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2月12日《寰宇大战略》,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美国,今年1月16日习近平曾公开呼吁美国必须明智和客观地看待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发展,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双方应就地方热点加强协调,绝不允许两国关系遭遇重大干扰和争议。而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公布美军新军事战略报告,宣布美军将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并敦促中国提高军事意图的透明度。两国领导人隔空交锋,透露了哪些新的战略思路?双方能否借此习近平的美国之行互相战略交底,避免因误判而引发世纪之战。
邱震海:寰宇大战略,运筹帷幄中,大家好。中国国家副主席西晋批马上要展开他作为国家副主席的首次美国之行,记得他进入美国之前习近平提出了一些中美战略关系的一些可以被外界称之为新思维的言论。在外界也有朋友把他解读成习近平这次访问美国中美双方试图在中美的战略意图上达成一定程度的交际,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今天在现场是香港大学的教授胡伟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教授,也是北京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朱峰先生二位好。美国人经常用两个词话对中国,一个是实力和意图,对我哪怕非常充满实力,但是对我没有战略敌意的话也不是敌人,而另外国家其实很弱但是对我充满敌意也是敌人,所以现在中美关系非常错综复杂,实力美国是可以通过情报搞到的,意图呢他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通过公开跟领导人的对话能够解决问题。坦率的讲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次习近平访美能够达成战略交底么?
高层互访有助了解彼此战略意图
朱峰:当然从美国人对中国的思维来说判断和衡量中国对美国是否构成挑战或有多大程度挑战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问题是能力可能是明摆着的,但是意图不知道。常常讲战略家底或者说意图的透明化,但是我们说用语言表达意图永远不会成为真正对方完全接受的东西,所以在语言表达意图形势上面你说的再好对方总是将信将疑,因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永远存在难以消除的安全困境等等,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访美能够就战略意图或者说彻底的交底或者说双方彻底达成共识,但是至少这样一种高层次的首脑会谈延续彼此对各自战略意图的认识和了解就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邱震海: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是还是不是这是一个问题,对于中美两国是信还是不信这也是一个问题,你相信中美在短时间内能够达成战略意图吗?
胡伟星:通过领导人一两次访问或者是战略对话就达成战略交底我想是不太可能的。
邱震海:中美两国领导人双方的互访不是一两次了,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元首副元首的会晤。
中美须经多次战略较量才能建立互信
胡伟星:有很多次战略对话很多次互访,我们可以对话,但是达到互信是领导一回事,所以我的看法是中美之间可能还要一系列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较量才能摸到对方的底线,然后逐渐地建立互信,那时候彼此误判的可能性就比较低,那时候可能能够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交底的目的。
邱震海:说到通过战略上的较量才能摸清双方的意图,那我们现在看看双方的战略较量态势到底怎么样?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已经崛起一个正在崛起,美国是一个全球的大国,中国现在正在走向全球大国,我们从这个地球上可以看到。我们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的军区叫北京军区、叫广东军区、叫成都军区、叫南京军区都是于中国某一个城市来命名,某一个地方。美国的军区是什么?欧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北方和南方司令部,换句话说全世界都是他的。
中国只是区域强国而非世界强国
朱峰:对,所以我们知道中美关系能力的对比判断不是GDP,不是简单地我们说国民生产总值获得钱获得物质,而最重要的是一种影响力,所以我们说真正的超级大国英文的单词叫superpower,就是你必须要在全球有你的能力的投送和你实际地影响和反映的机制,中国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区域强国,我们现在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们的军区永远还是在中国的地面上。
邱震海:如果我们看我们永远把太平洋放在中美两国之间,一个是太平洋的西岸,另外一个是太平洋的中岸,当然这个中间我们大家看得非常明显,夏威夷是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个所在地,但是在这个中间也许以前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跟我说他说中国有军人跟他说以后我们中国有朝一日我们有了航空母舰你们西太平洋的事不用管了,我们可以向你们通报。真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来看看其实中美之间在横隔太平洋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潜在的冲突,包括中国周边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问题,中国海军当然不想冲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地区,但是美国海军自然将要封锁。现在无论怎么样我们希望我们不用英国人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对华的战略意图,但是看了这张地图很难让人不产生某种思维。美国最近几年坦率地讲在中国周边做了很多部署,除了他原来的关岛基地,东亚跟韩国的军事基地,印度洋的军事基地,现在又增加了澳洲的军事基地,包括在中国跟俄罗斯中亚合作组织当中的中亚也设置了很多基地,但是看了这张地图一般的中国朋友很难不产生一种联想,美国人在围堵中国。这种阴谋你认为符合吗?
