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是阿拉伯人非常需要的

 时间:2012-04-20 09:07:00 |  李绍先 | 字体:【 】| 阅读: 133

核心提示:近日埃及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叙利亚总统誓言将继续镇压国内武装叛乱分子,绝不会向国际压力低头;也门的暴力化的政治对抗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整个中东地区都似乎笼罩在战云之中,形势将越发微妙。

凤凰卫视12月3日《世纪大讲堂》节目播出,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李绍先:大中东是地理概念 包括西亚和北非

王鲁湘:近日埃及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叙利亚总统誓言将继续镇压国内武装叛乱分子,绝不会向国际压力低头;也门的暴力化的政治对抗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整个中东地区都似乎笼罩在战云之中,形势将越发微妙。中东地区为何会形成目前的局面?局势的发展面临着哪一些不确定性,对全球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先生,大家掌声欢迎。

欢迎李先生作客《世纪大讲堂》,我们下面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李先生的短篇.

先请教你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有时候跟着国际上头的一些说法,把这个阿拉伯这一片地区叫做什么中东,还有什么近东,那么现在的所谓又形成了叫做大中东,那么这个都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李绍先: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欧洲人把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西亚这一块叫近东,把东亚这一块叫做远东,比如说欧洲人认为中国、日本这个叫远东,那么西亚你比如说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这一带呢它叫近东。

那么现在是我们讲的这个中东,其实就是一个大中东概念,大中东概念呢事实上,地理上呢就包括西亚和北非,因为大家都知道,北非,虽然北非这些国家,座落在北非,但是它是阿拉伯属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突尼斯、埃及发生这个剧烈的动荡以后,它的冲击波是向西亚、向阿拉伯世界蔓延,而并不是向非洲蔓延,所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讲的中东就是地理位置上包括西亚和北非。

大中东这个概念里呢,生活着五大民族,即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伊朗)、突厥民族(土耳其)、犹太民族(以色列)和库尔德民族。

王鲁湘:哦,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那个库尔德吗?

李绍先:对,是库尔德,在西亚有一个地方叫库尔特斯坦,意思是库尔德人的土地,它是在四个国家的交界处,即土耳其的东南部、伊朗的西北部、伊拉克的北部、还有叙利亚的东北部,它这四个国家接壤的地方,叫库尔德斯坦,生活着将近两千万库尔德人。

王鲁湘:他们好像也想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所以经常我们看土耳其也去镇压库尔德人,过去萨达姆在的时候,他们伊拉克也去镇压库尔德人是吧?

李绍先:确实。库尔德民族实际上是一个很悲剧的民族,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了,但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从来没有过统一的国家,独立的时候,它没有过。

王鲁湘: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阿拉伯地区或者说阿拉伯世界,实际上它一共有多少个国家呢?

李绍先:阿拉伯世界一共22个成员国,这22个成员国呢,在北非这一带是10个,这10个就是包括马格里布五国,就是我们看到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这五国。

还有呢就是埃及、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是刚刚独立的,还有一个苏丹。那么还有12个国家是在西亚这一带,西亚这一带呢海湾,就是我们也叫波斯湾,也叫海湾,海湾有六个君主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特尔、巴林,还有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现在还有巴勒斯坦,巴勒斯坦虽然不是国家,但是还有巴勒斯坦,也门。

王鲁湘: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叫做阿盟的这样一个国际组织是不是?

李绍先:对对对,阿拉伯联盟。

王鲁湘:历史上有没有过一个阿拉伯统一的这种国家?

李绍先:阿拉伯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大家都知道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它极盛的时候是7、8世纪的时候,那个时候那么阿拉伯大帝国当时的版图曾经囊括欧亚非三大洲,当年的这个阿拉伯帝国曾经一度穿越这个从北非,全部征服了北非以后,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现在的南欧,就是比利牛斯半岛,就是现在的葡萄牙、西班牙这一带。那么当年阿拉伯,当时他们叫一手拿剑一手拿《古兰经》嘛,来征服。如果当年不是高卢人也就是今天的法国人,把阿拉伯人阻止在这个比利牛斯半岛,出半岛的这个法兰西的这一块,那么今天的欧洲可能就是绿的。

王鲁湘:那么后来的,现在的阿拉伯世界的这样一种分裂的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

李绍先: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大概有几十年不到一百年。那么很快就分裂了。那么分裂以后后来再起来,就奥斯曼帝国起来了,奥斯曼之前还有一个突厥人的帝国,当时把这一片土地征服了,那么后来到14世纪、15世纪,那个奥斯曼帝国起来了,那整个把这一片土地征服了。就是原来阿拉伯帝国囊括的这些土地,全部让这个奥斯曼帝国接管了,征服了。 

但是奥斯曼帝国虽然作为统治者,但是他却被,他被他统治的就是原来广大的阿拉伯这片土地的文化所征服,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接受了这个伊斯兰教,所以整个统治了这么大一块土地。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阿拉伯就被分了,分裂了,就阿拉伯这22个国家,后来组成阿盟的这22个国家,这一大片土地呢,就分成了若干个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王鲁湘:然后后来的这个欧洲殖民统治对这样一个阿拉伯世界是怎么瓜分的?比如说哪个地方是法国的势力,哪个地方是意大利或者哪个地方是什么什么其他国?

