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朱昭霖:如何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时间:2012-03-19 20:24:00 |  朱昭霖 李万峰 | 字体:【 】| 阅读: 177

能否选好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事关农村今后的稳定和发展。为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理清今后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笔者结合以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实际经验,对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遇到得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1981年,中共中央转发《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纪要》,首次正式提出在农村要有计划地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工作,发动群众制定乡规民约。1982年12月,第四部《宪法》的第111条规定: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定下了名称。198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织法》)的颁布,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过十年试行和 1998年 11月的正式颁布实施,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自己管理自己重大事务的权利,基层群众自治的理念得到弘扬,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标志着我国在农村全面实行了村级组织由民选直接产生的制度,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农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以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民主选举制度得到落实,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群众监督的农村“四权”管理机制,健全了以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和以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同步发展,有效地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村务活动,关心农村发展,监督干部行为;农村民主选举逐步规范化,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能人被选进村“两委”班子;农村干部的思想作风明显转变,把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农民、建设新农村上来;各地通过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使村干部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业绩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给村民群众。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实施已在广大农村初见成效,使村民自治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村级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村级换届选举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其一是合适人选难确定。一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村人员青壮年少。二是农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现脱节现象。而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党员进入基层组织的较少。三是后备干部缺乏,年轻干部锻炼较少。农村基层基本上后备干部缺乏,而年轻干部往往缺乏经验,得到的锻炼机会较少,造成年轻干部成长缓慢,接手较慢。四是原任干部工作欠细致,难获群众信任无法连任。

其二是遗留问题难解决,宗族影响难消除。财务、农村土地纠纷、旧村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矛盾和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解决和处理而不断积累。另外农村长期存在的宗族矛盾,也给农村的稳定带来恶劣的影响。在选举中往往表现出不同家族、宗派之间不是推选真正服务基层的优秀干部,而是推选出各方利益的代言人,严重影响换届选举的依法顺利进行。

其三是“两委”工作难协调与贿选行为难杜绝。个别农村换届选举受阻,其中原因不能忽视村“两委”的不协调。有些村“两委”矛盾突出,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党政分家”。

解决村级换届问题几点建议    

要解决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其次,应该明确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所负有的责任,切实担负起组织赋予的职责,教育好、管理好、培养好党员,负责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带领广大党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释放最大的能量。再次,应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最后,加强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增强群众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让群众珍惜法律赋予的权利,投好手中神圣的一票,行使好手中的投票权。

农村基层组织应转变观念,深化基层组织改革,摈弃官本位思想,改善干群关系,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群众对干部的信赖和支持。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延长农村基层组织任期,由原三年一选改为五年一选。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任期为三年一选,三年一届,时间相对短促,容易让农村干部产生“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心态,其制定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容易造成“财政危机”,加剧农村的经济负担。三是容易加剧“宗族比拼”,加剧矛盾,增加冲突的机会。因此建议延长基层组织任期,由三年一选改为五年一选,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2.干部连选连任不超两任,确保基层组织永葆青春活力。目前农村基层很多年纪偏大的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文化素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工作缺乏创新和冲劲。因此建议干部连选连任不超过两任(即十年),同时吸收优秀的年轻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中,确保基层组织永葆青春活力。

3.强力推行农村“三务公开”,以实现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农村“三务公开”,即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定期、定时将“三务”进行公开,有利于减少换届选举中的杂音,确保选举顺利进行。

4.积极推行干部下派制度,确保农村基层机构运转顺利。村级换届选举时,在缺乏人选的支部,可以考虑下派干部,以补充基层组织的机构和干部队伍配置,从而确保农村基层机构的顺利运转。在下派干部之后,应着重培养年轻干部,以“干部培养干部”,从而实现基层组织新老交替的顺利过渡。

总之,发展经济,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干部待遇,为农村“招才引才”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有技术专长的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冲劲、有方法、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进入基层干部队伍,逐步改善民生、改变农村面貌、改造农村环境当成己任,并将其作为参选的目标来看待,切实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建设加油出力。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