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美丽作为消费时代的归类方式

 时间:2012-06-28 09:30:00 |  金元浦 | 字体:【 】| 阅读: 130

什么原因造就了消费美丽的时代症候?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后工业时代社会主体的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构造着当下社会的主体。所以波德里亚宣称,如果说当今的消费社会再也没有过去时代神奇缥缈的神话了,那是因为消费便是它自身独一无二的神话。

为什么说消费是消费社会惟一的神话?波德里亚说,所谓消费成了神话,是说消费就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当下社会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消费社会的消费并不是消费什么物质,在某种意义上说,消费惟一的客观事实,恰恰是消费思想,或者说消费一种符号体系。物质产品在被消费前已变成一种信息,客体的意义通过信号系统进入符码秩序才得以建立。消费正是在日常话语和知识话语的狂轰滥炸中,获得大众的自省,进而成为一种常识,一种惯例。

无疑,我们的社会正在作为消费社会去思考并言说。假如今天的人们依然像几百年来那样囤积、吃、消化,那样深挖洞、广积粮,那这个社会就不是消费社会,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什么消费的神话了。相反,它的确是社会关于自身所坚持的一种自我预言式的话语,是一种全面阐释的符号系统,是一面消费社会在其中极力扮演自己的镜子,一个它在其中提前进行自我反思的乌托邦。

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对当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消费成了一切社会归类的基础,也成了一切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前面我提到了,作为市场社会的“经济人”,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广告,消费类像,消费品牌,消费欲望,也消费符号。文化商品化了,文化进入了消费。当代中国都市已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艺术活动日益深入地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无不受制于消费社会的无形的手操控和拨弄。文化艺术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如出版社、画廊、音乐厅、博物馆等)在种类与性质上已发生变化,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中介机构出现;与之相应,“新媒介人”阶层(比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书商、文化公司经理等)出现,这些“后知识分子”处在精英知识分子和大众之间,他们对艺术家熟悉,又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用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总之,我国文化艺术场域发生了整体转型,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和“艺术”了。但我国当代的艺术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对这种文化的转向作出积极的有实践意义的回应。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符号繁衍扩展的时代,“仿真”或“拟像”成了当代文化秩序的主导形式。它不同于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作为文化秩序的主导形式,那是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物的制造方式:仿造或仿制;也不同于工业化时代文化秩序的主导形式:那是一种建立在市场法则之上的物的建造与生产。今天,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符号主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秩序建立在仿真的结构法则上。今日的日常生活是超级的真实,超级的现实主义。这种超现实主义不是更虚幻的超离,而是超级的现实,是比现实更真实的真实。以前被称作虚构、幻象的东西,今天恰恰是人的构造人的预设的蓝本。符号构造着后现代消费的现实,现实反倒成了符号的造物或曰语言的展开物。今天的现实已经在仿真的方式上与超现实合为一体,它已经完全进入自身的游戏领域,它是由符号和幻象构拟的超级真实世界,今天的日常生活已依据幻象审美化或虚构化了,反过来,它比艺术的虚构更真实,再也没有任何虚构能与生活本身相匹敌。

消费源于丰盛。但波氏的丰盛和消费并不是指物质财富、产品和服务的丰盛和消费,而是指消费社会这个被今日大众认同着、使用着、参与着和消费着的形象、符号或意念。恰恰是这种形象、符号和意念,构成了我们时代新部族的新神话。

这神话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的观念。

这种全新的消费的观念已然沉积为我们社会的一种集体意识。如果没有“集体意识”中对享乐生活的预期和自省式协同增强作用,消费就只会是消费而不会具有社会一体化的力量。它就只能是一种比以往更富有一些,更丰饶一些,分化更细一些的生存模式而已。其实,在过去,那种吃、喝、穿、住的生活或特权阶层的奢侈花费,像项链、珠宝甚至城堡只不过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而已,没有人把它视为集体性价值,也没有人把它视为一种必欲分享的参照性神话。不管过去吃草根的年代还是传统上盛大节日的狂欢,都不同于今日消费社会的这种消费。

波德里亚说,我们的时代是第一个将日常食物开销和“生育”开销都称作“消费”的时代。据称这种消费是面向全体人的。消费神话在20世纪的历史性浮现,与经济学勃兴时代的经济发展观念,以及更早的工业革命和技术时代的技术概念的浮现都是不一样的。它改变了日常的惯例,改变了曾经是天经地义的术语系统,从而也改变了历史本身。

“消费”成了新的社会现实的标志。

确切地说,直到消费成了这个社会的常规惯例,消费才成为我们时代的“领衔主演”。它意味着一次价值意识形态的重构。是这个社会把自己思考为、预设为、筹划为并实践为消费社会的。这是我们观察、分析当下世界的出发点。

我们说这个“丰盛”社会是其自身的神话,是说它以自己的方式,在全局层面上,选择了、想象了、预设并拟定了一种自我证明式的反复叙事的巨大程式。比如美国,这个社会就是依据那种预言模式来进行自我表达的。那是一种巨大的集体自恋,“您所梦想的一切,就是您的”,导致整个社会在其为自身提供的影像中自我混淆、自我陶醉和自我宽恕。在消费社会里,广告越来越具有了这样一种功能:消费者在广告中,就像在神奇的魔镜中一样,时刻能读到自己,读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身体、自己的魅力、自己的美丽动人之处——它们是什么,它们在哪里。他(她)被那铺天盖地的影像、广告、图例所规划、所启发、所引导或所涵养,也许过去他或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现在恍然大悟了,并且立即去实现它。也许他或她早在与生俱来的广告中潜移默化地弄熟了程式和规则,实行起来驾轻就熟。所以,从“想”到“做”其间没有距离,是瓜熟蒂落,是水到渠成。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