李绍先:对对对,一百年前世界上有两大老大衰朽的帝国。一个就是我们大清帝国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其实在西亚还有西亚病夫,也是一个老大衰朽帝国,就是奥斯曼帝国。两个大帝国呢很相像,为什么很相像呢?统治时期都是非常之长。那么都到了末期,我给它总结了四个一样的地方,老大衰朽,同时成为西方列强瓜分的这个焦点。那么大家都知道大清帝国就是当时我们的中国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那么奥斯曼帝国还要惨,完全被殖民地化。

李绍先:那么对奥斯曼帝国,当时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说近东的问题啊,说到了就是奥斯曼帝国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其实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进行了几十年,进行了将近一个多世纪,那么瓜分的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亚这些地方呢,大部分被欧洲人委任统治了,委任统治实际上就是沦为它的殖民地。

你比如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法国是宗主国,今天的伊拉克、巴勒斯坦就包括以色列这一带,这是英国的殖民地,整个北非呢,你比如说现在的利比亚包括当时埃塞俄比亚什么的之类的都是意大利的,意大利人。

埃塞俄比亚当然最后意大利人没有征服它们,埃塞俄比亚这个民族非常强悍,最终打了好几仗,那么顽强地保持住了自己的这个独立的这种地位,可能在非洲大陆上是唯一一个。那么在马格里布其它地区你像阿尔及利亚法国人拿到了、突尼斯这都是法国人,摩洛哥是英国人拿到了,它们就是整个就都瓜分了。

埃及呢是比较特殊,埃及是先是法国人占的,搞这个苏伊士运河,后来呢英国人起来以后,又从法国人手里把埃及给夺过来了,所以苏伊士运河实际上是英国人和法国人联合搞出来的。

王鲁湘:也就是我们要了解阿拉伯世界今天动荡的这样一个局面,其实一定要是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是吧?

李绍先:确实是这样的。

李绍先:阿拉伯大变局具有内生性特征

李绍先:今年以来在中东,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大中东这个范围内呢,发生了这个一场巨大的变局,这场变局呢实际上带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个就是内生性的特征,一个是阿拉伯性的特征。

那么现在阿拉伯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大家都知道了,就说突尼斯政府倒台了,埃及政府倒台了,那么卡扎菲,就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政府倒台了,也门总统萨利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了交权协议,自己要将要飞到美国去治病,实际上就去避难去了。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四个政权更迭了,那么同时还有一个政权风雨飘摇,这就是叙利亚。现在这个形势,叙利亚的形势非常严峻。

那么除了这些国家之外,阿拉伯大变局的这个冲击波还在向其它国家蔓延,我觉得现在就很难说阿拉伯这个大变局到什么时候会告一段落,我觉得指标性的国家我们可以看两个,一个是叙利亚,我把叙利亚看成是这次阿拉伯大变局中的制动器,就像一个刹车似的,就像一个刹车装置似的,那么阿拉伯大变局会不会告一段落,是不是到了高潮了,那么要看叙利亚,如果叙利亚这个政权,能够大体上来比较稳地平稳的走出这个危机去,那么可以断定阿拉伯大变局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了,也就是这个政权更迭的阶段,告一段落,那么进入变革的阶段,第二阶段。

那么如果叙利亚刹不住车,叙利亚现在这个政府这个倒台,叙利亚政权崩溃,那么阿拉伯这场大变局的冲击波会以变本加厉以更大的冲击力冲向其它阿拉伯国家,这是一个指标性的国家。

那么第二个指标性的国家要看沙特阿拉伯,我把沙特阿拉伯看成是阿拉伯世界,这一艘大船,比这一艘船的话,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压舱石,它的份量很重在这压着,那么如果沙特阿拉伯这个压舱石发生动摇,中东将天翻地覆,这是我一个基本的判断。

那么我们怎么来总体看阿拉伯这场大变局的这个历史地位呢?我认为阿拉伯目前这场大变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阿拉伯世界寻求民族复兴的第三次尝试。那么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的,以纳赛尔革命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复兴的努力。那么第二次是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当然伊斯兰复兴运动后来还走进了这个极端,就是拉登现象,基地组织现象,国际恐怖主义走向了这个极端。那么这一次阿拉伯大变局实质上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阿拉伯国家不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内容。