美国队中国的战略进攻来势汹汹
朱峰:我觉得如果中国周边美国的军事存在,中亚确实是911事件之后新开辟的,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新的军队部署也新宣布的,但是其他军队都是老的,1945年以后的。中国从1949年包括79年以后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的崛起我们很多成就的发展就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东亚强势的军事战略存在下产生的。
邱震海:但是问题是当时美国的主要对手是苏联,中国是游刃于美苏两个大家之间,战略框架跟今年有什么不同?
朱峰:1991年前苏联崩溃,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基本态势,这完全进入一个后冷战时代,所以还是在继续地发展,所以如果美国在菲律宾开始重新开辟空军基地的话那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美国甚至有可能在亚太军事存在某种程度重回冷战时代,但目前来看美国在中国周边这种态势你要把它完全解读成说对中国的,我觉得这里面至少缺乏一个学理的依据。
胡伟星:我同意这个观点。
邱震海:中国对美国目前的军事部署意图是不是中国方面存在某种误读。
中美势力此长彼消双方互有攻守
胡伟星: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我们有一种就进攻防守的概念,70、80年代我们判断国际形势态势时候经常用苏攻美守,美攻苏守,如果用这种思路来看中美的态势变化。最近两三年美国明显在进攻地方,美国的共识来势汹汹,就你刚才点的这几个地方。
邱震海:但是朱峰刚才的意思是说目前整个态势似乎还没有达到一种程度让中国方面认为美国是在围堵或者进攻中国。
胡伟星:这里边就是程度的问题,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基地最近几年都得到加强,他也在逐步加强他从传统盟国的关系,这样就会给外界一种印象美国有攻势,而且还有一种阴谋论的背景被媒体炒作。近几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这种态势越来越加强,美国的攻势越来强烈,但是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国家,从大的态势上来说中国是在上升的,美国是在下降的。所以呢这里边的中美双方应该可以说是有攻有守,看你是从什么时段来看,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这个态势。
邱震海:如果说,刚才我们要借美国的说法这是实际的态势现在我们要来看看意图,我们如何来解读,我们如何来定位中美之间非常日益错综复杂的关系。2001年小布什上台的时候他曾经把中国定位战略经济对手当时令中方大为震惊,后来911爆发使中美之间日益复杂的趋势有所缓和,2005年我如果记得不错的话9月份,当时美国副国务卿提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如果我们解读不错的话应该是中美双方在常识重新定位日益错综复杂当中第二阶段,但是从这之后有那么几年时间双方是磨合的不错,但是最近几年日益复杂了。日益复杂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军事上的态势之外2008年从美国开始引发的世界规模金融危机这是非常重要的切合点,而在这个事规模的经济危机当中我们看到美元地位有所下降,或者说在日益下降。我们看到美元的汇率,而中国的人民币确实在不断地上升,如果说我们把金融实力也能够解读成是双方国力或者经济实力一部分的话那么这个似乎是某种程度的折射,而这个同时一点都不掩盖中美双方之间依然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从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些刚才说的话是不是有一种悖论。现在中美双方的领导层护法越来越多,但是关系越来越复杂,中美双方的战略意图交集让人感到深不可测,越来越无法完成。
美试图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体系
