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随着日韩的竹岛争端,中日在钓鱼岛上的摩擦,东亚的局势瞬间升温,坊间维护主权的气氛紧张,日韩两国间不时尖锐喊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出镜率也较之前有显著提升。
本来,2012年是奥运年,8月更是不折不扣的奥运月。根据传统,奥运会是休战期,冲突各方应该干戈休兵。最起码,也不会火上浇油,激化矛盾。然而,就是在奥运期间,在日本的挑衅和韩国的高调,整个东亚显得气氛相当紧张。
先是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突然登上与日本有主权争议的竹岛。这是历史上韩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公开高调登岛,此举使得韩、日两国在此问题的争端急速升温。为此日本暂缓日韩系列双边高级会晤、临时召回驻韩大使、威胁将于10月到期的日韩货币互换协议可能不再延长,并向国际法庭控告韩国。
这一举动使得日韩用15年时间经营的友好关系严重受挫。
紧接着,日本议员又宣布将于8月15日以祭奠战争亡灵的名义登上和中国争议的钓鱼岛,立即引发两岸四地的强烈反弹和抗议,香港保钓船更是成功登岛。一时间,整个东亚地区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尽管事态看上去剑拔弩张,但是处在争端中的任何一方都明白,主权之争是无解的,除非双方立即兵戎相见。明智和理性的做法是在各自宣示主权的同时,行动上必须要克制。假如一方打破默契,另一方必然回应,这样一来必定导致循环恶化升级,形成坊间民族主义情绪的对垒。日韩两国都有美国撑腰,实力相当,故意互相挑衅已经是不明智,而日本挑衅综合实力远胜于其的中国,这种博弈就非常危险,是没有赢面的豪赌。
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韩国、日本这两个东亚的民主国家似乎就是不懂,以至于频频主动寻衅,导致东亚局势动荡。相反,倒是一直被西方污名为专制国家的中国保持足够的理性。这就非常耐人寻味。
从一个中立者的立场看:民主国家主动寻衅,制造冲突和事端,被西方指为专制国家的中国却在追求和平。其实,如果真的了解西方民主的话,就不会奇怪:这恰恰是民主的必然结果。
今年是韩国大选年。现任总统李明博由于经济增长乏力、亲属(其兄长、六任国会议员李相得)和亲信涉嫌贪腐丑闻等导致支持率仅有17%左右——虽然韩国民主化之后不管是哪一个政党、哪一个总统都无法避免贪腐。为了要令自己的政党赢得大选,李明博不得不拿国家利益进行赌博:打破和日本一直以来的默契,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名义登上竹岛。日、韩长达十五年的友好关系虽然可能被葬送,但李明博成功的达到了目的,他的支持率一下就飙升到60%以上,而支持他登岛行为的比例更是高达84%。当然,李明博此举不仅是为了他的政党,也是为了他自己。如果反对党上台,为了提高支持率,必然对他的家族和亲信的贪腐进行清算。
其实李明博从政以来的表现看,他实际上算是亲日派(和仇朝派)。2006年1月,时任首尔市长的他在世界经济论坛中,发言直接批评卢武铉总统“一部份的亚洲政治人物被历史问题绑住,而加深国际间的紧张,让未来更黯淡。”被当时韩国的执政党批为“亲日言论”。他出任总统后,主张与日本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把日韩两国的重点放在共同关心的贸易与投资问题上,对日本在解决朝鲜核武器问题上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当选总统后、就任前也发表:不会要求日本道歉或反省的言论,实是韩国历史上对日本最友好的领导人(或者正是由于仇朝,也不得不亲美和亲日)。但是他的亲日立场自然引发了仇日情绪激烈民间的不满。现在选举到了,也只有出此一极端之策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至于任期内日韩两国关系的改善,也只能成为牺牲品了。
无独有偶,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支持率也降到了20%以下,不支持率为61.1%,创下了野田内阁诞生近一年来的最高纪录。另有超过50%的受调查者要求在年内解散众议院实行大选,让国民重新来选择政权。而为了通过消费税增税法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承诺“将在近期解散众院举行大选”。同样是不得人心的领导人,同样是面临选举压力,日本就走向和韩国一样的挑衅外国的道路。只不过,日本选择挑衅的对象是中国。它们的共同点还在于,都在挑衅比自己强大的国家!