那么第二个内容呢,阿拉伯这场大变局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内因是什么呢,我一开始所讲的,我自己认为这次的阿拉伯大变局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内生性。其实它是由内因主导,它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相当的必然性。那么它的内因在哪呢,我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阿拉伯在这个大变局前它的生存状况,政治、经济、社会的生存状况。

那么政治上阿拉伯世界是一个什么状态呢,两种统治方式,一种就是世俗的政权,强人长期独裁,这个比比皆是,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卡扎菲43年的统治,1969年上台,穆巴拉克30年,这个本阿里1987年上台,这是一类政权,而且这些政权还有一个共性都是希望子承父业。

那么另外一类政权呢,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这样的国家呢,在阿拉伯世界有八个,六个集中在波斯湾地区,海湾,就是刚才我讲到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另外还有两个君主国家,一个是约旦,还有一个北非的摩洛哥。这些国家是一个怎么样的统治方式呢,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制。

我就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沙特阿拉伯,沙拉阿拉伯这个国名就是以沙特王室家族名字命名的,这个王家就是沙特家族,那么现在这个国王,今年87岁了阿卜杜拉,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第二代国王,也就是说沙特王国是他父亲建立的,他父亲在50年代初,上个世纪50年代初去世以后,这个王位就一直在他的儿子们之间传承,兄终弟及,那么现在这个前不久沙特刚死了王储,86岁的王储去世了,那么现在新任命的王储今年84岁。其它的这个君主制国家,大体大同小异,这是政治上。

经济上呢,结构非常畸形。阿拉伯世界经济结构是两种,两种类型,一种呢就是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说在海湾这六个国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国民经济80%、90%依赖这个东西。那么有油气资源这些国家非常富有,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大量地使用外劳,就是外国劳工。你比如说卡塔尔今天的,卡塔尔160万人口,本国人口只有20多万,五分之四的人口是外国人,像科威特、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四分之三是外国人,那么像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这样的国家三分之一,总人口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就大量的雇佣外劳。

谁能想到这么富裕的国家,人均GDP卡塔尔九万美元,而且还是160万人口总人口算,你像沙特这些,像科威特、阿联酋都好几万美元,沙特也得一两万美元这样的。那么这一类国家谁能想到这么富有,但是本国人口劳动力的这个就业率非常低,失业率高达将近30%。

那么另外一个类型的国家,就是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又没有工业化。阿拉伯世界今天的工业化的程度,比40年前还要低,低于1970年,也就是说40年来它工业化程度不仅没有长进,反而萎缩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何以为生呢?我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埃及为例子,埃及经济是四大支柱,哪四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是侨汇收入,就大量的埃及人在国外打工,在海湾国家打工,汇回国内的收入,那么第二大收入是什么呢,旅游业,那么第三大收入是苏伊士运河,过河大家要交钱,那么第四大收入就是最近一些年,埃及发现了少量的天然气,它出口一些天然气,这是这类国家,这经济结构非常畸形。

那么社会问题成堆,贪污腐败极为严重,贪腐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是在阿拉伯世界尤为可怕,可怕到什么程度。我今年5月份去访问埃及,在言谈话语就是这个茶余饭后,他一些高官跟我们开玩笑的说出来,说这个穆巴拉克倒台以后,穆巴拉克时期的一些有特权的将近10个部长级的人物被抓起来了,因为群众反映非常强烈说贪腐,在埃及贪腐过去是公开的。

那么这些部长,为了怕这个未来受到追究,他们联名写信给现在的这个军方的最高的领导人坦塔维,说你看现在国家处于危机状态,因为现在国家非常缺钱,说我们这10个人,愿意捐出100亿美元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换取什么呢,换取军政府以及未来的埃及政府对我们以及我们的家属不予追究。

再一个贫富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以埃及为例,三年前埃及的人均GDP和中国是相当的,人均3000左右,但是埃及自己的统计数字4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的一天的收入不超过两美元,那么就是贫困线,他说是40%。我个人在开罗曾经居住过一年,我认为他这个比例是大大的不足的。其实它的赤贫人口要远远高于这个。在埃及啊,有众多的这个特别开罗,赤贫阶层一天一点收入都没有,靠小费过日子,这样的人群非常大。

再一个阿拉伯世界人口出生率极高,高到什么程度,五倍于中国。一个家庭在埃及7、8个孩子非常正常,在其它地方,你比如说我去过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11、12个孩子比比皆是。那么人口出生率这么高,人口出生率高带来的就是年轻化率非常高,适合就业年龄阶段的人非常多,而又没有工业化,没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失业率非常普遍。在埃及在突尼斯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那是非常普遍。所以这一次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危机发生在突尼斯,发生在埃及,就是失业的大学生引起的。

