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让网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积极参与,并踊跃提问。访谈开始之前,请辛老师跟网友打声招呼!
[辛向阳]:网友朋友大家上午好!
中国道路的成功并非运气和无法解释
[主持人]:刚才我提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郑重提了出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网友想问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有何重大意义?
[辛向阳]:我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理解它的意义:第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一个认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党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认识。制度是什么?大家知道,制度其实就是规律认识的现实化、理念的规则化,更多的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某种意义上就是它以制度、规则,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成果加以规定,这个方面我觉得它对我们今后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
[辛向阳]:第二,总书记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根本的制度保障。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知道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当中,这些是在建立制度基础之上的,有目标、有方向,有措施的一种发展进步。所以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既不是像有些国外讲的是“偶然运气的结果”,也不是什么“无法解释的原因”。我觉得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制度基势,这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这个回答了国际社会中对于中国模式,或者是中国道路,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底中国为什么会成功?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回答。其实就是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辛向阳]:但是在国际社会中,很多人不愿意从制度上探讨,说了半天外在的原因,他不愿意把我们的发展跟我们的制度联系在一起,尤其跟社会主义这几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唯恐一说中国成功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他觉得在世界上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回答了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做了一个科学的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形成的发展历程
[主持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网友提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是什么?请您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发展历程。”
[辛向阳]:通过这个历程可以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经历了30多年复杂的过程,最早我们提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是邓小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当中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第一次是党的十三大报告,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概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观点。
[辛向阳]:包括当时提出来是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这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呢?其中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我们在1987年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个概述。
[辛向阳]:第二次是江泽民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大会当中,集中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及其要求。实际上也是20年前,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他讲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他讲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时候,他讲到了必须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其他经济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搞公有制的经济地位,搞私有化。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不能出现两极分化。他说不能削弱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完善人民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的议会制。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后面还有很多的论述。
[辛向阳]: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必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不能搞思想的私有化。这也是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表述。
[辛向阳]:第三次就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重要内容。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包括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什么样的内涵。
[辛向阳]:第四次就是2002年的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上直接提出并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过去我们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从十六大开始,我们直接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这样更能代表我们道路探索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所以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概念经历了比较长的发展过程,而且很多的内涵不断的丰富。不同的时期,我们党对它的认识有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当中。
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旗帜是逻辑贯通的
[主持人]:我们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了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大成就。网友想问三大成就之间是什么关系?“旗帜”、“道路”、“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准确把握?
[辛向阳]: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先说一下三大成就之间,实际上它的道路、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再说三大成就跟旗帜是什么关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道路是一个实践基础,理论体系应该是思想指导,制度是一个根本保障。所以,这三者在逻辑上是相互贯通的。
[辛向阳]:首先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实际上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基础。无论你是形成了理论体系还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为实践依据的。
[辛向阳]:第二个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辟道路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理论为指导,你要想确立一个科学制度的建设,都要有指导。要推进道路的开辟,恰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正是运用了马克思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了上述重大问题。从而推进了道路的开辟。
[辛向阳]: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它也是始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上进行的,也没有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制度的确立,包括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我们基本制度的确立,始终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这个是第二个应该说从第二个层面上谈。
[辛向阳]:第三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的根本的制度保障,这个道路要想顺利开拓,我前面也提到是我们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也包括道路的开辟,是由制度确保的。同样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现实的结果,从制度上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的成果。所以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的成果,所以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保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这是三个方面。那么总起来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者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辛向阳]:这个统一于这个事业之中,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旗帜。也就是说在我们旗帜上写着三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逻辑上是贯通的,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伟大旗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不断高举它,不断来发展它。
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网友问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认识毛泽东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辛向阳]:这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来,那么毛泽东思想和这个理论体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说法。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辛向阳]:第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成果。一个是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跟马克思列宁主义跟中国实际相结合是第一次飞跃的成果,而且这两个是存在着不同的。毛泽东思想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处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结果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这两个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辛向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毛泽东思想解决的历史任务,更多的是如何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在政治和经济上双重解放的问题。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体系。在解决任务的方式方法上不同,所以理论体系的内容就会有差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上也好,在解决的任务上,包括面临的时代主题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辛向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们有不同,但是并不等于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跟毛泽东思想没有任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个继承和发展方面是很多的。比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路线方面,实际上对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对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继承,同时还有发展。
[辛向阳]:再比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思想,包括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有后面要讲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里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根本的政治制度,我们还增加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个在发展,同时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辛向阳]: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继承了毛泽东思想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存在着很多的人民内部矛盾,包括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特点,我们也要研究现在人民内部矛盾跟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
[辛向阳]:再比如说,我们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要正确的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的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论十大关系”,那么我们党的几代领导,包括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十二大关系。还比如说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正确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的十大关系。比如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个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面,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体系集中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这两者之间有差异,但是确实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持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制度的体系。网友想请您为我们谈谈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辛向阳]:作为一个制度体系肯定是分成一个不同的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来看待?是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最本质的一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性的特点。我们建立和实行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流血牺牲,为人民民主长期奋斗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胜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愿望。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绝不搞西方的议会制,也不搞两院制,我们根本的政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辛向阳]:第二个层面就是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个就是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基本制度方面它又包括三点。那么其中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三个内容,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一个就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有一个是基层群众自治政治,它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
[辛向阳]:这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基本政治制度看待的。既然它反映了基本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它,当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辛向阳]:基本制度的第二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体系,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块,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律体系在我们制度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实现了法制化。
[辛向阳]:第三块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这个是作为我们基本的经济制度来看。在基本制度这块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辛向阳]:第三个层面是具体制度,这个是建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就是更多的是一些运行机制方面,包括具体体制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我们讲的具体制度,还是基本制度,还是根本制度,这三者之间有机贯通,而且是紧密联系的,有的是作为基础的,有的是作为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的,有的是需要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所以三者之间联系非常的紧密。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着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主持人]:我们说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了五个“有利于”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如何理解这五个“有利于”?
