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

 时间:2012-06-13 16:01:00 |  汪同三 | 字体:【 】| 阅读: 142

世界经济正遭受到两场危机的影响,第一场是美国金融危机,其余波犹在;第二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肆虐全球经济。

目前,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都存在着问题。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则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这使得日本去年经济增长几乎为零;欧洲则发生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各大经济预测机构也相继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对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比较悲观的,并且其悲观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这体现为各家预测机构纷纷调低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世界银行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2.5%,低于2013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3.3%,低于2013年的3.9%;同样,联合国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也低于2013年的预测值。这些具体的预测值虽然有差异,但反映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即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要好于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然而,国际经济环境中存在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比如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中,尤其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结局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为什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结局难以预料?从逻辑上分析,欧元本不应该存在。无论是哪一种货币,其本质也就是一张纸,它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是因为它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它必须具有信誉,谁有信誉民众就相信谁;第二个条件是它必须具有权威性,比如,一张人民币背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张日元背后是日本政府,但是欧元背后又是哪一个政府呢?所以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它虽然具有可信性,但是它缺少权威性。一旦遇到困难和危机,需要货币的权威性起作用时,欧元的先天不足便暴露无遗。有两个办法能够彻底解决欧元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第一个办法是出现一个强权者将欧洲统一起来,这样欧元背后便有了一个政府,权威性自然而然便得到了解决;第二个办法便是欧元区解体。

然而,政治家都是短视的,他们认为欧元区解体所带来的麻烦比现在想办法维持它的麻烦更大。即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终结果难以预料,但是短期而言,人们的普遍共识是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将明显增长,全球经济确实存在着二次探底的危险。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是历次经济周期中最弱的。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失业率在36个月以后仍然居高不下,而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中,美国的就业只用了28个月就得到了恢复。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超乎预期。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国债占GDP比值以及国债利息率均居高不下,而这五个国家的债务分别为3520亿欧元、1740亿欧元、1750亿欧元、、7370亿欧元和19110亿欧元。同时,欧洲所有国家的债务总额高达83000亿欧元,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2倍多,所以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不能依靠中国,而只能依靠欧洲国家自身。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两难”,其中,“一难”为物价难题。2012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这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土地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二者并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是未来出现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手段仅剩下量化宽松政策。它们的财政政策财政状况已经极度恶化,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远远超过3%,不可能再通过财政政策挽救经济。同时,利率也低到了1%,缺乏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西方国家最后也只剩下直接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而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货币政策仅仅是对货币增量进行控制,中国货币存量依然巨大。2010年,中国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成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调整结果对抑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货币增量,货币存量规模依然较高。稳健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使M2和GDP的比值在短时期内发生显著改变,所以中国还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2011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需要防止物价出现反弹。

“二难”是中国GDP增速减缓。自2010年第4季度以后,季度GDP增速表现出逐季减缓的趋势。与此同时,投资、消费、对外贸易、财政收入也都出现了下行的趋势。这其中既有被动的外部冲击因素,也有中国主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因素。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减慢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然波及到中国经济。为了应对财政状况的恶化,欧美国家不得不痛苦的要实行紧缩政策,它显著的影响到中国的外需。在此次危机中,中国的出口以及外贸顺差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地减慢,并且,中国提出的2012年外贸增长预期值只有10%,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水平。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任务,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是要使经济增速稳步回落至合理区间,将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此外,自2010年以来,为了控制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多助长价格上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受到抑制的同时,经济增速也有所减缓。

在2012年,中国既要保持增长速度又要保持物价稳定,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目标排序的话,“稳增长”还是应当放在第一位。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的一项重要对策便是以不变应万变,全力保持宏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