胡伟星:这个从另外一个侧面来中美双方需要更多地对话,但是对话不见得就能达到互相,有的时候我讲我的立场那你不见得接受,美国是个大国他也不会说轻易地在自己的底线退后,特别是美国觉得中国和崛起,他要用更多地手段和方式使崛起的中国被纳入他认为现在的世界体系里边,成为他眼中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邱震海:你刚才说中美之间需要越来越多的对话才能够使双方的战略有点清晰化,但是我如果理解的话也许这中间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如果中美关系日益的清晰日益的简单地话那么越来越多的对话是有用的,现在问题是中美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中国在日益起来,美国慢慢地在走向衰败,这证明一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对话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中美战略意图交锋只是政治语言
朱峰:我觉得战略意图也好战略互信也好,这一切都是国际关系中特别大国政治中非常稀缺的资源,比如说现在美国奖励中国的战略意图要更明确地我们,而中国政府其实好多年都在讲。比如说针对西方提出的中国需要都透明度。中国政府讲我们的战略意图的透明是最大的透明,所以很大程度上围绕着战略意图的交锋,我可以非常坦率地讲这是一种政治语言,这不是一个非常明确地战略语言,就是双方不管你在语言上发动什么样的战略意图,透明化或者说善意化的公式是不可能从对方完全获得这样一个信息,而且就是我刚才讲你即使说的再漂亮对方要相信你这就不是国际政治了。
邱震海:也许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可以看到伟星他认为要越多越谈,谈的越多也许越清晰,他认为这是一种政治语言,但是一切到最后也许还是归纳到伟星兄刚才所说的,需要一种战略上的一种较量,不管怎么样我们一方面希望习近平副主席两天以后展开美国之行能够顺利,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中美之间能不能真正做到战略意图地焦点确实没有足够的信心,到底如何增加我们的信心,不要走开广告之后继续讨论
(广告)
美若重返新冷战或迫中国成为敌手
胡伟星:如果采取冷战时候那种遏制的办法,中国真的会变成自己的敌人了,现在可能不是自己的敌人,但是如果你去遏制他可能最终变成你真的敌人了。
防范与合作:美对华采取两手战略
胡伟星: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实际上是两手,有两面,一方面对中国加强防范,就是刚才我们看到沙盘上那些金地链,怎么加强盟国的关系是将来对中国的防范。另外一手是要跟中国进行更多地战略对话,增加互信,看看中国能不能被自己说服,按照他的意志来参加国际游戏。
邱震海:但从这几年的情况这个两手策略在中方已经持反映是越来越大。
中国崛起不会对美构成颠覆性影响
朱峰: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如果说中国注定作为一个挑战者,但这个挑战者出现是在30年、40年、50年之后,今天的美国政府真的会很谨慎,而且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永远是如此,大国兴衰是必然的,所以如果说历史的选择决定了中国人在50年以后真的比美国强大,我们开始真的成为一个新秩序新规则的真正的家,那我觉得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对今天美国人说恐怕不会构成一种颠覆性的影响。
美最担心中国近期内颠覆世界秩序
美国最担心的是说未来的5年和10年,或者15年这样一个时间框内中国人就有点急不可耐了,想把我我给挤压到一边,或者你想来颠覆现有世界秩序,那才会成为今天中美之间战略意图对话非常重要的话题。
邱震海:如果谈战略意图到现在我们有乐观的也有理性的,看看三位观察员有什么高见?
顾蔚:我觉得可能我们对美国的意图有一点过度解读,至于美国想说你周围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我是跟一个美国的前外交部的官员聊过,他其实就是想知道中国官员对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看法是什么?这个不要说美国人不知道,我们中国人就知道吗?对于现在中国领导人的很多的想法我觉得这个中国和美国的系统就有个基本的根本不同,美国人他在选举的时候对于每一个问题,包括独台,包括宗教他都是直愣愣开头就把他的观点给抛出来,我们讲一个不是一个人来领导,这是大家的综合大家的意见,或者是说很多东西我是比较含蓄的,这个美国人可能就是希望知道新的领导人可能会决定中国未来很多年的走向,你资本的一些观点你的信仰是什么?
