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您说来到新疆无数次,对新疆的印象是非常深刻。这次是19省市援助新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给我们新疆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发展,也有很多大企业和大集团进驻新疆,这对新疆来说是一个好事,但对新疆本地的企业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可能很多都远远不如大企业和大集团好,新疆本地企业 应该怎么来调整自身的发展?
赵长茂:首先这是一个大趋势,随着新疆开放的力度加大,特别是中央对于新疆发展支持的政策力度加大,东部资金包括外国资本进入新疆,这是必然的事情。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新疆当地的企业来说,首先要适应这样的大趋势,当你不能改变一种趋势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它。但这种适应并非是坏事,因为新的企业、新的资本进来以后,必然要寻找合作的伙伴,它来建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带动当地产业更快地发展。
比如,有些大企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当时我们也担心自己的企业怎么办,怎么能干过这些大企业?但是来了以后,我们很多企业成为了他们的配套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的加工、上下游环节得依靠当地来完善链条,这本身是挑战也是机遇,但不可避免地在这么大的冲击下,有些小的企业或者是经营不是太好的企业会倒闭、重组,我认为是机遇大于挑战。
第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整个经济的大发展对于当地企业总体来说,是再上新台阶,继续快速发展的很好的机遇。当都是自己的人在一起,水平上不去,空间拓展不了,先进企业来了,就产生一个鲶鱼效应,使本地企业加快自身的改革,提高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第三,当地企业要看到自身的优势。面对大企业和外部的企业,并非自己都是劣势。本地企业都是土生土长地壮大和发展起来的,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当地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这是本地企业的优势。本地企业会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初期,当地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个机会,整个新疆的大发展,最终回使新疆当地的经济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当地的老百姓会受益,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新华网的网友提问,当前CPI很高,有通货膨胀的趋势,在国内的许多企业来说会遇到融资难、经营困难,新疆企业也是一样。新疆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怎么去渡过这样一个困境?
赵长茂: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是在加大,特别是随着CPI的提高,5月份达到了最近34个月的最高,是5.5%,6月份可能还会略高一点。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问题,要充分估计到它的风险和危害性,但是又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我非常赞成樊纲教授的观点,我也是这样的看法。看通货膨胀的问题,首先要看CPI本身的涨幅,还要看CPI的涨幅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比如,美国去年CPI提高了1.5%,这是非常低的,但是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近五年来的最高,去年达到2.9%。1.5%相对于2.9%的增长速度来说,1.5%又不低。我们国家去年经济增长10.3%,但CPI上涨了3.3%,这是非常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
今年从第一季度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是9.7%,一到三月份CPI也不过是5%多一点,即便1到5月份是5.2%,相对于上半年我认为是高增长、中通胀的格局,它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是次优选择。如果这样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
特别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大大的提高了,只要在这种情况下把那些低收入阶层,包括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生活保障了,保障标准和物价切实挂钩了,我认为就不会带来多大的风险。
接下来就是主持人说的企业。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必然是要收紧,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和九十年代以前通货膨胀不太一样的地方不是因为短缺引起的,是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货币发行多了导致的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控制物价总水平,就必须收紧银根。去年以来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进入今年以来,已经是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月一次,这个力度是很大的。
但是我觉得,中央调控还是注意了不要收的太紧,因为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是银行资金的收缩。提高贷款利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对企业是一个直接的压力,所以还是做了这样的一个缓冲。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包括民间金融政策应该再放宽一些,因为银行肯定愿意把钱贷给大企业,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抵押、信誉在比较差的情况下,银行考虑到经营成本,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就业、稳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政策一方面要收紧,保持从紧的态势,来控制物价总水平,另外一方面信贷政策应该有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特殊政策来起到稳定中小企业,促进当地就业的特殊措施,哪怕是在这个期间,也是过渡性的措施,也应该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