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感悟朱德最后一笔党费

 时间:2012-02-27 09:06:00 |  邓雪峰 | 字体:【 】| 阅读: 140

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西三楼展厅看到了一张朱德2万余元的存款单,这是他老人家参加革命50余年的全部积蓄。朱德逝世后,康克清按照他的生前遗嘱,将这笔存款作为他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了组织。这件事情令笔者对朱德倍感钦佩之余,不禁追问:“这笔钱他为何不留给子女,却要交作党费呢?”带着疑问我踏着朱德的革命足迹,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1922年8月,已经36岁的朱德毅然抛弃旧军阀的高官厚禄,历经波折与考验,于当年11月在周恩来等人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朱德将自己的余生全部交给了党和人民。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他总是立场坚定、矢志不渝。朱德说:“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为了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我们没有任何东西不可以牺牲。”朱德教育自己的后人要“接班不要接官”,他戎马一生,没有给儿女孙辈留下什么贵重的遗产,却始终要求他们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75年3月,已89岁高龄的朱德还奋笔书写了“革命到底”四个大字,表达出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信念。

“身经沧海羞逃世,力挽狂澜岂为名”,是朱德大公无私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是朱德忧国忧民、忠诚使命的铮铮誓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功高不自居,困难留自己,荣誉归别人,凡是和他相处过的同志无不为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博大襟怀所折服。他的忠诚在党内、军内有口皆碑。毛泽东称赞朱德是“红司令”,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也赞叹道:“‘朱德’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我想,这里的“红”字,并不简单地代表着红军或者红色,更代表着朱德对党和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

朱德的无私与忠诚,已书写成一部厚重的皇皇巨著,鞭策一代代后人不懈地去研读和践行。然而,时下仍有些党员干部与之渐行渐远,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信仰逐渐拜物化、功利化、世俗化。他们向金钱鞠躬,而不为人民尽瘁;对子女倾心竭力,而不向组织披肝沥胆。他们已背叛了当初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何谈党和人民的信任?怎能对得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打江山的革命先烈们呢?朱德的无私与忠诚,永远彪炳青史,留下的是千古芳名;而那些靠贪污受贿给子女“留”下丰厚财产的人,轻者被罢官撤职,重者深陷囹圄,留下的是万古骂名。他们不仅把自己推下了悬崖,事实上也害了子女。家产不与子孙谋,唯有让儿女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财富,并养成勤俭美德,方是最好的“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古人遗训今可鉴,若为子女“计深远”,留“德才”必然胜于留“钱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