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CPI降幅要让老百姓感受得到

 时间:2012-04-06 12:20:00 |  叶海林 | 字体:【 】| 阅读: 135

央视评论员叶海林•两会夜评:CPI降幅要让老百姓感受得到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关注两会,今天的演播室与您一起看两会的是特约评论员叶海林先生,叶先生你好。

叶海林:你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先要谈到的一个是热点话题是三农。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表示,对今年粮食生产增收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

主持人:叶先生去年咱们国家的粮食,首次实现了八连增,总体量也达到了1万1亿千斤,那么从昨天的韩部长答记者问上我们也看出来,对今年的九连增其实他保持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期,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九连增其实并不容易,难度不小。

叶海林:其实韩部长自己在记者会上也讲到了,很多关于九连增的一些期望和难题,我们其实去讨论九连增的问题,我们也回过头看这八连增是怎么实现的?实际上就在韩部长的记者会上也说了,粮食增长的贡献当中87%是由于单产的提高,也就是说你的种植面积其实没什么变化,不缩小就不错了,你们考虑到我们的城市化进程等等,在总面积不能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提高单产主要是靠技术,所以这个技术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明年恐怕还是要靠科技进步的方式来推动,今年和明年还是要靠科技进步的方式来推动粮食的增产,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就是种粮食不管你机械化水平有多高,你还是要靠人去种的,而我们很多地方的粮食主产的农民,种粮的热情在下降的,因为他有更多的一些赚钱的门道,比如说去打工,或者是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的。那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让农民更多的去愿意种粮,政策的扶持就得跟上,包括你的粮食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等,那么应该说在政策扶持,在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个合理的市场规划,这些措施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否则的话,你想保证一个就是粮食的九连增会非常困难,而且就算是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政策全部都跟上了,还得看老天爷帮忙不帮忙,在过去的八天里其实老天爷不是特别帮忙?那么今年会怎么样?我们也知道,就是在我们西南境内有些省份已经在受旱灾了,而且今年的汛期又提前到来,所以这是一个水旱交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粮食的九连增,恐怕难题确实非常大。

主持人:需要人努力,天帮忙。

叶海林:天还得帮忙。

主持人:所以今年中央一套文件也说了,要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其实咱们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是要保证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主持人:叶先生这个菜价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你看我们一方面了解到了CPI,刚刚24个月来的新低,同样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菜价依然不低,你怎么看这个涨幅呢?

叶海林:对,理论上说24个月以来第一次,你把钱存到银行里面比拿到外面划算,但是这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上的这样一个表现。就是说我们能够包括菜价,能够感受到很多百姓对于CPI涨幅的放缓,他的心里感受和这个数字是不一样的。依然觉得这个压力很大,因为我们必须很客观的看到,这个CPI涨幅的放缓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因为我们知道它是环比跟上个月比,而上个月是春节,那么很多的食品价格都是在上涨的,在春节过后它有一个向下活动的趋势这不奇怪,但问题在于这个趋势能延续多久?从去年以来确实这个价格有个下降通道上,但问题在于说这个下降通道,并没有能够直接的反映在我们很多人对物价的感受上,一方面我们得看到,对物价感受很大程度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你认为,那个没下降的东西可能对于别人来说不是必需的,或者说就是实际上下降的产品,你并不经常购买,那么导致了你觉得我经常买的东西,它价格一直在上涨,所以我觉得物价都很贵,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感受,但问题在于说,你的统计数据最终是要跟民众的心理感受是趋同的。

那么这个趋同的过程非常重要,这里面我们就要去认认真真的看待我们的物价构成,我们必须得承认蔬菜价格在整个,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它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造成你物价上涨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么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而我们在片子里也看到了,在那些非食品因素当中,其实价格没有什么?对这个涨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形势比较严峻。

主持人:那我们不妨通过大屏幕来看一张图,这是2011年到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图,是从2011年的1月份到现在也就是14个月过去的一个总体走势,我们看到这个最高点是6.5%,出现在7月份,然后连续5个月走低,到12月份回落到4.1%,那到现在2012年的2月份,这个数字是3.2%,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不上年涨了5.4%,应该说超出了年初4%左右的一个预期的目标。那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出,要把CPI的涨幅控制在4%左右,你觉得这个目标如何现?

