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22日编者按: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了9级强地震引发的海啸,日元汇率当日受到较大影响,盘中出现大起大落的走势。随即几日日本央行为了挽救日本经济开始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日元汇率也因此一度触及二战以来的新高。在日元汇率升势难阻的情况下,西方七国决定联手干预日元汇率。那么在G7的联合干预下日元的中长期走势将会如何变化?日本经济需要多久才会恢复?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做客和讯将为我们解读这一事件。
主持人:日本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规模达到了58.8万亿日元,超过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您认为初次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是不是使全球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会不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
谭雅玲:我认为这和日本的救灾和重建有关系,这一定会在国际金融市场运作、协调或周转,不一定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本身。从现阶段角度来讲,这么大的灾难,分配量我认为还是以重建和救灾为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包括大宗商品应该处于上升通道区间。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2008年我们面对的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价格下跌,2009年这个价格下跌会进一步加剧,但我们现在正好和2008、2009年是完全反向的价值或价格区间,2010年我们的价格上涨开始出现,大宗商品、资源、能源、粮食、农产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当中,所以2011年大家认为上升的加剧通道,这样的心理一定会带动和刺激价格进一步上涨,因为它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可能有利于市场的运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重建和灾后救助需求量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的国家,所以它的核能发展得很快,包括这次核能的冲击力也很大,它将来对大宗产品和基本原材料产品的需求会急剧上升,需求量会很大,比如现在已经有人预期钢铁价格会急剧拉高,近一两年钢铁价格变化非常诡异,和正常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一样,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资源价格上涨与需求有关系,投机有关系,心理预期有关系,以及日本未来比较大的需求有关联。
主持人:您认为日元有短期走贬值的趋向,会不会引起美元强劲反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不会提前结束?
谭雅玲:首先要看国际主导力量是以美元为主,而不是欧元或日元其它货币为主,美元指数的变化是以美国经济、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国全球利益为主线,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美元升值的状态也在逐渐加快,经济基础好了,信息指数上升,美元贬值的顾忌率更小了,这是我们揣测新时期美元走向的落脚点。现实当中,美国经济好了,美元贬值的支撑点是牢固的,所以贬值策略的实施对经济的伤害应该是有限的。加上货币贬值对美国经济利益是利好,美元作为美国经济的实体,是以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全世界,包括跨国公司的利益,可能和我们理解的跨国公司阶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理解的跨国公司阶段主板在本土,分支在全世界,但恐怕主板在全世界,架构在本土,美元贬值可能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和机构利润带来的空间应该是比较好的。所以,我认为谈日元贬值首先要看美元,美元经济诉求和汇率政策意愿应该是主线。在欧元和美元指数当中只占到百分之十几,欧元占到57.6%,所以欧元是最主要的,而且欧元是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从三、四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到,美元对欧元、日元的走向是不一样的,欧元在升值,日元在贬值,从这个角度揣摩,美国和欧元是经对手,美元和日元是战略合作伙伴,这点是非常明确的。这个线就在于欧元走的是区域化,美元和日元走的是全球化,所以这个竞争格局和竞争焦点是非常清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美元贬值,日元也可以贬值,日元和美元同时贬值,它的替代或对应的负面压力应该会落到欧洲货币或澳洲、加拿大的货币身上,因为美国的组合拳规划和分布得很好,它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应该是比较突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全球化战略,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国会重返亚洲,寻找与亚洲金融合作,日本的作用以及日本拉着美国的作用都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和长远两国之间的利益驱动的。从这个角度去看,美元和日元的搭配,美元和欧元的搭配还是应该以全球战略和货币政策合作角度考量一下。
主持人:您认为反映到美国的货币政策上,他们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会不会结束?之前大家提的第三轮有没有可能推出?
谭雅玲:如果没有日本的大地震,我个人感觉美国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下,因为它的风险释放和风险控制都临近风险预警点,要再实施的话难度会比较大。从低利率维持周期角度来看,这次低利率周期低于2001—2003年,利率周期角度来讲也不可能再持续。但日本大地震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国可能也处于两难之中,未来可能要看日本的恢复程度和重建状态,以及美国经济变化情况,现在美国经济复苏是比较确定的,去年美国全年的指标和第四季度的指标比评估的水平相对高一些,全年的水平在2.8%,今年第一季度的之大概都会在3%以上,今年美国整个经济增长数据都要比去年高,所以美国经济的走势会给美元利率带来比较好的空间。3月15日美国本年度第二次例会上,美联储已经发生分歧,有官员建议尽快调整利率,反对现在的利率政策。但美国造势的能量是非常强的,释放市场信息的指引应该是值得观望的。所以,我认为未来美国政策从自身意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于揣摩和进一步跟踪来决定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如果从大宗商品和目前价格指标起伏错落,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泛滥基本上已经界定了,就取决于美联储对过剩或泛滥的局面掌控和控制能力。在过去三四年,它的掌控能力、驾驭能力、控制能力是很强的。经过新一轮日本大地震之后他可能要重新评估,现在做结论我认为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