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人民网理论频道访谈。
[主持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季明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阳老师作客人民网理论频道,和我们大家一起来解读总书记重要的讲话精神。
[辛向阳]: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季明]: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欢迎两位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解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十八大召开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这次讲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两位专家分别阐述一下。
[辛向阳]:我认为讲话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总书记的讲话为未来五年定下了一个总基调,而且总书记这次专门讲到,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五年,我认为讲话确定的总基调,能够促使我们在未来五年更加奋发有为。
[辛向阳]:第二,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讲话指出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决心。
[辛向阳]:第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世界出现了大变化、大的危机,这次讲话,总书记多次提到,我们要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我们要奋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讲话充满了信心和决心,在这样一个时候,发表这样一个重要讲话,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科学发展的决心。我认为这三方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季明]:讲话发表以后,我和大家反复学习讲话的新闻稿,我感到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高瞻远瞩,统揽大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坚定不移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政治宣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的文件,也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季明]:所以我理解,胡总书记这个讲话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关乎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回答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根本问题。二是从把握当代中国发展方向和前进脉博的高度,提出了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的科学命题。三是从遵循党和国家事业创新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季明]:四是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高度,规划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五是从确保我们党更好担当执政兴国历史重任的高度,拓展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崭新视野。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次讲话中总书记提出了四个特色,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的提出对于我们全面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辛向阳]:这四大特色,我理解从这两个方面对我们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个我觉得总书记提出的四大特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立体化、更加系统化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判断。
[辛向阳]:我的理解就是说中国特色的实践特色,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实践基础,理论特色就是我们的思想指导,民族特色是我们的生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存就在于民族特色上。再一个就是我想,时代特色实际上是中国特色发展的一个很重大的动力,所以它很系统、很立体化,所以大大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解。
[辛向阳]:第二使我们理解起来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比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实践特色,这一点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的一个过程。我们经常讲顶层设计,我们的顶层设计为什么科学,就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创造,这个实践活动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实践活动,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
[辛向阳]: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会有勃勃生机,就是因为我们有无数的群众,有大量的基层创造,然后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所以通过中国特色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如果从理论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三个,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体系,不是像外国人评价我们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说中国人就是实用主义等等,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只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当然有些具体的方案,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有整体的设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辛向阳]:从民族特色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很多来自民族文化的东西,不断丰富的中国特色制度也好,道路的完善也好,中华民族历史上小康社会的理想也要以及和谐社会的理念,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中。今后还有会更多的东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
[辛向阳]:从时代特色来讲,中国特色的时代特色的道路为什么清晰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就不是封闭的,一开始我们就是开放的,是敢于迎接也善于接受全球化的挑战,而且走得很坚定,因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讲总书记提出了四大特色,确实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来讲,丰富我们的视野,系统化又清晰化了。
[主持人]:举什么样的旗帜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从关乎我们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现在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辉煌局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季明]:我注意了一下讲话里多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觉得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就是讲话鲜明宣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进一步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伟大旗帜。大家都知道,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以无可辩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一次一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正确方向。从文革经济的崩溃边缘,政治生活也濒临危险的边缘,这个时候小平同志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生产力的历史转变。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引领我们把握世界大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季明]:进入到新世纪,新阶段以后,我们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的历史性跨越,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引领了小康社会,不断引领前进。当前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的提高,现在又正值总书记的讲话时期,是在未来五年里2020年如期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了规定性的基础,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所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方向上要平息不必要的争论,就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季明]:第二,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小平同志带领我们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江泽民第三代领导又与时俱进,使中国强大起来。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带领我们科学发展,使我们腾飞起来了。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季明]:前进的道路我们大家都享受了道路的成果和喜悦。现在我们面对这个情况,我们要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的道路,也就是说总书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进一步坚实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季明]:第三,讲话进一步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力量的伟大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思想上的先进性,又体现了思想上的广泛性,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上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共同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群体,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强大的整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引领社会的思潮,而且凝聚社会共识。
[季明]:所以说中国特色的引领,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和意志就能够更好统一起来,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现在在新的形势下,总书记的讲话强调,我们要凝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还是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把各种积极性发挥起来。
[季明]:第四、讲话鲜明宣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进一步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伟大旗帜。十七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时提的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到了建党90年,总书记讲话当中,又增加了一个,要增加一个制度。所以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的发展。
[季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当年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很多的优势。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能够胜一系列自然灾害,还能平息一些拉萨事件,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有推进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举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甚至包括北京这一次的7月21日大暴雨,战胜61年来遇到的大雨,都是因为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很多的问题。
[季明]:所以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的斗争仍然复杂尖锐,所以在这情况下我们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还存在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讲话落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把制度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主持人]:讲话强调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是不是也有它特殊意义?
