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内国际形势科学判断的必然结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里关于国际形势的三个“更加”,国内形势的四个“越来越”,集中体现我们党对形势的科学分析。
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随着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看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我们看到,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一个国家,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我们看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我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现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力引起全世界更大关注。但是,目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部署和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任务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201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我国发展中,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党的十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
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促进文化发展的科学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亟待破解的难题,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全会的召开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吹响了进军号。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了我们党率领全国人民推动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强国”的内涵,描绘了“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全会还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从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上述这六个方面的战略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又考虑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还考虑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始终贯穿着科学发展理念。这些战略部署既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文化思想和政策,又有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行动指南。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