那么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情绪、民族意识还受到了强烈的扭曲。我就举一个例子,普通阿拉伯民众中对以色列的态度,大家都可以就是愤怒的这个程度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你比如说你随机问任何一个阿拉伯人,他都有可能脱口跟你说出来,我们总有一天要把以色列赶进地中海,但是大家要注意到,几乎在革命之前,在大变局之前,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的政府都是实行的亲美国、亲以色列的政策,民族心理严重扭曲。

所以这是阿拉伯世界大变局之前,阿拉伯世界的现状。所以我做这个区域的研究的,我注意到最近10多年来,至少10多年,西方非常发达的民调机构在这个地区进行的民意测验,每年验的结果,都是得出结论,说这个地区要爆发革命,但是年年都没有发生,今年革命如期而至,当然今年为什么发生革命有偶然性,我个人觉得这就跟其它的外因有关系,比如说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系。为什么突尼斯首先倒下,突尼斯受到了金融危机严重的冲击,因为它的支柱性产业是两个,一个是欧洲的资本一个是旅游业,这两点恰恰是金融危机冲击下,受冲击最大的。

那么再一个和网络媒体的这个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可想象如果没有新兴网络媒体就是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这些新兴网络媒体这个作用,阿拉伯世界会产生如此大地震,政治大地震般的大变局,所以我觉得今天阿拉伯大变局的发生,是它阿拉伯世界长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时候的总爆发,那么同时,这个矛盾日积月累又和新兴网络媒体、金融危机,这样一些影响结合了起来,所以喷发出了巨大的能量,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点。

李绍先:阿拉伯大变局后前景较为悲观

那么阿拉伯这个大变局会走向何方呢?从我个人来看啊,我自己因为从心里上讲,从主观上讲,我希望阿拉伯大变局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而且我从我五月份去一些变革后的国家,像埃及、突尼斯啊这些国家,接触这些民间所得到的印象来看,他们这个革命也好,或者说他们这个推翻这个前独裁政权也好,这个民意基础还是有的,大家对革命还是比较欢欣鼓舞的,而且对未来呢充满憧憬的,充满希望的。

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就是说客观上来讲这个前景我个人是比较悲观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情况千差万别,哪怕最有希望的,你比如说突尼斯、埃及这两个国家,一方面相对来讲它已经推翻了旧政权,而且相对来讲这两个国家在阿拉伯世界中世俗化程度最高和国际社会接轨是最近,也就是说它的转型基础是最好的。

但是即使这两个国家,我们看埃及自从发生了"一二五"革命,几乎每一周解放广场都在大动荡都在大游行,那么特别是11月18号以来,这个更大规模的剧烈动荡,游行向军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新旧势力,这个新的势力一直在推着军政府这个深入地变,深入改革这些方面,所以这个国家情况形势在剧烈地动荡。

按照最顺利的这个预想来看,埃及11月28号进行下议院的选举,明年1月29号要上议院的选举,明年6月份还要进行总统选举,总统选举之后还要修改宪法,那么整个修改宪法完了以后,才能进行正式的选举,那么整个过渡到位走上正轨这个社会,重新走向正轨,至少得三年五载,这是最好的情况。那么还有比较艰难的利比亚、也门、叙利亚。

利比亚虽然推翻了卡扎菲,组成了临时政府,但是我虽然不相信利比亚会分裂,因为分裂不符合各方的利益,内外都不符合,但是利比亚中央很弱,地方很强,这已经是一个常态了,已经是一个趋势了,不可更改,所以未来的前景也是很艰难。

那么也门,虽然现在总统和平交权了,但是也门的形势非常严峻。因为国内它本身是南北也门统一而来的,南也门一直存在着分裂的这种力量。那么同时境内极端的伊斯兰的力量非常强,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半岛基地分支在这个地方活跃。那么同时境内还有北部的什叶派的反叛,那么再加上部落的武装,这个从军队哗变的武装以及现在的军队旧势力等等,所以这样一个国家,再加上它有一个部落社会的形态,这样一个国家如何平稳过渡,我觉得情况非常复杂。

那么再加上叙利亚,叙利亚的形势还属于未定之天,所以非常艰难。

那么还有一类国家像君主制这些国家,这些大家大体上现在保持了稳定,虽然也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基本上还稳了下来,为什么稳下来了?两个原因,一个钱太多了,比如说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自从动荡以来,为了安抚民心,已经向老百姓发放了1000多亿美元的现金。