[辛向阳]:总书记讲到这个有利于,前面有一个界定,为什么这个制度有这么好的功能?因为它立足于中国国情,同时它反映着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第一个有利于是能够保证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刚才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各项具体制度,它里面都有保持党和国家生机与活力的这些因素在里面。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说它有这方面的因素。比如说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更重要的就提供了我们保持生机和活力这个制度性的东西。我觉得它能够从制度上来确保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机与活力,从法律体系而言,已经形成了我们有效的229件等各方面的法律,这些为我们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辛向阳]:第二个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什么会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经济、文化方面的优越性。比如说,我就讲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制度,比如说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现在我们的制度是中央集体领导制度,我觉得这个制度从解放发展生产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制度是中央集体领导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重大决策没有出现过失误,这个跟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人很不明白,他们说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来讲,从我们政治制度本身具有的特点来看,就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邓小平在1986年11月份,当时会见意大利总理克拉可西的时候,说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有事情大家一块儿商量决定,我自己只起一份作用。这个就反映了我们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正是因为我们有集体领导的制度,包括我们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所以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重大决策方面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这样可以确保我们不断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推进我们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辛向阳]:第三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公平正义,然后促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是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说我们的制度,因为任何制度确实都应该有一个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具有的首要价值理念是什么呢?就是公平正义。温家宝曾经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就是公平正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也应该是公平正义,这个有利于我们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出来。
[辛向阳]:第四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使我们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小平同志讲过一句话,社会主义优越性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它既要实行民主,又要实行集中,这两者有机的搭配,确保了我们各方面的决策它不出现失误,或者是少出现失误,这样使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办好事,同时出现风险以后,我们这个制度能够及时的化解风险。
[辛向阳]:第五个有利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我们维护民主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这个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是我们的基本经济政治都是促进民主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很好的制度基础,这样才能维护我们的民主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总书记谈的“五个有利于”内容非常的丰富,他在“七一”讲话当中还谈到一个观点,就是面对风云变化的国内形势,面对艰苦发展的国内改革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是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说高举旗帜、拓展道路、丰富体系、完善制度是我们赢得未来得根本。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公平效率、稳定活力有机结合
[主持人]:请您结合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辛向阳]: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个20年一个90年。通过我们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有特点和优势。特点很多,这个地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简要的谈这么几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稳定性与活力性相结合的一种制度。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特点,它既有稳定的方面,又有活力的一面。比如说我们有根本的政治制度,包括我们有基本制度,这些都是具有有强大稳定性的。在有稳定性的同时,这个制度不是把我们的稳定性导向僵化性,恰恰这个稳定性是跟活力性结合在一起的。再一个它为一些具体制度发挥活力创造了条件,这个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有稳定的长远战略,还有灵活的实施规划。我们的共产党可以百年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非常的稳定。我们党的十五大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有很长远的,我们有百年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是非常稳定的,我们一定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辛向阳]:但是达到目标,如果你没有实施措施你就变成空想了,所以我们制度有很多手段可以沿着这个目标前进,能够实现这个。比如说我们有20年奋斗的阶段,比如说邓小平提出我们实现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规划。那么我们2000年到2020年又是一个发展规划。那么这个怎么实现了?我们用四个五年规划来实现。我们沿着五年的规划发展,20年的发展战略,然后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理念,这个就是稳定性和统一性。
[辛向阳]:我们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方面既有统一的认识又有统一的要求。我们都可以进行自己的一些探索,比如说我有统一性的要求,但是统一性又没有约束,你必须按照什么发展。也就是说这两者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两者结合是非常强的。这个就体现在很多方面了,比如说体现在我们的所有制结构上,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同时提出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所有制结构,所以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很大的优势和特点,也就体现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在一起的所有制结构。比如说我们有几十万家的国有经济,同时我们还有840万家的民营企业,还有3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个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搭配,既是统一的、有主体的、主导的,又多有发展的,这样是有非常有活力的一面。但是同时经济秩序又不是混乱的,所以统一性和多样性,体现了这两者之间非常有机的结合。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的特点和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辛向阳]:还有一个特点,我想我们今后要进一步使它发扬光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应该是一个公平性与效率性有机结合的一个制度,一个社会形态。现在是一个特点,但是它的优势现在发挥得还不是特别的明显,下一步要进一步把它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这两个之间的有机结合要做的更好。其实苏联的解体,包括苏东剧变,这个方面恰恰是出现了问题。它的制度由于稳定最后导致了僵化,它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越来越不明显。它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但是多样性最后变成了无序性。在其他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 但未定型
[主持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确立,但这并不等于代表制度已经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处在不断变革之中。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工作?”
