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州商圈突发破产跑路的商业瘟疫和信用危机。温州一下子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从表面上看,温州商人陆续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对房地产和煤矿采取的强力调控政策。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采取限制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限购的高强度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击了温州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投机。中小规模煤矿同样也因政府强制关闭与合并等蒙受了巨大损失。从更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温州商圈的破产跑路闹剧背后还有经济维新的潜台词。
温州商圈危机表明,以出口拉动和投机驱动的市场经济遭到全球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压制。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前哨。温州商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为成功的商业群体。从事电子、电气、皮革、制鞋等行业的出口中小企业,以赚钱的利润为基础形成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后,投资外地房地产和煤矿等赚取巨额利润,这被称为“温州模式”。随着欧美经济衰退,国际市场对于温州消费品的出口需求锐减,很多依靠出口市场维系的企业一下子失去或削弱了经济命脉。国内煤矿整顿和房地产市场的降温,让那些在国内投机得手的温州商人失去了生财之道。高利贷放得出去只能是让那些奄奄一息的企业饮鸩止渴。实在撑不下去的企业家只好破产跑路。
温州的破产风潮再次让我们见识了残缺不全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也有玩不转的时候。市场经济的发财致富游戏最终是要以破产清算来出清市场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把市场经济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几十年来,温州商人已经把出口加工和资本投机的好戏演得差不多了。一叶惊秋。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温州商人破产跑路闹剧背后的潜台词。我们应当从这个事件中思考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路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应当来自于新生经济和经济创新。传统经济领域的发财机会已经让温州商人挖掘的差不多了。如果国内没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有钱人到国外去找生财之道也不足为奇。如何把民间资金吸引到更加富有创新价值的高科技投资和新文化投资上来,如何让更多的民间游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风险投资,这些都是下一步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