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奥尼尔刚提出“金砖四国”一词,预言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占全球GDP的比重将飞跃成长时,许多人觉得他太过乐观。但十年后回顾,奥尼尔只觉得自己当初预估过于保守。他在《高成长八国》中,再次检视金砖四国现况,并认为未来全球的成长仍会依赖这四国,尤其是中国。他并提出独到的观察与建议。以下是针对金砖四国发展的书摘整理。
中国:金砖中的金砖,将创造全球最多的亿万富翁
我很喜欢造访中国,也很认同中国人的乐观态度。今天在西方一天到晚都听到愤世嫉俗的负面论调,大家似乎对未来早已失去热情。但是到中国旅行,可以转换一下心情。
我喜欢置身于13亿充满向往、力争上游的中国人中。不时有人对我说,由于中国本身的巨大重要性,我应该把中国从金砖四国中单独抽出来。当然,有的人指出,如果把中国排除在外,金砖四国也就没戏唱了。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中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传奇故事,我造访中国的次数比我到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的次数加起来还要多。
对世界上每个人来说,中国实在非常重要。我在1995年加入高盛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5000亿美元。如今却在短短15年内,成长10倍以上。2001年的GDP还不到1.5兆美元,落后英国和法国,但今天早将英、法两国远远抛在后面,更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最先了解中国潜力的,是一批纵横国际商场的生意人,经营跨国公司、知名品牌及通讯帝国的企业家,他们经常造访中国,亲眼看到中国的变化。但是任何经常访问中国的人都看得到变化。
我在1990年初期第一次造访中国时,北一京只有一条巨大的环形道路。今天,北京周边已有八条这样的公路。
人口众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决定参与全球经济后,就启动经济改革,促使90年代和2000年之后加速成长。数百万人从乡村迁居都市,既贡献劳力,也从中获益。
不过中国也不是没有挑战。生产力愈来愈高的庞大劳动力,是持续强劲成长的不二法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确实面临挑战。
中国的工作人口逐渐老化,而且可能很快就达到高峰。如此一来,可能将和意大利、日本、甚至俄罗斯等国面临相同的挑战。目前中国总人口中只有16.6%的年龄低于14岁,是20年前的一半。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了9%,高龄人口几乎是20年前的两倍。
不过,目前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似乎渐渐在较为繁荣的都会区(例如在上海和北京)放宽一胎化的政策,有不止一个子女的家庭开始变得比较常见。
中国或许还可以借由其他方式来弥补人口成长趋缓。根据人口普查统计,住在都会区的中国公民比率已经从36.2%上升到将近50%。我相信都市化之后,人们必须相互竞争,以改善生活水准,同时以更快的速度分享知识,因此对GDP成长产生极大的正面效应。
成长率也和工作人口的生产力有关。受过中学教育的中国人快速增加,也将促使中国的经济成长更加强劲。愈来愈多中国研究人员跻身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列,显示在重要领域的生产力正逐渐上升。
随着人民币继续温和升值,到了2050年,中国GDP可能到达70兆美元,人均GDP则将近5万美元,几乎是2011年的12倍。中国人虽然还不是全世界最富裕的民族,但以这样的GDP水准,绝对会出现全球最多的亿万富翁。
当然,中国终将放慢成长步伐,不可能一直维持10%以上的成长,但中国“只”需要每年达到7%到8%的成长率,就足以在2027年前与美国匹敌。
巴西:超级拉美巨星,2050年经济体再壮大5倍
我经常应邀到巴西圣保罗和里约演讲。巴西是金砖四国中最受欢迎的外商直接投资地,从私募股权公司到避险墓金,投资人纷纷争相购买巴西资产。
全世界现在都认为,巴西终于加速挥别恶性通货膨胀的阴影,从毫无希望的穷国转型为21世纪拉丁美洲的超级经济强权。
正如同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证明了自己的成熟度一样,巴西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展露实力。
如果在过去,必然被卷入风暴中心,汇率、利率和通胀率全都剧烈震荡,但是这回巴西并没有屈从于金融海啸,它努力渡过难关,并迅速复苏。
由于巴西过去十年来一直维持稳定的政策,因此在其他国家陷入泥潭时,还能实施扩张政策,在2008年至2009年展现的荣景,令许多人大感诧异,也让巴西在全球市场上变得更加火红。
不过,受欢迎总是要付出代价。近来,我开始怀疑巴西可能或多或少染上了所谓的“荷兰病”。由于天然资源丰富,利率又高,巴西货币有可能升值太快,以至于危害到制造业的发展。
我在伦敦办公室里接待过许多巴西访客,很多人都告诉我,他们觉得伦敦物价很便宜。这种很少听到的观感正反映出巴西货币的强势。就长期而言,我对巴西的看法仍然非常乐观,但就短期而言,我怀疑巴西强劲的币值会带来麻烦。
在历史上,巴西一直被视为“未来之星”,却从不会真的大放异彩。巴西国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世纪大半时候是全世界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吸引数百万人移民巴西。但是通货膨胀加上专制无能的政治,令美梦破灭。
巴西不断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民主制度和军事独裁政权轮番交替,经济剧烈动荡。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巴西曾换过六种不同的货币;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是多么混乱,加上贪污腐败和效率不彰,反映在人民生活上,就是物价失控,不断飙涨。
但重新回到总体架构,巴西的基本经济数据仍然很惊人。巴西是全球人口第5多的国家,且年轻人众多,人口也还在成长。
美国的成长经验显示,年轻人口持续增加能带来强劲的经济成长。我们在2050年的预测也显示,巴西有潜力持续成长壮大到今天的5倍规模,成为10兆美元的庞大经济体。
2011年,巴西的成长环境评分在金砖四国中名列第一,不过在世界银行2010年的“经商环境调查”中,巴西在183个国家中仅位居127名。