[辛向阳]:这一次总书记进一步提到推动改革开放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大。第一个方面提出改革开放的问题,是破解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当前我们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一种挑战、矛盾和困难。比如说在经济建设中,我们现在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总书记对这个做了很系统的论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规模扩张的问题,土地饥渴症,资源依赖症,要想破解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包括土地过多的需求,很多东西没有土地办不成事,这个问题怎么破解,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才能逐步转变过来。
[辛向阳]:再就是在政治建设上,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吴邦国委员长去年在两会上讲,我们不搞多党制,不搞议会制,不搞两党轮流执政,不搞联邦制,西方有人说你这个政治体制改革没法改,什么都不搞。总书记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讲话指出,我们要通过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来回应质疑和攻击,来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发展的问题,比如说文化建设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落实,如何扎根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如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等,这些问题的破解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去完成。
[辛向阳]:第二个要看我们的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我们的发展既要实现我们的工业化,我们还在工业化的中期,我们还要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要信息文明。同时还有很多的农业文明,我们工业经济的形态,信息经济的形态我们要同时去做,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包括我们既要推进城镇化,要每年一个点城市化率,但是同时要发展新农村,这就是一个矛盾,西方国家很自然完成了城市化,城镇化,不存在一边这个,一边发展那个,一方面我们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科技的含量,用科技来替代劳动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这么多人,我们还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么多“两难”摆在我们面前,破解两难就是我们要深化改革。
[辛向阳]:第三,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在深化,这种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在显现,对中国的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解决深化体制改革,扩大我们的内需,通过我们自身不断的发展、开放,我们依然要不断去深化,我们的开放要不断地扩大我们的视野,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互利合作,深化其他一些新兴市场。我认为在改革方面我们要下功夫,在开放方面我们也要下功夫。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次总书记的讲话也特别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他在当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和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季明]:通过我个人学习的理解,我认为,这些年来,总书记像这样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第一次,所以我感到这里面既有深刻的理论性、创新性,又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坚定性,同时还有一定的指导性。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具体对这句话,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的:
[季明]:一是要充分认识地位和成就。自从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特别是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予以科学定位、阐释,并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出全面部署以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已经牢固确立,在实践中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综观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决不动摇,决不含糊!
