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2年01月17日14版)刊登了一篇《美国没其他列强坏是事实》文章。面对美国旨在威胁中国的“重返亚太”的“新军事战略”而引发的中国人民的愤懑情绪,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读者,笔者对文章中的观点实难接受,因此提出下述质疑意见,并就此求教于广大网友。
一
《环球时报》的这篇文章作者指出:“尽管近代以来美国与其他西方列强一起侵略和瓜分过中国的主权权益,但相对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俄国蚕食我辽阔疆土而言,美国更看重的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人来华求的是贸易收益,而不是领土主权,这就是为何一些中国人对美国抱有美化幻想的原因所在。”
这篇文章还指出:“与其他西方列强相比,美国更看重实施文化控制战略,美国在中国办学校建医院有其政治和战略上的目的,归还庚子赔款并非是慷慨,但相比其他列强而言,毕竟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还从美国奉行“实用主义”角度,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最终结果其实就是为了“做生意”:“只要有利于做生意,美国什么事都会干,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只是为了看上去高尚而已。”
《环球时报》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与众不同地提出近代以来“美国没有其他列强坏是事实”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动机当然不是要为美国曾经对中国犯下的侵略行径进行辩护,而是以此劝解人们不要为当下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做出的这些“不友好行为”所激怒,要有理智,要沉得住气,要敞开胸怀,以便从更长远处看待中美关系,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文章作者的这一用心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中国人而言,近代以来的美国就真的“没其他列强坏”吗?退一步来说,就算是“美国没其他列强坏”是一个“事实”,那么作为曾经饱受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就可以原谅“近代以来美国与其他西方列强一起侵略和瓜分过中国的主权权益”这样的一个“事实”吗?
诚然,近代以来,当世界列强纷纷瓜分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资源的时候,美国确实没有占领中国的领土,较之于其它列强,后来的美国还以“友邦”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面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还曾并肩抗击过日本法西斯;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以为作为帝国的美国就真的希望一个独立、强大的中国出现在它的面前,相反,美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控制,美国将中国视为“友邦”的目的不过就是赢得阻止当时苏联东进的地域优势,以便在战略上获得主动。因此说,民国以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从自己的战略意义出发而控制蒋介石政权的史实是不能忽视的,更不容否定。
再进一步说,当年美国没有像俄国和日本那样侵占中国的领土:一方面是因为诸如英德这样的老牌帝国已经尽最大可能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作为世界帝国的“后起之秀”的美国自然在瓜分中国领土上要较比它们“迟上一步”,抑或在资历上“矮其三分”;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帝国的“后起之秀”,一向信奉“实用主义”的美国更加清楚,面对世界老牌帝国,与其采取强硬的手段和它们进行瓜分中国领土的“争夺战”而“得不偿失”,还不如“识时务”地用文化、宗教等“软实力”对中国进行“渗透战”,同时再附加上“经济”和“军事”上的“必要援助”,从而有效地在中国培植“亲美政府”,以便为将来主导亚洲乃至世界奠定必要的基础。
美国的这一战略功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得到了充分地表现。自“朝鲜战争”爆发至冷战结束,美国不断寻找和制造借口采取军事手段封锁台湾海峡、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布控、对新中国实行岛链封锁、扩大培养新中国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和各种异端势力……这些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一向对中国“没有领土要求”的美国其实是从更加广阔的地域空间来控制和阻挠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宗教领域来解构中华民族的核心力、凝聚力,从而打破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局面,将中国彻底纳入到美国的价值体系中。
由此可见,面对近代以来的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所作所为,那是用一个“更看重的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人来华求的是贸易收益,而不是领土主权”这样的“认识”就可以解释得了并且让人“信服”的吗?