大家想一下,沙特阿拉伯只是一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那么每次发放现金,老百姓都上街鸣笛游行,兴高采烈,它还是起作用的。像科威特这样的国家,我记得七月份一次性就发了700多亿美元给国民,科威特只是一个60、70万人口的国家,所以它这个还是化解这个矛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危机。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进行变革,你比如说摩洛哥7月1号修改了宪法,国王放出了一部分权利,过去国王是大权在握一言九鼎,现在呢,未来摩洛哥的首相,国王不能在任免,得由议会的第一大党的领袖来担任,而且首相有权任命部长,它是放权出来,向君主立宪制方向转变,那么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国王公开允诺2015年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妇女将有选举权,这实际上都是在变革。

那么还有一类国家呢,就是介乎于我刚才提到的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之外的,大体还能维持住稳定的,没有发生大的状况,像阿尔及利亚、苏丹,这样一些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很难说他们能成为阿拉伯大变局的世外桃源。

那么阿拉伯最终会走向什么方向呢,咱们坦率地说,我个人也不知道,现在也得不出结论来。但是我自己注意到了三个发展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

那么第一个趋势就是政治分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了。各国都不得不进行变革,变革的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分权,这也是有一些西方国家,美国兴高采烈地说,阿拉伯出现了民主化的趋势,这是一种趋势。

那么第二种趋势也比较明显,就叫政治伊斯兰化的趋势或者叫宗教化的趋势,政治伊斯兰这五个字是一个新的概念,最近一些年来在中东出现的新的概念,通俗地说它是温和伊斯兰,就是以区别于之前的激进的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的伊斯兰,伊斯原教旨主义是主张另起炉灶,就推翻现有的政治框架,那么建立一个这个正教合一的这个政权。

那么现在的政治伊斯兰就是这个温和伊斯兰,主张接受现有的世俗政治的框架,合法的参与现有的政治,这是现在最大的不同。大家看这个阿拉伯大变局以后,政治伊斯兰,就是宗教,伊斯兰宗教化的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突尼斯上个月刚刚举行了过渡时期的选举,第一大党是什么呢,是伊斯兰教的政党叫复兴运动,一个党独得议会是40%的议席,它的领导人马上要成为总理。大家都知道埃及有个穆斯林兄弟会这是宗教色彩的。

那么接下来,你比方说利比亚,利比亚8个月后要举行选举,那么一选举肯定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力量会明显地占上风,其它的比如说也门啊、约旦啊、叙利亚都是宗教的就是政治伊斯兰的势力在上升,这是一个趋势。

那么第三个趋势阿拉伯民族意识的抬头,我个人注意到1月25号就是埃及发生那个一二五运动,一二五革命的时候,埃及解放广场、开罗解放广场喊的最响的一个口号是什么,就是抬起你的头你是埃及人,抬起你的头我们是阿拉伯人,喊得振天响非常可怕,我5月份去,我问一些普通的埃及民众,他们说什么呢,为什么要抬起我们的头,因为我们埃及人在过去30年,在穆巴拉克紧急状态法下统治,我们活得没有尊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变局之后,阿拉伯国家普遍和以色列拉开了距离,普遍和美国拉开了距离,这就是不能在指望阿拉伯大变局之后,还会出现像穆巴拉克那样亲美的政权,不会出现了,这是一个潮流。所以我觉得阿拉伯世界出现了这样的三大趋势。三大趋势之后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力量,那么未来的阿拉伯世界的走向,将取决于这三大趋势之后的力量博弈的平衡,这是我要讲的第三点。

第四点呢,我讲一下一个影响,首先是对中东这个,就是我讲这个大中东地区这个地缘政治上的影响。现在大中东地区是五龙在治水,哪五条龙呢?有条外来的龙就美国,四条是本地的龙,你比如像阿拉伯、波斯的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

那么首先从这个阿拉伯这条龙来看,阿拉伯世界刚才讲了处于一个大变局中,这个变局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影响会非常深刻。在这个变局的这个过程中,他们处于动荡不定的这样一种状态,那么另外一条龙,伊朗,伊朗在这次阿拉伯大变局之中,应该说是一个受益者,正是由于阿拉伯处于大变局中,伊朗核问题远远地被抛在了这个边缘上。

去年六月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三个制裁伊朗的决议,之后实际上90天要审议新的决议。那么但是由于阿拉伯大变局,三个半年过去,伊朗悠哉悠哉,所以这是美国忧心如焚。

当然了阿拉伯大变局的冲击波到了叙利亚以后,伊朗也是心里非常忐忑。因为大家都知道,叙利亚是伊朗在中东的不可多得的一个战略盟友,所以伊朗心里头非常紧张。

那么另外一条龙以色列,以色列在阿拉伯大变局中受到了空前的孤立,应该说是四面受敌,不仅阿拉伯世界和它拉开了距离,连土耳其过去和它真是铁杆的盟友,现在由于要讨好阿拉伯世界,讨好阿拉伯的民族感情,所以和以色列关系也出现了危机。

