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2日发布其两会提案建议,央行应鼓励业务状况良好、风控能力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先行试点创新业务,减少审批流程。
贺强表示,从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创新的发展来看,亟待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引导和规范,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和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他建议:央行尽快出台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指引,推进和正确引导支付业务创新;央行鼓励业务状况良好、风控能力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先行试点创新业务,减少审批流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创新合作,共同为中国电子[0.60 -6.25%]商务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创新业务;相关监管机构禁止某些国际支付机构非法为中国居民提供跨境支付业务,并在规定期限内将现有客户备付金返还给客户,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积极支持合规的国内支付企业开展跨境业务,以满足中国居民正常的跨境支付需求,并增强中国支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先行选择国内管理规范、内控严格、并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试点。
贺强称,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行业。该行业具有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在推动国内支付电子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保持国际领先技术的行业之一。因此,政策上应该积极鼓励在该领域的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中国的支付企业走向世界,助力中国的电子商务走向全球。
1999年首信易推出网关支付平台,标志着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诞生。2005年以后,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参与者愈来愈多,目前初步形成一条由用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组织组成的产业链。
2009年以来,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上升阶段,在淘宝之后,京东、拍拍、当当、新蛋、一号店等B2C网商都相继发力,加剧了行业竞争态势。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大量新的商业模式(诸如团购、手机超市等)也在摸索当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第三方支付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目前,国内支付企业在手机支付和快捷支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业务创新。例如,支付宝率先推出的快捷支付方式,不仅使用起来安全、方便,可以跨手机、笔记本等终端使用,而且将支付成功率从传统方式的65%提高到91%以上。这意味着网络商户不用做任何其他投入,就因为支付成功率这一项的提升就可以增加30%以上的交易额,为电子商务企业创造巨大价值。
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业务正在成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最新热点,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出口业务的总体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包括阿里巴巴[13.30 0.00%]集团等数万家专业跨境小额出口的电子商务机构,该业务年增长速度超过100%,并带动了如跨境第三方物流、外海仓库租赁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环节一直被未取得国内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外资支付机构垄断。这不仅严重违反了中国的监管政策,而且为一些企业偷税漏税,甚至洗钱提供了便利。
根据国内《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要求:“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邮轮Ц兑滴瘛!钡怯行┕手Ц痘乖谖椿竦醚胄械男砜上拢恢狈欠ㄔ谖锨蛑泄用裉峁┛缇车闹Ц兑滴瘢医灰捉鸲钜汛锛甘诿涝现匚シ戳搜胄卸灾Ц缎幸档募喙苷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