二
《环球时报》的这篇文章告诫人们:“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不能从一己好恶出发,对任何一个国家预设立场和态度,更不能老是以一种‘受难者心理’,始终走不出近代弱国思维的阴影。”“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不能为一己之私而树立一个假想敌。”“因此,中国不必过分在意美国的战略调整,更无需担心美国可能的战略图谋。同美国发展合作关系,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篇文章还援引“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说:“1979年邓小平复出后首次访美,陪同出访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之在飞机上问邓小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回答说:‘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因此,只要中国没有改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寻求一个和平稳定的中美关系就是坚定不移的选择。”这篇文章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根本在于实事求是。”
凡是仔细阅读过《环球时报》这篇文章的人,面对作者的上述言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国际上,中国似乎不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而是按照“一己好恶”的标准,甚至“一己之私”的狭隘胸怀去树立“假想敌”。这就荒唐了。我们说,即便在冷战期间,中国政府还是极力通过各种可能的外交手段打破僵局、主动建立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的正常关系。新中国的外交史已经证明,中国政府从来都是不强加于人,并且超越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愿意同世界上一切尊重与平等对待中国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显然,这篇文章作者的上述言论并非出之于历史与现实的客观,而是自己的主观臆断。
按照文章作者的分析,人们还会造成这样的一种印象: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和未来上看,美国是不会真的“以中国为敌”抑或“亡我中华”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有过领土上的要求:即便历史上作为列强的美国也不过就是要求当时的中国政府搞“门户开放”、并使美国获得与其它列强在“贸易”上的“机会均等”而已;即便目前美国已经出台了“新军事战略”,已经开始了它的“重返亚太”的步伐,也是不足为怪的,那是美国一贯奉行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使然,这对中国其实并未构成真正的危害。因此,中国不要疑神疑鬼,更不要将美国视为自己的一个“假想敌”。显然,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当代的中国只要看清了美国的这个“本质”,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做到“要讲原则,但不能拘泥原则”,做到“灵活变通”,也就是要坚持“根本在于实事求是”,那么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并且中国从“好起来的中美关系”中一定会获得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
面对《环球时报》这篇文章的上述说法,笔者禁不住要问:照此看来,发生在中美之间的摩擦、矛盾乃至争执,岂不都是因为中国“讲原则”而不知道“灵活变通”造成的吗?都是中国不知道从“长远利益”着手、“不识时务”酿成的吗?而今后要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中国就只能走上作者所期待的那种“更加务实的外交路线”,甚至不惜妥协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于是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这真是让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外交新思维”。难道说为了争取美国的欢心、为了满足美国的利益需求,在牵涉到中国主权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退步到“放弃原则”的境地吗?难道说今天的中国倘若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实事求是”、“识时务”的中国吗?
三
都知道,“南海问题”完全是一些国家蓄意挑起来的,而美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更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地尽其所能地纵容与支持这些国家,迫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能做出复合它们意愿的让步,从而使其在南海的行为“合法化”。面对美国插手中国南海问题的事实,为了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我们就可以放弃在南海的主权或是做出有损中国核心利益的所谓的“更加灵活”的“实事求是”的“让步”吗?显然,用这样的一种观念来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人民是绝不会接受的。
我们说,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亚太地区各国的发展。但是,近六十年来,美国始终把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中国作为自己潜在的军事打击目标。研究表明,冷战时期美国策划的打“两场半战争”的军事战略,针对的就是前苏联、中国和一个中等强国。冷战结束后,美国计划打“两场战争”,并且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它的这个军事战略。现在美国又将其军事战略进一步调整成打“一场半战争”,一方面将战争矛头对准伊朗,同时将它的主要军事力量布置在西太平洋,做出“重返亚洲”的“新军事战略”,将南海作为它掌控亚太的重心,公开将中国作为自己潜在的战争对象加以军事威慑。尽管美国的这些军事战略部署很难在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身上产生直接的效果,但是美国为了“一己私利”而千方百计地通过政治、经济尤其是外交、军事手段来制造和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麻烦和矛盾,甚至将中国逼近“地区战争”的边缘,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和平建设环境的最大干扰和破坏。我们说,美国的这一做法与其直接战争于中国本土难道还有什么两样的区别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重返南海’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军防化学院原副院长徐光裕少将明确地说:“维霸,一直是美国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奥巴马曾经提出了不想当世界警察的说法,但是他也有一句重要的话:我在任期间,必须要保证美国第一。”这就是说,美国要保持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这是不依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美国,无论是谁入主白宫,这个“必须要保证美国第一”的意志是不会改变的。那种以为“等到美国确实认识到中国很强大,它才会真正用平起平坐的眼光和中国对话”的说法,也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因此,当我们说“中美关系应该好起来,并且也必须好起来”的时候,强调的是:中美之间关系“好起来”取决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并且这种“共同努力”必须是以相互尊重、彼此承认和保证各自国家主权的完整和不受损害为前提的,也就是这种“好起来”的“目标实现”绝不是以牺牲任何一方的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的。关于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国一直都是致力于中美两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和谐发展,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中国领导人早已宣布:在牵涉到国家主权和原则问题上中国绝不会让步。我们说,在牵涉到国家主权和原则问题上不存在什么“灵活性”,而任何意义上的所谓的“实事求是”的“让步变通”,其实都是在“丧权辱国”。
中国曾经遭受世界列强“百年欺辱”,那种“丧权辱国”的历史是绝不能重演的。中国的日益强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自古以来的中国崇尚和推行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所以,强大起来的中国“永远不称霸”这也是一种必然。那些散布“中国崛起”是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威胁的谬论的人们,其实正是为实现自己的“那个目的”而“制造借口”抑或做“掩人耳目”的卑劣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