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4月11日报道:距离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政府的工作重点也已由搜救阶段进入了灾后重建阶段。然而日本政府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使灾后重建困难重重。对此,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先生认为,日本地震与海啸造成的系统性的破坏需要系统性的恢复,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刘江永:目前日本虽然已经经历了一个月的特大地震和海啸,但是现在余震还是不时发生,就在4月7日还发生了7.1级的余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系统性的破坏需要系统性的恢复,也就是说它的交通、电力、物流以及生产,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比如说供电系统,目前没有完全得到恢复。如果要重新使生产系统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得到恢复,就需要保证充分的供电。现在来看,明显是供电不足,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这样的话,只能是分阶段来停电或者强制一些大的企业限电来渡过难关。
第二个问题就是虽然目前有一些避难所,也就是它的抗震救灾的灾民居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有15万人实际还要长期在一个相对来说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物资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供应比较短缺的环境下长期渡过这样一种生活,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估计有些临时性的住房才能逐步盖
好。
第三就是目前由于福岛核电站遇到空前的大海啸的冲击,实际上这几个电站当时已经被海啸所吞没,在这种情况下核电站、核危机仍然是有核泄露,一个是在空气当中的传播,还有就是高浓度的核污水的废水,现在还是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大海。这就使得在未来灾后重建三个重灾区,一个是它的生产系统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第二就是它的大海啸把一些农田全部淹没,这样就导致农业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再加上核污染的影响,重灾区特别是宫城县、福岛县的外海,过去是日本的四大渔场之一,这些渔场现在来看都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捕捞作业和养殖业,因为都检查出有些鱼类是有核污染。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有些物资由于交通系统受到破坏,志愿者或者说是去运送物资的这些车辆也好,人员也好,严重不足,所以有些救灾物资和生活用品不能特别及时运送分配到各个避难点,这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就是心理上,这种社会心理上的压力增大,特别是核危机迟迟不能得到解决,这就使未来怎么办,不光是当地的灾民非常担心,作为政府来说,作为有关的公司,还有就是在灾区附近周边的一些地区、城市甚至包括更广意义上的周边邻国的担忧,国内外的压力对目前的日本社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