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十年“政改”坚持走自己的路

 时间:2012-08-24 09:13:00 |  陈述 | 字体:【 】| 阅读: 185

中共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着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过程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出现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互动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进一步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目标。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过十年继续深化政治改革,吸取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发展过程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已经形成了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促进的改革思路和发展目标,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二,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和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重点和任务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所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撤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共十七大后,为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两个文件。国务院按照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开始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这表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人事、政法系统的改革。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部具有指导性的纲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对加强国务院及其各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务院分几批带头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几千项。以上纲要和法规的颁布和实施,表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为加快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继中共中央在2000年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后,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积极推进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改革司法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60项改革任务。

第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都要接受党政组织和人民的监督。中共中央2003年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5年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随后又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等,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十来年,中共中央着力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发挥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此外,为更好地让人民监督政府,参与政府的决策,听证会等征求民意、吸纳民智形式被普遍采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监督法》开始实施,以专门法形式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同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力,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提供法律依据。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开始实施,使政务公开纳入法治轨道。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第五,继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按照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要求,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取得进展。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方面也有一定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作用有所加强。

总之,中共十六大以来,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创造中国的发展奇迹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稳妥前进。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今后仍应继续努力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事业,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面现代化而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虚心学习和大胆借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但警惕国际上有人不怀好意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以图改变中国的政治方向。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上走出一条新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