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宋鲁郑:伦敦奥运看中国

 时间:2012-08-01 15:31:00 |  宋鲁郑 | 字体:【 】| 阅读: 125

被法国媒体(《LA REVUE》)称为西方最后一次运动会的伦敦奥运会在仲夏夜登场了。和北京一样,伦敦奥运会同样充满争议。区别在于北京更多的是政治性的,而伦敦则相反。

伦敦奥运会可谓生不逢时,刚从堪称完美、树立奥运新标杆的北京接过会旗,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就在美国爆发。由于英美特殊关系和相似的经济理念,英国是受创最重的国家之一。为此,英国全面实行紧缩政策,教育、军事、各项福利和社会服务统统大砍特砍。现在英国的飞机数量少于一百年前,警察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出租”担任保镖。而紧缩的另一大恶果就是引发了伦敦骚乱。尽管如此,伦敦奥运会的经费和投入却一涨再涨。2005年,英国奥运申办委员会提出的奥运预算是24亿英镑,但是奥运预算费用2011年已增至92.98亿英镑,还有5.27亿英镑的紧急预算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远高于2008年北京奥运经费。另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伦敦奥运不含场馆设施的花费就高达84亿英镑,另外还有11.3亿英镑的反恐经费和44亿英镑的国家安全与情报经费未纳入其中。

奥运会开幕当天,法国《人道报》以带感叹号的英语单词《MONEY!》做为整版封面标题。根据它的数字,伦敦奥运会开支竟然超过300亿英磅!按现在的汇率折合360亿美元。而就在开幕式的前两天,即25日,英国正式宣布进入二战以来第一次的经济衰退。

北京奥运会曾被西方宣传为史上最贵奥运会,但毕竟中国是第一次举办,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包括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国家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而英国已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还举办过世界杯,其基础设施更是完善,且又逢经济危机和六十多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但何以开支也如此巨大呢?

伦敦奥运会另一个引发争议之处就是其安保。2005年7月,英国赢得伦敦奥运会主办权的第二天,伦敦地铁和公交就发生了恐怖袭击案件,举世震惊。所以伦敦奥运会的安保就格外引人注目。然而就在距奥运会开幕还有两周之际,负责奥运保安工作的全球最大安保集团G4S发现,他们低估了奥运保安工作的复杂性,并在最后一刻表明,无法依照合约提供足够的安保人员。G4S公司依约应完成约10000名保安人员的训练与布署。但该公司近日才发现,仅有4000名保安完成了训练和认证。

不仅如此,部分被招聘的安全警卫向媒体爆料称,招聘和训练过程简陋马虎,是否有能力执行奥运保安职责,令人担忧。有媒体记者乔装后到失业中心找工作,结果只用了90秒,就获准加入伦敦奥运安全警卫的训练课程。这名记者与其他130名从失业中心或大学招募来的人一起上课。“训练官只要求我们上课时不要睡觉,但 有些人还是忍不住睡着了。”不但如此,有些培训员连英文都不会说。

另一名暑假打工的英国大学生还透露,他只接受了三十分钟的面试和三天的训练,便接到将担任X光机安检员的指令,“我收到信后,吓了一大跳,我哪懂得看X光机?我愈想愈害怕,索性告诉爸妈我不想去奥运打工了。”

这里面毕竟稀奇的是,G4S公司是在英国上市的一家私营安保公司,而且G4S与英国政府每月进行一次进度简报。但显然如果不是政府部门渎职,就是G4S公司刻意瞒骗。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日本东京的核泄露事件。也是一家私营创业,也是对政府刻意瞒骗。

今天中国的知识界和媒体似乎对“国退民进”有着天然的偏好,而动辙对“国进民退”一概排斥。如果不从难以言说的动机考虑,至少他们的这种偏好是站不住脚的。国有和民营各有其优劣,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民生的产业显然由民营企业担纲并不是最佳选择。

