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主义情操是一种高尚的理想,不是通过政治教育就能实现的,以为通过政治教育树立爱国情感这种想法就是幼稚的。那种用“洗脑”来描述政治教育的人,本身就已经被所谓“自由民主”的政治心理暗示,用“洗脑”一词来恫吓香港的普通老百姓。
前些天人们争论香港学校开设国民教育课的事情,邱震海先生还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不能用政治教育盖过国民教育》的文章,但事实上,中国的国民教育也好,政治教育也好,从来都是缺乏,而不是过剩。
中国如今教条式、形式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起不到促进爱国的目的。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教育方面,我们真应该向美国学习。笔者在美国待过一年,对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很深。美国的义务教育就是把你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从思想到精神都与美国奉行、倡导的自由民主意识相符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从小抓起,日积月累,深入人心。除极个别外,美国人都认为美国好,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那阵子,美国的小学专门给学生讲总统选举是怎么回事,还让学生模拟投票。在美国的“老兵退伍节”期间,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爱国主义情操是一种高尚的理想,不是通过政治教育就能实现的,以为通过政治教育树立爱国情感这种想法就是幼稚的。那种用“洗脑”来描述政治教育的人,本身就已经被所谓“自由民主”的政治心理暗示,用“洗脑”一词来恫吓香港的普通老百姓。
首先,政治信仰超越一般的信仰,需要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必定是在人生的磨砺中建立起来的。指望通过“灌输”或者“洗脑”获得政治信仰都是一种“传说”。爱国主义和政治信仰也是两码事,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热爱中国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担心政治教育影响孩子的政治信仰是多虑了。
其次,爱国与政治信仰并不统一,当政治信仰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符合时,一个人会更爱国,当政治信仰与国家政治制度有矛盾时,爱国情感就会减弱。但在我们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在时下“崇洋媚外”的国潮中,我们应该担心的显然不是过多的爱国教育。
其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普遍性。“爱国”的前提是有“国”,有“国”的前提是有“族”,而族人的历史就是爱国的传统。当把这种传统以思想的方式流传下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一个人出生时他是无法选择自己要爱哪个国或者哪个族。也就是说,你爱不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对你来说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血缘式”的。这是爱国主义的普遍性。在中国这样主体民族的历史传统清晰,主体民族的文化“一以贯之”的国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差异不大,这恐怕是中华民族之幸事。
其四,爱国主义不是仅通过教育实现的。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人都能发现自己对祖国的重要性,这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教育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但中国目前知识灌输背离了教育根本,往往是内外资源都具备的人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造就了一批对社会不满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学校接受了一点政治教育,社会现实的冲击和消解也远远大于理论说教。
此外,中国目前把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对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远没有得到重视。从小到大很少有美国那样系统的国家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优秀人才尽量移民国外,却经常出现损坏公物和破坏公共财产的现象,存在不少任意浪费国家能源和败坏国家声誉的做法,这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过剩”的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