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11月宏观经济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2%,创年内新低。
临近年底,大家忙着采购年货,但让人更加放心不下的是菜市场、商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不过,随着11月CPI4.2%的数据出炉,这一担忧基本可以不再考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本月数据彻底改变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逐月攀升的状况,也就是那种“天天面对物价上涨、顿顿通货膨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姚景源:现在有些人还是对我们能不能稳定住物价总水平心存疑虑,现在到11月,我们是4.2%,我觉得12月份我们肯定还会比11月低,所以现在我可以肯定的讲,我们是稳定了物价总水平,遏制住了通货膨胀。
姚景源分析,11月CPI大幅回调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增幅的回落:
姚景源:食品价格增幅回落,我觉得除了不给物价上涨创造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来自我们加强生产、保证供给,今年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农产品[6.16 0.16% 股吧 研报]生产,所以我们肉、禽、蛋、菜整个都得到较快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今年粮食大丰收,我们今年粮食是实现了八年连续丰收,而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翘尾因素11月也降低1个百分点,这也会对CPI产生相应拉动作用。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通胀压力的变小,将使得未来宏观经济重心也相应发生改变:
巴曙松:因为整个经济政策就在平衡这几个目标之间,就是“增长”、“结构”和“抑制通胀”,通胀压力减弱后,当然就给刺激增长、调结构提供的回旋余地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