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两项机制自确立以来,中美在事关两国关系的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随着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合作和沟通显得尤为必要。2009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二十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上首次会晤。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在这一定位下,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新机制将此前存在的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合二为一。王岐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蒂莫西·盖特纳财长作为美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双方就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到今年5月,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已经举办了四轮,并且取得了很有意义的成果。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促进高层交往; 二、加强双边对话和磋商;三、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四、加强中美双边合作;五、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及科技方面的合作;六、对口磋商及其他会见。双方在很多事关中国重大利益的全球战略问题上充分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很多促进协商对话的创新机制。双方决定,于2012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人权对话;于2013年在美举行下一轮法律专家交流;双方还决定定期举行外交政策、非洲、拉美、南亚、中亚问题对口磋商,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协调合作;双方决定2012年秋天在中国举行JLG第10次会议,并将优先在知识产权执法、追逃、打击偷渡、遣返、打击网络犯罪、禁毒、反腐败、司法协助、追赃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决定于2012年5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第三轮中美海洋法与极地事务对话;双方决定2012年6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美能效论坛;通过这些磋商、对话和论坛,中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创造了一种调整大国关系、领导全球发展的新政治机制。未来的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大国和强国的战略调适进行的。只有通过战略对话、战略研究和战略创新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未来中美联国之间的战略对话必将向着多元化、常态化和前瞻化的路径发展。所谓多元化就是中美之间战略对话的范围必将更为广泛,除了经济问题之外,军事、外交、文化、农业、科技、教育、环保、能源、人权、移民、安全、法制、等等,都将成为中美两国之间战略对话的交流话题和专项议题。所谓常态化就是中美之间战略对话的时间也不局限在每年一次的大型对话活动,通过分散和日常的战略对话可以使中美战略对话成为更加经常的政治议事活动。所谓前瞻化就是中美之间战略对话的内容将更加关注未来中美发展和全球发展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这种富有预见性的战略对话,提升中美两国对于全球事务的领导力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