邱震海:如果二位是习副主席两天以后到了美国你会怎么想美国人去解释我习近平怎么让你们相信中国。
中国的全球战略定位不清晰
胡伟星:我想应该从双方来看,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现在的快速崛起有很大地变化,自己的实力增长很快,自己外交上的一些利益范围都在扩大,中国在某些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摸索,自己到底在这个社会上想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自己并不清楚并没有想好我们自己今后的战略是什么,自己在国际上的角色和确切的定位是什么这个还没有想好,所以我们自己也没办法讲的很清楚,那么这里边西方人就可能有很多误解,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告诉我,我没有办法告诉他。那从美国的方面来看美国总是有一种思维就是从最坏的方面来进行。
美国从最坏角度看待中国的崛起
胡伟星:中国以后万一变成很坏的国家竞争对手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再加上中美之间本来就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最近一系列的事件都成了一些消极的因素使双方对对方的战略意图判断出现了非常的问题。
领导人展示个性可获更加外交效果
朱峰:我觉得很简单,习主席要向美国人展示他的个性,其实大国的外交关系很多时候涉及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但领导人越是有个性他的语言表述越是生动,他对美国政界和人民感染力就越强,所以我希望习主席不要简单地把心意写在心里写在脸上然后去跟美国人讲更多地大道理,而是更多地要告诉美国说我们的习副主席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而且可以被美国的公众认为可接近的,然后在他的嘴中去讲朴素的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邱震海:2月14日在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习副主席将踏上美国的土地,于今年秋天将要举行中国的十八大,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到底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美国我们应该有哪些期待?不要走开广告之后继续回来。
(广告)
邱震海:欢迎再次回来。两天以后习近平主席就要展开他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的首次美国之行,之间他提出希望美方能够正确判断中国的战略意图,坦率的讲很多朋友对此信心不足,刚才朱峰提出说建议习近平副主席在美间一方面多谈原则同时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问题是中美之间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仅仅展现个性有用吗?
美想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想法
朱峰:我觉得当然不能仅仅展现个性,肯定是会有一些作为中国下一代领导人他应该让美国的政界和美国的公众了解我们习主席的眼光,包括他对处理观众的关系这样一种战略性的把握。
邱震海:如果我是美国人的话,如果你今天是习副主席我问你,2050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你会怎么回答?
朱峰:按小平同志当时讲2050年中国初步建设成小康社会。
邱震海:2050年中国的政治体制,2050年中国对美的战略是什么样你怎么回答?
朱峰:所以我觉得完全可以很开放的回答,2050年中国一定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民主法制有实质性变化的一个国家。
邱震海:如果你是美国的一个女记者,如果你面对朱峰,他如果模拟国家领导人的回答你怎么问?
顾蔚:我觉得习近平这一次出访比十年前胡锦涛类似的身份出访其实要难得多了,因为十年前不是大选年,在美国内不是一个大选年,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中国比较敌对的情绪。那在中国也不是一个大选年,所以说出访者他也没有必须一定要展示向国内的他的那些读者听众和观众展示他的强硬的这一面,习近平据我们观察我觉得他是一个挺有个性的人,他也是一个很愿意跟西方接触的人,这从他过去在这个地方做地方官员的时候也都可以看得出来。你们觉得他这一次应该怎么样在两方面做好一个平衡?既让国内的人觉得这是我们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可以比较强硬,又让西方觉得他是一个可以对话的,跟我们还可以沟通的。
习近平可向美阐明中国崛起后的意图
胡伟星:美国人比较喜欢那种跟老百姓直接对话的政治家,亲民可能是一个需要做的一个功课,跟老百姓用他们懂的语言来讲中国,来把中国今后崛起后的景象是什么来讲清楚,这是最有效地外交沟通,同时在一些中美之间的棘手的问题上要给一些答案,中国到底怎么想的?他们很愿意从领导人的嘴里边知道中国到底的意图和政策是怎么样。
邱震海:还有两位战略观察员,看看下面的观点。
王善勇:我认为习近平这一次访美主要由几项任务要达到,第一个首先就是因为今年是中美关系开启正常化40周年,最起码要给中美关系相对友好的关系唤起一个乐度出来,最近一直比较冷淡。第二个方面就是通过大家互相的摸底最起码习近平给中国或者给他自己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比较清新地或者一个比较清气的一个形象。中美双方各自所处的战略格局都已经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家怎么样找到一个互信的基础,然后开启一个新的关系。
习近平访美主要目的应是展示形象
朱峰:我觉得不要对习主席这次访美有太高的期待,因为他毕竟还只是我们说副主席,所以他这次访美之行很大程度上其实从2002年当时的胡副主席方面时候成为中美高层往来的一种惯例,就是作为即将上任的新领导人,因为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新领导人要先暖暖身,先建立一些沟通机制,所以我个人认为习主席这次访美最大的成就是他可以给美国公众、美国社会、美国政界展示自己而不是说他肩负着多么重要的使命让中美关系继往开来,这是他十八大以后的事。
邱震海:领导人的个性领导人的风格在整个出访当中到底应该占什么样的位置?