那么另外从土耳其看,土耳其最近一些年,它要重返中东,它的影响力在中东扩展的非常厉害,特别是在经济上,那么这一次阿拉伯大变局出现以后,土耳其利用有利的时机,大肆的在阿拉伯世界扩展自己的影响,当然土耳其在中东表现的过于出风头,可能也会遭致阿拉伯世界的警惕,因为毕竟100年前,阿拉伯人曾经遭受过土耳其人的统治,所以阿拉伯对土耳其还是充满戒备心理。那么在阿拉伯大变局的情况下,地缘政治上这四大力量在分化组合。

那么对于另外一条龙来讲就是美国。美国在从叙利亚从埃及这个危机的后期来看,它就是要引导阿拉伯这场变局的走向,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一场阿拉伯大变局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这场阿拉伯大变局对美国是巨大的挑战,我把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归纳了四个主要利益,第一个是石油,第二要保护以色列的安全,自从有了以色列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把保护以色列的安全,作为它中东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第三它要遏制一个地区敌对大国的出现,现在就是要遏制伊朗,第四呢,它是要消灭国际恐怖主义,伊斯兰极端势力。

美国的四大主要利益在中东的,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且我们也注意得非常清楚,最近两年来,奥巴马政府在紧锣密鼓地搞战略东移,战略重心东移。

所以阿拉伯大变局大大牵制了奥巴马的这个手脚,所以美国奥巴马政府要想漂亮地转身,就是顺利地进行战略东移,他在中东必须稳住中东,目前来看他在两个方向在努力,第一他从利比亚开始,从叙利亚开始,他试图引导阿拉伯大变局的走向,向有利于美国方向发展,第二他要困住伊朗。

阿拉伯大变局对欧洲对俄罗斯都有巨大影响,包括对我们中国也有巨大影响。中国在阿拉伯大变局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因为利比亚的这个危机,中国的撤侨,那么其它国家形势的动荡会不会再发生,像叙利亚,海外中国人的安全能不能保证,这些都是现实的这个挑战,当然也有机遇存在。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广阔的机遇的,因为阿拉伯大变局是要解决不发展的问题,那么阿拉伯一旦调整,走向正轨,走向发展的正轨,中国的这个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因为就我个人接触阿拉伯感觉来看,阿拉伯人在两个方面非常需要中国或者急需中国,一个中国的发展经验,第二一旦走上正规的发展轨道,中国的技术,中国这个技术产品的价格都在世界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特别是中国的技术中国的产品非常适合阿拉伯世界现在的发展水平,好吧今天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李绍先:卡扎菲之死标志中东强人时代的结束

王鲁湘:那么又有人说,说下一个卡扎菲是谁,也就是很多人认为还应该有一个像卡扎菲这样人死于这样的下场,有可能吗?

李绍先:我觉得是这样,就是说从现在的情况下,可能卡扎菲是,卡扎菲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就是中东地区强人时代的结束,因为从这个,如果是从卡扎菲那一代人来看,它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最后一两位人物之一,我觉得在现有政治舞台上还能够和卡扎菲相提并论的可能就是这个萨利赫,刚刚交出权利的萨利赫,那么萨利赫选择了交权,和平交权,然后自己避难,换取自己和自己的家属这个赦免,获得赦免这样一条路,我觉得也不失为明智之举,那么如果说,有人说中东还会出现另一个,下一个哪个是这个卡扎菲第二,我觉得现在这个可能性比较小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虽然还有一些强人,你比方说有人自然就把目光盯向了叙利亚,叙利亚的巴沙尔,但是实际上叙利亚的巴沙尔,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强人,他父亲是强人,他只是在父亲的荫庇下,这个强有力把权力强行传给他了。而这个巴沙尔这个人本人是长期受过西方教育的,他是长期在英国受教育,而且这个大学毕业以后,他是医生,牙科医生,他在英国还开了医院。

记者:他本来也无意于政治是吧?