[辛向阳]:网友这个问题我觉得提的也是非常好。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制度,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的自我和完善就不可能到某一个阶段以后就一劳永逸了,它是在不断的在自我完善和发展当中,我们说已经形成了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确实是没有定型,再一个确实需要不断变革。
[辛向阳]:那么在哪些方面需要不断的变革,尤其是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这个内容非常多。比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方面。特别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我们的分配体制,包括宏观经济体制。我们谈到分配体制问题,这个是现在大家不断的来谈的,是社会上非常热门的话题。所谓到底先“做大蛋糕的问题,还是先分好蛋糕”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问题。无论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分好蛋糕还是做好蛋糕”,这个都涉及到体制上的问题。“分蛋糕”就涉及到很多体制的问题,比如说谁在做“蛋糕”,谁在做“蛋糕”就直接影响着谁来切“蛋糕”,谁来吃“蛋糕”。再一个“蛋糕”是做出来了,那么谁来切“蛋糕”很重要,到底是资本切“蛋糕”,还是劳动者切“蛋糕”,这个不一样。你切“蛋糕”以后,是先分给肚子饿的人,还是先给贡献大的人。所以分配问题,有些在制度上已经有了,但是没有执行,有些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这里面很多制度没有建立,所以我们必须建立,有些建立了但是不完善,我们要完善它。应该在经济体制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辛向阳]:还有政治体制,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很大的问题,包括怎么完善党内民主的问题,我们人民民主怎么建立和完善,这个之间也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在体制上做好,在体制上确立党内民主的体制,在人民民主方面建立一些新的体制,包括有些建立了要进一步完善。
[辛向阳]:再一个文化体制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体制,现在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这方面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障碍需要破除。现在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体制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包括我们要完善怎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如何解决,要有一些体制性的支撑。这个方面总的来讲在体制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去做的。
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功能
[主持人]:好的。我们说总书记在讲话面讲的第三件事,网友问:“为什么将改革开放定位为新的伟大革命,如何解读这一场伟大革命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重大指导作用?”
[辛向阳]:总书记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把改革开放定位为新的伟大革命。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三个意义上理解总书记讲的这句话:第一个意义: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创造了光明的前景。
[辛向阳]:第二个意义: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辛向阳]:第三个意义: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应该说创造了一个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从这三个方面来讲,我想这场定位为新的伟大革命,确实是非常准确的,无论从道路的开辟到理论体系的形成到制度的确立,确实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光明的前景,所以它是伟大的革命。 [09:44]
[辛向阳]:再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我简单谈两个方面:第一,这个制度使我们不断的能够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就是我们有了这个制度,就使我们能够在纷纭复杂的世界变化当中可以抓到应该抓到的重大战略机遇。如果没有这个制度的话,我想我们出现了机遇,我们未必能抓的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道路的开辟过程当中,制度确立过程当中,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当中,也是我们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抓机遇的过程。包括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抓住了当时世界出现和平的趋势。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初苏联东欧出现解体的时候,我们党敏锐的意识到,我们不能再按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搞建设了,我们果断的提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这个机遇抓的非常的重要。
[辛向阳]:再一个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出现了“911”事件,包括美国入侵阿富汗以后,我们党意识到我们面临重大的机遇,果断提出了我们新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有了中央集体的领导,使我们果断的抓住了一些重大战略机遇期。这个对我们今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辛向阳]:还有我们要利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所具有的制度功能,要不断把这个制度功能释放出来,要把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不断的制度化,用制度推进我们的改革和发展。这样使每一步的改革能够制度化,每一个重大的发展制度化。这样使改革和发展发挥制度所具有的功能,这样使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辉煌的一个成果。
[主持人]:好。感谢您的深入解读。那么我们今天的访谈内容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辛老师对于“七一”讲话的解读,包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解读,能给网友们带来不少和帮助和启发。再次感谢辛老师作客人民网,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谢谢!
[辛向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