不过这起丑闻爆发后,没有听到有何官员为此负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次更为荒唐。24日,也就是开幕前三天,英国一名十一岁男童没带护照也没买机票、没有登机牌,混在机场人群中竟能突破五层安检关卡,搭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空服人员也未清点机上人数,所以也没发现。一直到飞机起飞后,乘客才发现异状,通知机组人员。由此可见英国机场安全检查之薄弱和漏洞百出。哪怕一个环节负起责任,也绝不会出现如此荒唐之事。

面对伦敦奥运会的问题,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不客气的质疑伦敦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以及伦敦市民对奥运的热情。不料却引发英国举国上下的强烈回应。首相卡梅伦称“英国是在世界上最繁忙、最繁华和最具活力的城市举办奥运会。当然,在那种偏僻的地方办奥运可容易多了”。原来卡梅伦暗讽罗姆尼曾参与筹办的2002盐湖 城冬季奥运会。盐湖城比伦敦偏僻多了。伦敦巿长约翰逊更是在海德公园的传圣火活动中,向6万民众说“我听说有个家伙叫罗姆尼, 想知我们是否已准备好主办?大家准备好了吗?对,我们已就绪!” 英国《每日电讯》网站的文章称卡梅伦的回应是“带刺的反驳”,方让罗姆尼稍微清醒。而《泰晤士报》网站的头条文章则称卡梅伦的回应是对罗姆尼相当不客气的“诘责”。

其实我个人认为,罗姆尼的批评不无道理,但英国政治人物和媒体捍卫自己国家声誉也无可厚非。倒是这样的现象在中国极难找的到。面对西方别有用意的批评,中国响应之声可谓不绝于耳。我们不妨想想,海内外自由派有多少反对中国申办奥运?

伦敦奥运会前所受到的考验并非个例,事实上任何国家都是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堪称完美,但此前接连发生南方大雪、美国著名导演斯波尔伯格辞职、西藏“三一四骚乱”、火炬传递风波、火车相撞、汶川地震。真可谓一个考验接一个考验。但中国最终百折不挠,把来自西方的奥运会演绎的尽善尽美。考验不可怕,不经风雨岂能见彩虹。这不仅是奥运会,也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写照。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见仁见智,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立场均会有不同的解读。而自己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上去观察。当英国女王面无表情、毫无一丝笑容进入会场时,其所享受的尊崇令人惊叹。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所有的人一样起立,他侧立于女王一边,长时间的鼓掌。这种尊崇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政治领导人所无法企及的。2008年奥运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是和罗格一同进场,罗格唯一可看出表达敬意之处是他和胡主席一样系的红领带(美国总统小布什也是如此)。而且主持人是一同介绍的两人,双方同时起立。

英国女王民并非民选而是世袭,而且她什么具体的事情都不做,国家还要拿出巨额纳税人的钱来供养。但何以在世界内外备享尊荣?这不由得令人想起英国宪政学家白芝浩面对外界指责英国不是民主国家时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他把英国政制分成“尊严的部分” 和“效率的部分”,君主和贵族院属于“尊严的部分”,平民院和内阁属于“效率的部分”;英王是尊严之首,内阁首相是效率之首。显然,这套理论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这可从去年英国王室的世纪婚礼、今天女王所享受的尊崇可见一斑。这也是为什么法国《费加罗》报封面称这是“皇家开幕式”。

不是民选却享有高度的威望和信任并非英国一家。在美国,历次民意调查都表明,最受信任的是法官、军队和联邦银行。而它们都不是选举先生的。相反选举先生的总统和国会最不受民众所信任。这其中的含义十分的耐人寻味。

究竟有多少国家元首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也是我关注之处。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曾是一个焦点。最终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国总统萨科奇、美国总统小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席了开幕式,英国首相出席了闭幕式。但伦敦奥运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出席,法国和俄罗斯都派的总理。但这似乎并没有在伦敦奥运会上引起什么动静,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缺席而影响到伦敦奥运会的影响力。这一点,有必要中国借鉴。当年中国为了邀请到各国元首出席,确实付出相当的成本。希望下一次再成为东道主时,也能有英国这般的洒脱。

