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世界来说,农业金融体制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国的大规模农业。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第二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农业模式,官方型的。特点是“上官下民,官办为主”,既承担普通的农业贷款业务,又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第三个是日本。在日本,既有政府办的政策性金融,又有强大的合作金融来支持农业的发展。所以,虽然日本人多地少,自然环境较差,但是它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由国际农业的金融支持可得出几点启示:
首先,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要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其次,农村金融创新,应着眼于“三农”问题的整体。诸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除农业产业之外,可拓展到其他产业:产业和金融结构的结合;产业和政策的结合;产业与税收的结合;组建新型的产业联盟。
再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给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均等,要可获得、全覆盖、公正、可持续。政府要将农村金融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竞争力。农业永远是一个弱势产业,它必然要有政府的扶持,政府政策的倾斜对于银行发展来说,是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