李绍先:无意于政治,那么只是由于他的哥哥车祸突然身亡,他父亲紧急把他召回来来接班,这样一个,来培养,而且也没有培养成熟,几年之后他父亲突然去世,所以他不得不仓促接班,这样一个,那么是他把西方的一些思想带进了叙利亚,比如说互联网。

事实上2000年之后,他上台以后在叙利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为什么,虽然他有比较先进的思想,也想改革,有这种意愿,但是他接手的是一个他父亲传下来的现成的僵化的官僚的体制,所以正是这股体制掣肘了他,所以这么多十多年没有什么成效,所以我觉得他在成为卡扎菲第二的,就起码代表性不足。

王鲁湘:那么在被认为最欧化的这一个革命发源地突尼斯,您刚才也说到了大选以后产生了一个伊斯兰政权,而且穆斯林兄弟会的话,看样子在好几个这个发生了这个阿拉伯之春这一个革命的国家,都已经显示出它要掌握政权这样一种迹象,甚至有一些成为事实,这么一个就是伊斯兰宗教势力日益对世俗政权产生影响的这样一个结局,欧洲和美国会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吗?

李绍先:我觉得是这样,就是一个是始料不及,这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美国人认为推翻这些这个独裁政权以后,哪怕美国不希望推翻穆巴拉克政权,但是一看穆巴拉克政权不行,它放弃了穆巴拉克顺水推舟是吧,迎合现在起来这个潮流,但是它没有想到包括干预利比亚,他没有想到,最后出来的是这个伊斯兰化的这样一个趋势,这是始料未及的,这是其一,其二呢,由于这是一个大趋势和现实,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现在不得不去面对这个现实,甚至于下一步我个人认为他不得不去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于三股这个趋势,三大势力,美国人西方人是采取这样一种态度,第一支持和推动第一种趋势,就是民主化趋势,或者说分权化趋势,谨慎接触第二种趋势,就是伊斯兰化趋势,你看我注意到美国政府也好,欧洲政府也好,在积极和这个政治伊斯兰这股势力在接触,无论是突尼斯还是埃及,第三,是要遏制这个第三种趋势,就是阿拉伯民族意识抬头,因为这种抬头是对西方是很不利的,我觉得他是总体来讲采取这么一种姿态,我个人对这个趋势是这样看的,由于中东地是绿的,大家都知道,因为他传统嘛,就跟我们传统文化孔孟之道这个东西你什么时候它变不了,它总要会起作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耳其进行了将近100年的欧化改革,那么它现在逐渐逐渐地的还往这个伊斯兰来走,你看现在执政的就是由浓厚伊斯兰色彩的正义与发展党,它这是土壤,土壤是绿的,那么中东也是这样,那阿拉伯世界也是这样,那么当强人政权离开以后,权利真空出现以后,这个伊斯兰的势力是肯定是要填补的,而且它是最有优势来填补的,那么现在为什么伊斯兰势力或者说一党独大,一支势力独大呢,这也是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产物,由于过去独裁,打压各种势力,那么各种势力都得苟且偷生,就是迎合这个当权者,还只有这个伊斯兰势力、穆斯林兄弟会和政府没有任何瓜葛,是政府严格打压的这个势力,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它为了生存,它把根扎在了民间。

王鲁湘:就完全草根政治力量?

李绍先:草根政治力量,穆斯林兄弟会过去几十年大量的做什么工作,做捐助穷人,帮助这个穷人的生活这些,所以他的这个根基扎的非常之深在草根里头,所以现在突然出现权利真空以后,它肯定是,自然是它,其它的力量还来不及组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那么随着这个形势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这个权力的过渡,你比如说第二次选举第三次选举的时候,由于穆斯林这个兄弟会一党独大,那么其它的世俗力量它会联合起来,实际上我5月份去突尼斯时候,就已经有这种趋势了,就突尼斯它是一个世俗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那么在这种情况,他一看穆斯林兄弟会一党独大起来,其他世俗力量自然而然他要联合,只是时间太短,由于各方面大家都有一个权利的要求,所以他暂时还达不成一致,我觉得当突尼斯下一次选举的时候,埃及下一次选举的时候,它这个会逐渐的回归正常,我觉得穆斯林这股力量在突尼斯在埃及这个社会,他占30%的席位是比较正常,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它是不正常,是一种历史的这个短暂的一个现象。

王鲁湘:好,我们现在进入现场提问阶段,对于阿拉伯世界目前的发展趋势有一些疑惑的,或者是在这方面想和李先生进行探讨的请举手。

观众:您好李老师。有西方学者分析说,不要向阿拉伯国家推行西方的民主。我想问问您西方的民主能否在阿拉伯国家推行呢?

