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圣火史无前例的在同一场盛会中三次熄灭,在争议和风波中举行的伦敦奥运会终于落下维幕。
仿佛是历史的巧合,二战后伦敦两次承办奥运会都恰逢经济困境:一是1948年在战争的废墟下,一是冷战后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世人都对当时英国的窘境过目不忘:无钱修建奥运村,各国奥运代表团“屈尊”在军营、学校和政府大楼,各国甚至要自带食物和毛巾。尽管如此,世人对这一届更多的是充满了理解和支持:为战胜法西斯而付出巨大代价的英国,此时还承办奥运会,实是壮举。
然而,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伦敦再次充当东道主时,其经济窘境下的表现却再也无法引发同情。正如《海湾新闻》记者史蒂文·哈里所抱怨的:“伦敦奥运会简直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届奥运会了,真的不知道主办方是怎么想的,这比赛简直没法看。”
如果说和北京奥运会相比十分“简陋”的开幕式世人还可以文化多元做为理由辩护,还可以价值观不同结论不同而做为说辞,但组织的混乱、设施服务之糟糕超出想象。除了奥运会圣火熄灭、升错国旗、国旗刮跑、奏错国歌、介绍出错更是一桩接一桩。
更令记者愤怒的是,新闻中心居然打破惯例不提供免费的矿泉水、分配给记者的房间里没有空调、房间里面的互联网甚至还不如没有,速度慢的可怜还几乎每分钟都要断线一次。
伦敦奥运村的床实在太小
现场的组织更是一团糟,负责进出场的志愿者竟然不认识记者的采访证,记者不得不买票进场;伦敦奥运会的现场志愿者几乎对于比赛一无所知,问他们什么都回答是不知道。这也难怪,许多志愿者接受的培训过于简单,就是负责保安重责的志愿者也只是培训一次就上岗了。
要知道英国为了省钱,都缩减了奖牌的价值含量,最终铜牌的造价竟然连五美元还不到(还发生了一位得奖运动员洗澡时将奖牌摔成两半的离奇事件),这也是为什么《温哥华太阳报》最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现在看来,伦敦奥运会似乎正在努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差的奥运会。”
当然,英国也有尽职尽责之人。比如英国的警察。在伦敦骚乱中表现差强人意的他们,这一次大概要将功补过,所以执法格外积极。7月27日,一位观众正在观看奥运会公路自行车的比赛,警察突然出现将他带走,甚至给他戴上了手铐。原来此人一直表情严肃引发警察怀疑。而真相是此观众患有帕金森症,他的面部肌肉一直很僵硬!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和纰漏,就是英国百姓也看不下去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位英国观众愤怒地表示:“现场的气氛简直太差了,上座率很低,并且组织工作也不理想。我为这届奥运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说是耻辱。”然而,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面对全球的记者所做出了令人瞠目的结论:“我强烈相信,伦敦会在未来20年再一次举办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伦敦是一座能举办各种世界大赛的伟大城市。”总算是让国人见识了西方发达民主国家官员的素质。
在今天中国,你哪怕真的干的不错,也绝不敢如此自夸。正如一位中国网民的留言所称:伦敦奥运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的激怒一代人。
伦敦奥运会如此表现,自然令人会怀念北京奥运会时的美妙时光。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出于礼貌认为“总体上伦敦奥运会还是非常成功的。当然,和北京奥运会比起来,伦敦奥运会的差距还是很明显”。
