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两年来的成功实践,准确把握创先争优的理论依据、基本特性和保障条件,对于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先争优的理论依据及基本特性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创先争优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创先争优的丰富蕴涵,进一步厘清创先争优活动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充分认识和发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认识和推进创先争优。首先,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其次,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具体体现;再次,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这次深入创先争优活动,继承和发扬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宝贵经验,不是对原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简单重复,而是赋予了新内容,形成了新特点。必须把创先争优作为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刻把握基本特性,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历史性。创先争优在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历史经验说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挫折和困境中奋起,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创先争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是时代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今天的世界,和平和发展仍是主题,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创先争优,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是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三是创新性。创先争优活动本身就是我们党的一个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党。这种创造力来自基层,来自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创先争优的最早发明权属于基层,最早是一些基层单位作为战胜困难、争创一流成绩的载体来开展的,后来被党中央敏锐地发现,把它上升为全党追求先进和优秀的行动,并通过党内带动党外,上升为全民追求先进和优秀的行动,最终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成为我们战胜国内外各种严重困难、应对国内外各种严峻挑战的先进理念和强有力的抓手。
四是政治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个人是人民群众对党的直接感受,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代表了全党的形象。我们党是由3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000多万名党员构成的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五是实践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化。两项活动的主题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但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集中教育活动,重在解决党内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重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创先争优的保障条件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各级党组织中如火如荼地蓬勃开展,并业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但个别单位把创先争优活动当成一种短期行为,把活动当成“一阵风”或“雷阵雨”,把创先争优活动理解为一次实践活动,一次评比表彰,急功近利、冒进速求,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把创先争优作为一项艰巨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坚持,增强长期性、持久性,实现常规化、制度化,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使其成为一种制度机制长期贯彻下去,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打牢思想基础。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党员个人,更是人民群众对党的直接感受,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代表了全党的形象,必须把增强党员意识作为创先争优活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来抓。党员只有具备党员意识,明确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必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特别是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改革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新的办法完善自己,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提高素质能力。熟练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建设高素质队伍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历史知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注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抓好业务学习;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着力提高业务技能;加强实践锻炼,把党员干部放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经受磨炼,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开展调研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和深入分析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方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推动和谐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是一个积微成著、巨细靡遗的常态活动。制度管根本、利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是争先创优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深入总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提炼上升为制度规范,探索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构建学习教育机制,坚持不懈地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推进工作的标准和价值尺度。构建为民服务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切实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构建监督评价机制,对创先争优进行严格监督,对创先争优活动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引领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的各项要求落在实处。构建激励保障机制,形成党员争当先进的良性竞争,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党员全面发展。
确保不走过场。责任意识是创先争优的动力基础。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阵地就是党员干部的“责任田”,它是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所在,能体现党员干事创业的能力,是检验创先争优实效的标准。党员干部要善于耕种“责任田”,积极深入基层,走街串巷,真实感受广大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秉持尽心尽责的办事态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不断提高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要狠抓落实,从细节入手,实实在在,不走过场,自觉履行承诺事项,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真实惠,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胡锦涛同志强调:“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创先争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一场固本强基、抓基层打基础的攻坚战,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