代表美国出席开幕式是第一夫人,而且她还去看望美国代表团。从中国人的角度看,颇有些不可思议。毕竟第一夫人不是政府官员,也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她何以就可以代表美国?但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却人人觉的正常。这就是约定俗成的威力。当然美国的独特之处拾手可及。就在全球观众通过现场直播与英国共同分享这一欢乐时刻之际,美国的观众却不得不等三个小时。事实上,今年美国观众已经很幸运了,2008年奥运会,他们等了十二个小时!原因很简单,电视台为了广告收益而决定推迟转播。这种眼里只有金钱的行为大概也就只会发生在美国吧。说起来,一个电视节目又算得了什么,每年几万条人命也改变不了枪枝利益集团。都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美国为例,应该是枪杆子里面出民主(枪杆利益集团有选票)。更为奇怪的是,在美国人人视为应当,在中国,也认为美国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假如这是中国呢?会不会认为金钱收买了一切?

海外华人最关注的还是中国队的出场。当一团醒目的红云出现在电视屏幕时,法国主持人接连用了两个“grand”(巨大、伟大、重要的)来形容。当中国代表团消失的时候,依然在点评。其实奥运会就是展示国力的平台,重在参与不过是美丽的外表而已。事实上,一个国家在体育上的表现往往是和其国家实力密切相关的。根据美国《时代周刊》,历届奥运会美国获得奖牌最多,高达2302枚,前苏联1122,英国以725.5枚名列第三,德国658.5枚第四,法国633枚第五。中国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榜第一,但总数385枚。从这一点看,中国的崛起还需要时间。

现在仍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并不多,但只有当朝鲜出现时,法国电视一台的主持人称它为极权国家。这大概是唯一一个从政治制度上点评的国家。

伦敦奥运会另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是中国制造。美国奥运会代表团队服中国造曾引发一场风波。后来媒体披露经济穷困、体育人才缺乏的埃及无人赞助,只好穿上中国造的山寨版世界名牌。2004年希腊奥运会。几乎所有的纪念品和主会场的座椅都是中国制造。而这一次伦敦奥运会,所有礼花也都是中国制造。

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再来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只能说这是一种多元文化之美。似乎很难分出伯仲。毕竟,一种文化的人是无法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精妙之处。至于我本人,还是更喜欢北京奥运会。然而必须指出,伦敦开幕式确实突出了它的文化优势,它的文化品牌。比如007、披头士、贝克汉姆、哈利波特、憨豆先生。相对于中国的整体优势,这才是我们的短板。我们需要的是像过去丝绸、茶叶、陶器代表中国的新一代文化和物质图腾。不过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赢得奥斯卡奖的著名导演丹尼•保尔(DannyBoyle)做为本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的总导演,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有过这样一个评论,不妨供各界做为参考:“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比起来,我们只能显得谦卑一些。100年以前,大英帝国曾辉煌一世,但今非昔比!在某种程度上,接办北京奥会后的奥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奥运会开幕式越办越宏伟。我们不可能在规模上超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想到这些就不会有更大的压力了。我自慰地说,那好。那我们办一届与北京不同的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尝试以其他的方式来使用手头的资源。” 就在本文收笔之际,中国射击运动员易思玲收获了中国也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瞬间,全球以各种语言、各种方式将这一信息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中国,再一次占据了世界中心。对于今天的中国我曾下过两个结论:这是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这是1840年以来最成功的制度。当然对于仍然念念不忘中华民国的自由派来讲,未必认可。哪我就以中华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商人、身体力行实业救国的张謇(他曾被票选为民众“最敬仰人物“)1926年临死遗言回应吧: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