李绍先:其实这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是这样看,就是实际上美国大力向中东推广民主是小布什时候,2002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小布什曾经发表过一个讲话,他要民主化改造中东。后来还先发制人打了伊拉克战争,强行推广民主,要在伊拉克树立一个民主化的样板,要在中东开花。但是实际上小布什在中东之后的这些实践证明,他推广民主是非常不成功的。

阿拉伯所谓这场革命起来以后,当时的布什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经在美国有一次演讲,她就呼吁奥巴马,说你要在布什总统摔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我是这样看,就是说中东这个地方啊,它有自己特殊的生态,我们都知道民主这个东西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它要自己长出来才行。

我在2005年和2007年都分别去过中东,那个中东当地的人,包括一些很知名的学者,对美国强行推广民主非常反感,事实上也是如此,你看美国强行推广民主,你比如说在巴勒斯坦,强行推广民主,那就选举,一选哈马斯上台了,比如说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美国说要树立一个民主样板,那就要民主选举,一选,那肯定是什叶派当政,而且什叶派激进势力萨德尔派在议会还成为很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它是一种这么样的结果。

我注意到在2006年、2007年这个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去访问埃及,就是穆巴拉克,因为美国压迫这个,就是施压穆巴拉克也让他推广民主,施压这个沙特阿拉伯推广民主,所以穆巴拉克在国内也搞了一些民主,因为美国压得很厉害,美国一年给穆巴拉克40亿美元的援助,穆巴拉克他不能不迎合美国的一些,所以他搞了一些民主啊,这个选举什么的,结果穆斯林兄弟会的力量迅速窜升,所以当时我记得,赖斯去见穆巴拉克之后,穆巴拉克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请你们不要再强行推广民主了,如果你们再这样做,下一次你来开罗了,接待你的就不是我穆巴拉克了,是穆斯林兄弟会。所以他实际上是这样一个结局。

当然了这个阿拉伯人他们对美国强行推广民主反感,认为这个东西不适合中东,但是他们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

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民主这个东西,恐怕还得随着时间的发展,自己要慢慢的培育出来,而不是说强行的把这个东西栽在这个地方,特别是中东这块土壤。

观众:李教授我想问您一下,整个西方对中东局势的稳定目标是否一致?

李绍先:在中东局势,就是说想使中东局势稳定下来,我觉得全世界都想让中东局势稳定下来。

因为中东这个对世界的影响太大了,这个地区的能源世界对它严重依赖,而且大家都知道中东是一个战略的十字路口,它有国际重要的水道。

但是中东又是一个很难稳定下来的地方。在如何稳定中东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分歧,世界有分歧,你像西方,这个包括我们中国、俄罗斯、包括本地的国家,它分歧确实很大,你比如说美国想不想让中东稳定,它实际上想让中东稳定,但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有两个,这个结构性的矛盾,你比如说一个矛盾是什么,它希望和大多数中东国家改善关系,特别是奥巴马上台以后,向伊斯兰国家、向阿拉伯国家伸出橄榄枝,甚至于向伊朗伸出橄榄枝,但是他偏袒以色列他是改变不了的,那么偏袒以色列在阿以问题中,一屁股坐在以色列一边这是最刺痛这个阿拉伯人,穆斯林的心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比如说现在巴勒斯坦提出入联申请了,美国毫不犹豫那肯定是否决你伤不伤心,它任何的努力只此一点就全部化为乌有了,这是它一个结构性的矛盾。

李绍先:第二个矛盾它想拥抱一个新中东,用美国人的话说欢呼一个民主化的中东来了,但是它又难以割舍一个旧中东,因为旧中东是它的既得利益所在,你比如说原来的沙特原来的穆巴拉克政权,被埃及人称为美国的走狗,当然它现在舍弃了放弃了,但是它的既得利益放不起,这就是它为什么死死的要保护海湾这些,要按照美国民主化来说,这是最保守最极端的国家了,它是政教合一的,为什么还要保护像也门这样的是吧,它是既得利益,所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它存在结构性矛盾,想让中东稳定,但是它又很难做到。

你比如像中国也好,或者说是世界很多国家也好,我们看得很清楚,中东稳定的症结就在阿以问题上,你如果把阿以这个死结打开,你不要那么偏袒以色列嘛,推动和平进程解决嘛,以色列有国家,巴勒斯坦人也应该有国家,这是国际社会都公认,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中东稳定恐怕大半就能实现了,至少就有很相当的基础和条件了,但是做不到,那么对于如何稳定中东来讲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你比如说对待以色列的问题,对于阿以矛盾的问题,和平(进程)的问题,欧洲国家和美国是有分歧的,他不是说根本的问题,当然他们也希望保护以色列,但是在如何对待以色列,如何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让它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让步,如何成立一个巴勒斯坦国这一方面,欧洲的态度比美国要积极的多,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好吧。

王鲁湘:中东的紧张局势已经令国际油价和股市都出现了波动,在全球化时代即便是局部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也会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阿拉伯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民族的、地理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资源的、宗教的种种的原因,使它长期处于动荡和革命之中,我们衷心希望这场叫做阿拉伯之春的茉莉花革命能给阿拉伯带来真正的春天,完成它的社会转型,好让我们再一次的对李绍先院长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