的崛起是遵循了与美国和西方相同的市场规则,所以中国的崛起能得以和平进行呢?回答不是。美国当初对华政策目的是使中国成为它的市场,进而拉动美国的出口,就业,同时通过接纳中国加入现有经济体系,以此推动中国政治的所谓民主化进程,但是事与愿反,在过程中,中国成为了美国的制造和加工基地,而美国成了市场,由此导致中国的发展,美国制造业的转移,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加剧,国家陷入衰退。这显然是美国战略上的一个错误,全球化重新整合了全球资源,同时也重新整合了全球财富的分配。在发达国家,大公司从中获益,工人和政府承担损失。在发展中国家,公司和政府从中受益,而廉价工人承担损失。美国是全球化的倡导者,但正趋于反对者,那么美国如何才能逆转全球化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呢?对此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曾写到,衰退中的大国有三种战略可选择,一最激烈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排除新兴国家的经济挑战和军事威胁;二是后退到贸易保护中去,或者削弱新兴国家的经济;三是采取使本国日趋衰退的经济振兴起来的政策措施。通常受到挑战的国家是把各种战略结合起来贯彻。目前作为受到挑战的国家美国和西方国家,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正因为如此,中美关系一方面已是建立在市场逻辑基础上的互利双赢关系,但在另一方面依旧处于国家逻辑基础上,表现为对抗冲突和零和博弈关系。美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其全球战略目标是维护其全球第一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中国的崛起,不管是何种原因,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为此美国在战略上正在转向和锁定亚洲和中国,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对于中国来讲,美国的冷战思维和现实主义进攻战略也成为其和平崛起的主要外部威胁。
无疑,美国全球战略转移并把战略目标锁定中国,中国的战略机遇正在消失,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同时中国战略创造期正在到来,因为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资源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凭借自己上升的实力,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的多元化趋势,变被动为主动,以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代价的最小化,这就是中国的巧实力外交。首先,中美关系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不仅影响中美之间关系,同时将影响世界。历史上凡大国崛起,必受到原有大国的遏制,双方由此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的爆发,不是崛起中的大国被遏制,就是原有大国被代替。在美国历史大多时间里,全球经济秩序一直以英国为核心,以英国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影响了美国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且英国是所有国家中能够给美国造成最大危害的国家。美国崛起过程中面临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以削弱英国,还是与英国站在一起维持欧洲力量均势的选择,美国最终选择了英国一边。对此正如美国总统杰佛逊讲的,英国是所有国家中能够给我们造成最大危害的国家,所以与它为伴,我们整个世界都不必害怕了。尽管英国傲慢自大,野心勃勃,但它是一个更为安全的伙伴。与英国联合,使美国能够成为英国体系的长期免费搭车者,美国工业由此享有长达一个世纪的国内保护和全球市场。目前中国崛起面临同样的选择,联美还是抗美?美国是现有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能否成功的外部决定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已从两国关系成为全球关系,不仅对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双方关系将影响全球格局,中美和,则世界和。中国崛起实际上是融入现有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果,中国是这个体系的免费搭车者和受益者;而且中美关系也将决定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美和,中国与它们的关系将会更加容易相处,问题也会更容易解决。其次,中国坚持和平崛起,并不意味中国处处忍让,以退求和,而是应该据理以争,做到有理有节,灵活运用国际关系的多元渠道,制衡,化解和转移矛盾和冲突,以求周边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最后,应该清楚认识到发展依然是中国的根本,外交的目的只是为这一目标提供服务。实力是外交的基础,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目前无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退,都存在许多不定的因素,谁都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如何?所以中国的外交目标依然是确保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中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国内的发展和自身问题的解决,一旦中国自身问题解决了,那么外部问题也就更容易应付了。一国崛起,一靠实力,二靠战略,因为聪明的战略可以降低崛起的代价,对此美国学者米德在《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一书中曾经写道:“越研究美国的外交政策,我越发深信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美国不仅抽到了幸运牌,而且玩得也不错。200年来,美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这种风格非常适合。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现在该是轮到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