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提高种粮收益可以让农民工回流

 时间:2012-05-25 15:56:00 |  徐小青 | 字体:【 】| 阅读: 160

2008年07月24日

和讯网:因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生活水平差异,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像现在农民工的问题,他们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你觉得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徐小青:首先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一个发展的规律,我们追求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包括农业现代化,都会形成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过程,这是一个规律。咱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说农民的就业有好多的方式不一样,有一部分是在就地的二三产业里面,本地的企业、本地的服务业里面,像交通运输、建筑等等,这个是在本地二三产业里面就业,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是我们说的民工潮,这是流动就业,他出省了或者到本省的中心城市,或者到沿海、北京、上海、等等的大城市打工,我想这也是一个规律,他寻求在二三产业里面取得收入。但是这个过程还没有缓解,因为现在存在的问题也是逐步的变化。90年代中后期城市对农民工是有很多歧视的门槛高,不让农民工进来,觉得抢了城市人的饭碗了,给管理带来困难等等。但是慢慢的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个是为了城市的发展,像咱们的高楼大厦、桥梁、道路都是农民工干的,所以这也是一个过程。随着总体情况的变化,国家从政策方面也开始逐渐的变化,比如说进入城市的门槛逐渐降低,过去农民工子弟小学是非法的,现在逐渐的合法起来,有一些地方对于一些最初级的社会保障也开始有了,当然还不成熟这些制度还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磨合、完善。总的情况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个总有问题的,比如说现在农民工流动就业,绝大多数农民工是候鸟式的就业方式,这有机会就到这来,挣了钱以后拿到农村去,或者在村子里盖房或者到村子里创业,或者到周边的镇上、县城里去这种情况都有。留在大城市真正变成城里人的,这个在全国还是少数。

和讯网:这个有比例吗?

徐小青:比例是很低的,不超过一千万,这个很难统计,但是这是一个趋势。这里面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城市规模过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的容量有多大这也是问题,城市里面的经济门槛也是很高的,像买一个房子1.8万、2万一平米,农民工两口子干一年平均净剩下六七千块钱,打一年的工还不够一平米的房子呢。比如说他有这个能力了,可以在城市周边比较便宜的房子里居住下来,但是城市里面各种各样的福利他还是没有的。像这些问题,我想也需要逐步的解决,不一定非挤到北京、上海,咱们600多个城市4万个乡镇,将近2800多个县级的,这个城镇化就是一个很大规模的趋势。

和讯网:还有一个情况,当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真正去种地的人只是一些妇女、老人、小孩,这个现在土地闲置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您觉得怎么平衡这个矛盾?

徐小青:这个就我们调查的情况看,青壮年或者是中年劳动力出去了,不下田、不种地了,这种情况挺普遍的,我去的这几个省地里都是50多岁的人,40多岁的都很少见。他为什么能种这十亩、二十亩地呢?是现在的技术、机械化方方面面能够让他种起来。土地闲置的也有,但是我们实际调查的地方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当然具体的数字也没有统计,但是没有像咱们说的大面积的闲置,这个不太可能,因为确实是农户多、人多,中国农民是非常珍惜土地的。

和讯网:你的意思是大量农民工进城不会影响粮食供应的?

徐小青:这几年粮食是在增产的,但是你说的确实是一个问题。像咱们现在说建设新农村,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来做,这一批人应该是中青年人,现在农民也有回乡创业的也有搞农业的,这是好事。这个问题还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资金、劳动力回流到农村。

和讯网:您认为什么样的措施可以让这些人回流?

徐小青:比如说种粮食的收益,就是它的比较收益高一点。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周边的城镇地区,二三产业就业的机会多、提高收入的机会多了,种地就会向一些种田大户集中,现在种田大一点的收益就会比较稳定。另外比如说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发展农村的教育,满足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东西,这个方面我们也欠缺的比较多,现在也在考虑怎么办。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