尽管巴西近年来非常成功,但它的成长环境评分仍然落后韩国两分,或许这正显示出巴西在成为成熟的已开发国家之前,还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
俄罗斯:在众人看衰中,仍将超越德、法、英
今天,要找到对俄罗斯乐观的人十分困难。许多人都认为金砖四国里最该舍弃的就是俄罗斯。论点是,俄罗斯人口结构老化,不利经济发展;加上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料;政治治理和法令架构都有不良记录,因此不配享有金砖四国的地位。但我总是告诉这些批评者:尽管俄罗斯确实面临严竣挑战,但它也有潜力让人均GDP超越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甚至凌驾所有欧洲国家。我也认为,对欧盟而言,有个富有的邻居是很棒的事。
俄罗斯目前的核心挑战是人口结构。大家普遍认为,由于超高的死亡率(巧%)导致人口急速下降,俄国的经济前景可能不妙。关于俄罗斯人为何特别短命(男性平均寿命59岁,比台湾人少17岁),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故事。一位俄罗斯学者曾经告诉我,俄罗斯40岁以上的男性有60%过世的时候都醉醺醺的。不管他的话是真是假,都颇符合某些关于俄罗斯生活的偏见。
我注意到外界对俄罗斯有很深的反感,俄罗斯人接受普京专制独裁的领导方式,认为是成长壮大所必需的,不过西方投资人眼中只见到政治的倒退。1997年,俄罗斯成为G8一员。当时七大工业国认为俄罗斯很快将变为民主政体。但没几年,西方国家就了解俄罗斯欠缺加入资本主义阵营的能力和意愿。
尽管如此,俄罗斯仍然拥有无穷的潜力。德国虽然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但与俄国一比,可能立刻相形失色。俄罗斯制定了全球最高明的国家科技政策,同时也网罗了许多优秀人才来推行政策。
俄罗斯教育制度在中央领导下,一向表现出色,数学和科学水准非常高,无论要鼓励民众使用现代科技或其他技术创新应用方式,都非常容易。
不过,科技只是成长环境评分的元素之一。在我们追踪的180个国家中,俄罗斯的成长环境评分排名第110位,在金砖四国中只领先印度。过去10年来,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令财政和外部账户获得支撑,虽然原油价格在2008年暴跌,暴露了罩门。但幸运的是,俄罗斯领导人受到这次教训后,将采取多角化的发展策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教育和通讯是俄罗斯的强项。表现较差的项目除了平均寿命太低,还有政治稳定度和法治不足、贪污腐败等。在外人眼中,俄罗斯政客和所谓“寡头”之间的关系仍然很神秘,且令人担忧。
另外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过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2009年宣布新计划,打算降低能源的重要性,并且鼓励科技业的发展,这绝对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我认为,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俄罗斯感到乐观。
印度:劳动力是中国与美国总和,30年内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是金砖四国最大的谜团。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惊人,是世界最有利经济发展的人口结构。未来25到30年,工作人口可能会增加3亿人。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12亿人,估计在2050年之前,可能增加为17亿人,但是印度的年轻人届时会比中国多很多,如此一来劳动力将相当于中国和美国的总和。
印度还有其他重要的趋势,还有很多印度科技公司在全世界攻城掠地。
理论上,印度在未来20年到30年有可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印度实质GDP增加的速度可能会超越其他金砖国家。到了205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是今天的30倍以上。
不过,印度也是金砖四国中成长环境评分最低的国家。穷人多得吓人,想把事情办好也困难重重。
我认识每个在印度做生意的人,无论是不是印度人,也不管地位高低,几乎都同声抱怨印度低效率的官僚作风,要拿到一份普通的许可证,可能得花几个月,连最简单的程序都可能弄得一团糟。
许多西方人习惯于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科技高手打交道,因此很讶异印度在科技应用和教育这两项的成长环境评分这么低。一方面,顶尖印度学府培养出大量受过良好训练、英语流利、娴熟电脑技能的理工科毕业生,然而绝大多数印度人仍没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机会接触新科技。
印度的识字率始终在金砖四中垫底,女性识字率更低于50%。从小学到大专院校,所有等级的学校都经营得很辛苦。
印度还有其他中国没有的问题。各行政区域非常独立自主,中央政府无法主导所有的政策。不过,虽然有争吵不休的政党、过时的种姓制度、相互竞争的宗教信仰,但依然是民主政权,容许人民有相互冲突的声音和意见,不像中国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目标。
从2000年以来,印度对外贸易不断往上攀升,占全球出口比率也从1993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1.5%。尽管新发展令人振奋,但印度对外贸易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印度在世界银行的经商难易度、反贪腐和透明度指标中,分数也始终很低。
我造访印度次数愈多,花愈多时间思索印度面临的挑战,就发现印度的问题和人生中其他问题一样,全在于心态。要提高教育水准、普及科技、鼓励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都和领导力有关。或许一切就这么简单,也这么困难。
本文为吉姆·奥尼尔新书《高成长八国-金砖四国与其他经济体的新机会》(英文版曾译作《增长地图-金砖四国内外的经济机遇》The Growth Map: Economic Opportunity in theBRICs and Beyond)吉姆·奥尼尔,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金砖四国概念最早提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