王连丰:我觉得其实中美无论从文化上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冲突,就是在说到外交语言上也是,中国的文化就讲理屈折桂,就是话要说的特别圆叫你去想,每个文化都是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告诉你我要重返亚洲,中国人就是总是总结到几句话或者是一首诗,你去想吧,我觉得习近平这次作为一个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应该更加,多一些沟通的话应该接近西方的语言,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中国新一代领导是怎么想的,我们将来在全球的战略上应该怎么发展,这比较文化上有一个沟通有一个认可。
顾蔚:我觉得他能够做出像上次拜登在中国,大家都是副手,但拜登在中国等到的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拜登过来吃吃小吃,但他也没忘记他也有很明确的语言逃不否认说你们中国不要以为你们好像是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其实你们买的只相当于国债的整个6%到7%,我觉得就是说你这个该硬的时候你要摆出事实子来讲道理,但是你平时尽可以拿出你的亲民外交你去吃那些小吃啊什么的,展现我们的魅力。
第一代领导人将表明对世界的理解
朱峰:所以这次胡主席访美我觉得确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因为他代表了中国,我们说第四代领导集体,第五代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他到底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之后对世界的理解,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理解,所以我非常同意他比胡主席2008访美更具有战略意义。
邱震海:当然我们看看现在有媒体报道说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份中国执行改变世界的一周,当然现在我们没有一次访问是可以改变世界一周,但如果你刚才顾蔚的一个观点来说再吃吃小吃,但在吃吃小吃同时跟美国人把2020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给我们讲清楚,这个目标能达到吗?
习访美或可缩小双方主观认知差距
胡伟星:这个目标要达到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美之间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达到一定程度占略互信,这里边中美之间既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同时又有双方主观认知,差距现在越来越拉大,同时在一些棘手的地区问题和全球问题上双方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那么这些东西不可能在一次访问都解决,习主席这次去美国访问可以做的就是在中美双方主观的战略认知上能够尽量地缩小这种差距和鸿沟,能做什么?刚刚大家说的比如说展现清明形象,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美国亮相起码对美国公众来说,对这个国家就有个直接的印象,然后我们中国今后想做什么用一个比较简单朴素的语言跟老百姓讲清楚。
中美虽有冲突但两国已无法分析
朱峰:我觉得其实到了今天中美关系既有结构性的冲突但是结构性的相互和彼此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基本属性越来越强,所以习主席这次访美我相信至少有一个成果,那就是使得中美两国的人民和社会都知道这两个国家不管有多少心里面的疙疙瘩瘩,不管有什么历史注定的恩恩怨怨,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分离。
邱震海:永远不能分离这往往是两个情人之间说的话,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副主席踏上美国之行,双方领导人会不会说这句话我们不知道,这次节目是不是成功也不知道,两位嘉宾一个开始从乐观派变成了悲观派,但是幸亏朱峰从一开始的悲观派变成了后面的乐观派,不管怎么样像刚才我们的顾蔚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习近平副主席此次访美能够在吃吃东西的过程当中至少把2020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跟美国人说清楚,把2030年、2050年中国和美国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能够说清楚,那么这次访问就是成功的。非常感谢各位的关注,同时也感谢各位收看这一次的寰球大战略,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