叶海林: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还是一个银行投资问题。我们现在也听到了,因为现在是到了3.2%,马上就有声音说,是不是银行要为放贷松绑,使得这个现金能够更充足的去流动等等这样的主张就开始出现,虽然这种主张,应该持这种主张的观点,这种观点并不是多数,但问题在于说,我们要知道如果这个时候一下子放松,你开闸放水的话,可能物价反弹会非常非常厉害,关键的问题在于说,银行要看紧它的钱口袋,那么不能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个下水通道,但是这个通道其实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时候,你就开闸放水,那么一旦放水这个价格会有很大的反弹。

但是同时我们还要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包括这两天在两会上也在讨论,要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实际上就说银行的贷款业务还是要继续的,那么你怎么去保证这个平衡?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贷款要定位的很精准,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它显然很愿意把钱贷给大企业,因为它回笼很有保障,而且这个手续也比较简便。那么它更愿意把钱贷给房地产业,因为这样的话,应该说是回报是比较丰厚的。但问题在于说,银行愿意不等于整个我们经济原因,你要采取更多的手段去监管,去把贷款导向给小微企业,去导向我们真正去从事产品的主导实体经济,这才是我们管住物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因为归根结底你怎么样控制物价?是你要保证产品供应的充足性,那么如果产品供应不上,显然你这个价格想控制是不太现实,就像回到我们今天一直在说的粮食问题上,如果粮食达不到我们今年的目标,没办法九连增。那你明年想让粮价下跌这根本不可能,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银行要扶持,那么你要继续贷款,你贷款给谁,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我们今天关注了这么多,其实有一个核心词汇就是CPI。

叶海林:对。

主持人:在9日其他媒体又在关注些什么呢?我们有请叶先生给我们梳理总结一下?

叶海林:我们也来选择一组文章来看看,今天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看《人民日报》的文章,《人民日报》的第二版有这样一篇文章,是讨论结构性减税的。但是提出了,着重提出了一点,校车运营将获得税收优惠,那么这当然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其实校车的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关键的问题,不只是税收上有优惠,还包括我们的监管,包括所有的配套设施都要跟得上。但我们要说的主要不是校车,我们还是要说我们的减税,减税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包括我们再看到,在《人民日报》的同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出台支持校车运营的,之外还有另外是比较重要,关于小微企业减税的措施,就是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在所得减按50%,再按较低的20%的税率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一个现实的利好消息。

但是就是这样的消息显然那么在两会上,我们也有一些代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或者说更具,对小微企业来说更有吸引力这样一些建议。比如说我们来看新华每日电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里面咱们代表就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数字,纳税额不是6万是要减免税要到10万,甚至到15万,否则不然创业不如打工,那么当老板,如果没钱可图,当然也就没什么前途,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你如果是在这个问题上给它定一个较高的税收额的话,对于小微企业的持续和发展,都会有很的阻碍,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本小利微的事情。

光是减税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看到《解放日报》在讨论,小不点成长还需要扶一把,那么需要制度支撑。哪些?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我想大家都已经谈论了很多了,那就是一个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河南日报》也有报道,省农信是小微企业成长的金融后盾,并且这篇报道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值得细细的看一下,看两组报道中提到的数字,第一组是小微企业的贷款总额占了全省贷款总额的四成。第二组数据是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的95%以上,过半GDP,过半税收和七成就业岗位。

也就是你用市场经济下企业行为的所有参数去衡量,包括企业总数,GDP税收和就业等等,河南的小微企业都是占绝对优势的,但是它的贷款额是多少?也就是四成左右,也就是从这样一个基本上来说,这是在突出河南的小微企业工作做得有力度的一个正面报道,我们都能看得出来,那么做了绝大部分贡献的小微企业得到贷款却是少部分。那么河南的一个正面的报道尚且如此,如果我们去把目光放到全国,恐怕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整体上严重的多,而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光是给它减负,减负是说企业盈利以后,那么我给你减轻负担,鼓励你继续生产。但是如果解决不了融资问题,你连盈利都谈不上,你以后怎么办?所以我想这一项实体经济,要做好小微企业工作,不能光是要减负还要助推,还要再推一把。

主持人:好,谢谢叶海林先生今天跟我们一起看两会。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