西方对自己的制度有许多美化,比如认为是“历史的终结”(实是抄袭的“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发展阶段”),自诩不会发生全局性的失误,就是发生了,也不会持久(只是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算不算全局性的,美国搞了两百多年的种族歧视算不算持久?用了一百三十年才对历史上的歧视华人法案道歉算不算高效?)这林林总总中,有一个相当有名的论断: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且不说过去美国和英国打过两次,仅在冷战时期美国颠覆或参与颠覆的民选政府有多少?而他们的唯一罪过仅仅是因为他们来自左派,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就说现在,日本和德国都是民主国家了,为何仍然不允许它们如同一个其它正常国家一样重新军事化?原因很简单,民主不但不能遏制战争和冲突,往往还会令其激化。
西方的这套制度离不开选举。而选举一是天文数字般的巨额开支,需要庞大的商界资金输入。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民主制度无法解决腐败的制度性原因。二是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选票。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资金支持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最有效的工具有二:诉诸利益、诉诸仇恨。所谓诉诸利益,就是对选民承诺任期内要给百姓带来多少福利。比如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竞选时提出“七四七”竞选口号:即经济成长率达7%、国民人均所得达到四万美元、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诉诸仇恨,最典型的则是台湾的民进党。它们把选举包装成台湾人对外省人的对决,是本土人士“出头天”,从而迅速在台湾崛起。相对而言,诉诸仇恨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动员手段。今天韩国和日本纷纷主动在主权问题上大做文章,其意不过在此。不仅亚洲这些民主国家如此,就是西方世界的老大美国也一样。每到选举,他国即成为政客们攻击的目标。过去是苏联,冷战后则换成了中国。每位候选人都在比强硬,完全不管是否利国利民。当然这些政客在表演的同时,也不忘通过密使告诉被攻击的国家他们只不过是选举语言。讲白了,是在骗选票。然而,谁又能保证玩这种仇恨游戏不会玩过了头,弄假成真?
整个世界是不是应该庆幸中国没有实行韩国和日本一样的制度?否则中国要么对日本以牙还牙,要么有样学样,直接挑衅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真要是如此,世界还会有一天太平日子吗不过很是奇怪的是,一方面西方媒体指责中国煽动民族主义,一方面又批评中国压制民意,说什么“爱国也需要特批”。真不知道到西方究竟是想说什么。
西方的制度从诞生到演变,也曾极大的推动人类进步。但到今天,其不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日益显露。最大的弊端就是对民众的权力没有任何监督和制衡。任何没有监督的权力都会被滥用。民众(也是人类)的贪婪本性在民主制度下得到了极大的放大。美国6%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35%的能源。这在民主制度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在地球还拥有充足资源的时候,这种制度的弊端还不明显,也不致命,但到了今天,则到了难以持续的程度。
颇有学术名望的杂志《自然》杂志最近刊登了来自国际十多个机构的22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地球生态变化”报告,认为由于人类对地球的无止境破坏,地球生态终于承受不住,在本世纪末将可能最终覆灭。报告还认为今天地球面临的最大危害是不断膨胀的人口。现在重要和紧急的任务是人类改变生活模式。22位科学家向各国政府提出了紧急行动计划。第一项就是快刀斩乱麻,用极端的方式立即减少人口压力。
虽然科学家们没有给出立即地,以极端方式减少人口的办法,但相信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唯一拯救人类文明的办法。但计划生育只有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制度模式才可以做到,西方的民主制度则只能会起相反的作用。
这个中原因不难理解。一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反对流产,而基督教又被认为是民主制度产生的重要基石(伊斯兰教、印度教也都鼓励生育),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上也要手按《圣经》发誓,美元上也印有“上帝保佑”。二是在民主制度下,无法抗衡这样的民意。人口众多的印度实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国家,结果引发全国性的骚乱(也有政党腐败、选举争议的原因),以致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实行长达十九个月的国家紧急状态。当时的总理甘地夫人也由于采取强硬措施推行节育,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导致她在之后一年的大选中落败。此后尽管每个印度政党都意识到人口过多的消极影响,但都害怕触犯众怒,在历次的大选中,没有任何政治家敢再提出强制节育的口号。
反观中国,由于是无神论国家,所以没有宗教的束缚。另外,政府在尊重民意、积极回应其正当诉求的同时,也会从长远出发制订符合国家未来利益的决策。而且即使面对民众的反对,也有能力执行下去。计划生育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当然西方在崛起时,可以通过对外殖民的方式减少人口压力,并且赢得时间成功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而这些在后起的民主国家都无法再复制。还是哪句话,任何制度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旦其存在的土壤改变了或者消失了,这种制度也就走向它的反面。今天,在人类面对资源短缺、人口高速膨胀的艰巨和迫在眉睫的挑战面前,民主制度不但束手无策,无法遏制人类的贪欲,相反还起到加速危机的效果。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只能是中国模式。可以说是时代将令民主终结也是时代需求重新赋予中国文明以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