其实,伦敦和北京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些硬件上,还有一个民族更可贵的包容性。北京奥运会,中央电视台要专门拿出两个频道甚至更多,来播没有中国人参加的高水平比赛。但在伦敦,所有的频道除了英国还是英国(法国也一样,除了法国还是法国,只不过法国不是东道主,还是对它谅解一下)。
转播非本国队员参加的比赛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远比伦敦奥运会公平和公正。比如,北京奥运会除非没有通过药检,对所有选手创造的佳绩一律尊重,但在英国毫无根据的猜疑屡屡上演,最著名的就是叶诗文风波。另外由于裁判的原因引发的上诉之多可称前所未有,而对上诉的双重标准也是极为罕见。
叶诗文仅因发挥超群便屡遭外媒质疑
英国跳水运动员发挥不佳,竟然以相机闪光灯为由提出重跳,居然也被裁判一致通过,创下跳水运动空前绝后的一幕。在整个奥运会期间,英国奥运代表团凭借裁判的改判获得了金银铜各一块奖牌。其中金牌是自行车运动员假摔获得重赛机会而夺冠,银牌来自男子赛艇借口座椅出现脱落,这还引发了法国队员的抗议。
当然最不公正的是对中国。仅举一例:女子链球决赛中,中国选手张文秀获得季军,但又很快被判第四。原来德国选手海德勒第五投因机械故障没有成绩,获得补投机会后又犯规。本来既然已经重投,前一次投的自然无效,不料赛后德国队竟然申诉找回了第五投的成绩。而中国提出申诉后,国际田联却拒绝接受。就这样,靠实力获得铜牌的张文秀被迫将奖牌拱手给德国人。
以上种种,不仅让人慨叹:如果说北京奥运会见证了一个大国的重新崛起,那么伦敦奥运会则展现了一个强国的衰落。
英国本土跳水选手戴利在决赛中获得史无前例的重跳机会,最终摘得铜牌
中国的崛起有着中国式举国体制的优势,英国的衰落有着英国式举国体制的弊端,大家都有各自的举国体制背景。但尽管如此,在外国媒体赞叹中国举国体制的高效,沉浸在北京奥运的美妙回忆中的时候,国内外的华语媒体已经先“醒了”过来,以纯正的英伦笔法痛心疾首地反思为何“举国体制”使中国“沦为”体育强国,痛定思痛地感叹中国的“强”是血淋淋的“强”。
《中国青年报》号召:“瓦解体育举国体制 从打破举国关注开始”。中青报说中国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关注:比如预算法的修改、北京暴雨的反思,还有南通启东发生的事件。该文还提出“国民的幸福感,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名片”。可是,中青报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概可能还不知道,幸福指数世界前茅的印度,由于宗教的因素,不仅三分之一的人用不上电——更别说看奥运,在此次奥运会中没有拿到一块金牌(往届也是,未来估计也是——除非开设瑜伽竞技项目),还有一半的国民没有厕所——这决定了印度难以成为奥运会赛事主办国从而扩大夺金可能。
凤凰网独家评论的观点更直白——哪怕直白地毫无道理,它说:(举国体制)是一种低效能、高损耗的生产方式。这一切是通过动用国家资金、以行政手段整合国家资源得来,很大程度上乃是以牺牲全民体育消费乃至其他民生领域的投入(比如国家要求投入4%GDP的教育)为前提。
是啊,中国这么穷为什么还要射神九,中国这么穷为什么还要办奥运,印度这么穷为什么还要发展太空技术,西方经济危机这么严重,为什么还要以北约的名义军事卷入利比亚战争?
算了吧,把金牌和民生扯在一起的讲法已经过时了,普通民众正和举国体制一起大步向前,某些媒体你们为何总是原地踏步而且“一踏就是几十年”?
我在法国的时候看到:每当法国人夺得一枚金牌,法国便举国欢腾、总统也要单独发贺电,选手荣归故里受到英雄般的盛大迎接,每当这个时候,你怎么判断一枚金牌的价值?你怎么判断它的投入和产出比?还记得,北京奥运会时,香港对中国的认同感达到历史新高。这种认同感的上升又如何去评估其投入产出效应呢?