[季明]:第二、要清醒看到矛盾和困难,前一段我参加了机关开展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无论在思想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上,都不同程度碰到一些矛盾和困难,也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有的认为,强调科学发展绝不能简单否定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也有的认为,全面发展不等于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没有重点。还有的认为,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能把统筹兼顾理解为绝对的平衡,理解为搞平均主义,更不能重犯过去“一平二调”的错误。又比如,如何处理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种种主客观因素问题?这就包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再比如如何正确认识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还比如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季明]:诸如此类的等等方面,无疑都是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瓶颈和障碍,人民群众也都热切期盼中央能拿出具体的解决招法。事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它的形成和实际运用过程中,都是充满矛盾和困难,都会碰到问题和挑战。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季明]:第三、要坚定不移统一思想和行动。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际,全面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及其蕴含的科学性、规律性;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总之,要像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主持人]:两位老师从科学发展观,包括怎样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面,谈到了总书记的精神内涵。那么,这次总书记的讲话和过去相比,在内容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提法?[15:18] [辛向阳]:这次讲话我感觉篇幅不长,但是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很多过去没有的一些新的提法,比如说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这一次确实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以及它的理论地位做了一个新的阐述。比如说讲到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这个判断非常重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确实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
[辛向阳]:还有讲到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强大力量,关键是我们怎么落实,怎么把力量真正体现出来。我感觉这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上有很多新的提法。第二个,再就是提出了三个“取决于”的观点,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三个取决于也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机遇来了,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我们怎么抓住机遇,把挑战化为机遇,确实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如果自己不进行自我解放,那么来了机遇和风险也不知道。解放思想是越来越困难,过去是有旧的思想消除就行了,现在新一代都出现了,思想就已经开放得不得了,我怎么还去进一步解放?其实是越来越难,并不是越来越容易。
[辛向阳]:再就是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如果学了半天不去用,不转化,你的工作力度不够,那么怎么变成推动经济的强大力量,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改革开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再比如说提出了“四化”逐步发展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去讲五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次加了农业现代化,我觉得相当重要。
[季明]:讲到农业现代化,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符合我们初级阶段的国情。
[辛向阳]: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抓住了关键的一点。还有对于生态文明的界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定义,生态文明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个提得非常高,生态文明包括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变革,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个内涵相当深刻,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生产关系的调整上要做文章。还有生产方式,你的生产方式是不是绿色的,文明的,总书记放在生产力方式的根本变革位置上来提,这是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的东西,内涵是相当重要的。
[主持人]:接着来看下面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知道胡总书记重要的讲话,集中体现了我们一贯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那季老师请为我们解读一下?
[季明]:这都是网友比较关注的,我从四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讲话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把握了党的理论的变动性、创新性与稳定性、连续性的辩证关系,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表明了我们党在高举旗帜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
[季明]:二是讲话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偏离或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他总是坚持从人民群众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新期盼谋划建设和发展,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党、严肃的党,一个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党。
[季明]:第三、讲话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一刻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更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是坚持的关键所在。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进入新境界。胡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一贯性,又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品格和时代精神。
[季明]:第四、讲话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我们党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都是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
[季明]:所以我觉得这四点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这四点归纳起来,我们学习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既要把讲话中阐明的大政方针、创新思路搞明白,更要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悟透彻,从而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主持人]: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感觉到总书记讲话当中,对现在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包括社会民生提出了很多指导的方针,那么对于广大的基层群众,包括基层干部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深刻领会这些讲话的内涵?如果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我们应该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好?我们请辛老师做下点评。
[辛向阳]:做好这几个结合的文章,第一个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就是用中国发展进步来理解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一定要把它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讲话精神。总书记的讲话不能就文本看文本,他讲话的内涵是着眼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我们一定要结合发展进步的过程,才能理解总书记的讲话。
[辛向阳]:第二,一定要结合当前国际发生的大的变革,这才能理解为什么总书记这么强调我们不断要推进改革开放,为何要科学发展,为何要促进和谐。你看现在世界的变化,这么几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会儿欧债危机倒了这么多的国家,还有中东地区的动乱。这个事实说明我们不搞改革开放肯定是等死,但是乱改革开放等于是找死。所以总书记讲了很多的话,我们可以放在国际大背景拿国际事件来看,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举这个旗帜,为什么坚持改革,就是因为我们看到国际社会,如果不走这一条就是死路一条,要么成为附庸。
[辛向阳]:所以要结合国际形势来理解总书记的讲话。
[辛向阳]:第三、更多要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来理解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求真务实。既讲到了很多事关党和国家大局的重大问题,又讲到了很多民生问题。甚至提到这么一句话“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既是很高又着眼于民生,举例讲,2003年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开上车呢?现在有谁不会开车?这十几年的发展翻天覆地,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身边的经历,我们身边待遇的改善和变化,就能理解总书记很多的判断,理解了总书记的很多判断以后,在我们工作中就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动力,是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这也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主持人]:谢谢今天两位老师来解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再次向两位老师表示感谢。
[辛向阳]:谢谢各位网友。
[季明]: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