有媒体指出中国是金牌主义大国,我觉得其实我们还不是。以民主国家韩国为例,当韩国选手李大勋在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银牌后, 韩国跆拳道队主教练金世赫竟然说:“金牌和银牌的差别就像天与地之间的差别,夺金是我们韩国跆拳道队的基本,只拿个银牌就是国家叛徒”。
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为了营造自己国家奖牌数“名列前茅”的氛围,以各种排行榜慰藉国民。比如美国就以奖牌榜做为标准排列国家名次;澳大利亚表现太差,但银牌还是不少,于是就有媒体用银牌做为标准排列;最具奖牌情怀的应该是日本,铜牌曾经一箩筐,媒体便称日本铜牌世界第一。
我不是很清楚我国一些媒体对“举国体制” 是作何理解的,如果说以举国之力促进奥运会参赛表现就是举国体制的话,那么,我们国家还做得不够。
我们的好邻居,同时位居发达国家之列的日本,其中央教育审议会特别委员会决定,将奥运会金牌总数排名目标列入国家的《体育基本计划》中,力争“夏季奥运会位居前五、冬季奥运会位居前十”。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将奥运会的目标写进自己的政府部门工作报告。澳大利亚媒体形容自己国家令人失望的表现为“灾难”甚至是“耻辱”。体育官员则把责任归咎于政府拨款的减少。
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举国体制或者举国体制的变种,有的国家会加入市场和社会的因素,但主体还是要靠国家投入。
当然中国的举国体制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大球运动由于成本高、出效慢而被忽视。即使是普世价值样板国家美国的市场模式也不是对所有运动都关注——市场化的也只不过是游泳、田径和大球而已。
不过近几年,美国的市场模式也走向极端,买断了转播权的电视台为了广告收入竟然在北京奥运会时推迟十二个小时、伦敦奥运会也推迟数个小时才以录相方式转播了开幕式。一个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观众却没有和全球同步享受现场直播的权利!也就是说,当你正看得兴致盎然准备发表一些惊世骇俗言论的时候,其实黄花菜早就凉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假如中国推迟了半小时转播开幕式……
中国现行体制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其高效是不可否认的大优势。特别是在应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方面,更是令世人惊叹和赞叹。还记得海地发生地震时,第一个到达的救援队竟然是远隔重洋的中国,而不是咫尺之隔的美国。但总有国内媒体“反思”得让人震惊:说什么西方虽然效率低下,但由于经过充分论证,减少了出错机率,反而更快云云。
但事实就是,中国的高效率和制度有关,西方的低效率也同样和制度有关。比如,奥巴马推动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险,竟然花费了近一个世纪——从老罗斯福总统起直至奥巴马才成功。
按说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2007年全年,美国申请破产的家庭中高达62.1%的家庭首要的财务问题来源是“医疗费用过高”,而非“房价下跌”),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建立医疗保险并没有什么需要充分论证的。但何以在美国竟然要花费一个世纪?首先是共和党坚决反对,共和党执政时或者共和党控制国会时,就绝对不会令法案过关。其次就是保险公司等利益集团强大的游说,甚至可以令民主党议员倒戈。正是政党博弈和利益集团的阻挠才是美国效率低下的制度性原因。今天虽然奥巴马取得了成功,但只要他在今年的大选败选,共和党依然可以将之废除,历经一个世纪后,仍然可以回到原点。
今天令人费解和警惕的现象就是:只要中国哪一方面领先世界或者具有优势,就立即被污名化和否定。中国的太空技术取得突破、中国拥有航空母舰、高铁、中国阅兵诸如此类。可是我们想想,假如今天的中国没有了举国体制,没有了太空技术,没有了高效救援,没有了奥运会的金牌,没有了航母,没有了高铁、没有庞大的进出口和巨大的投资,中国在世界上还算的上什么?
伦敦奥运会虽然总算落幕了,但崛起的中国与走下坡路的西方的较量却仍将继续。我们还要继续关注欧债危机、美国天文数字般而且继续窜升的债务、加拿大的魁北克之春、美国的占领运动。谁将笑到最后?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共同的答案。
伦敦奥运会尽管只有17天,但似乎让我们又重新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一段似乎遥远又不是太远的历史。伦敦奥运会无疑是伟大的,奔走在赛场上戴着有色眼镜的媒体、固守在赛场边双重标准的裁判,顽固自恋的英伦牺牲了小我成就了正在世界冉冉崛起的中国。
完稿于伦敦闭幕式之后,在收笔一刻,突然想知道美国人民是不是还要等几个小时才能欣赏到世界人民已经欣赏过的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