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召开以来的十年,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探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在经济理论上有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集中起来说,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之后,具有阶段性和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有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发展的新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具有理论创新能力,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光辉灿烂前景的伟大的党。
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这对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让人民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重要发展。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大拓展了此前关于生产目的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表现。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强调经济发展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协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要互相协调,社会发展不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发展也要协调,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不能过大。可持续,强调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追求长期平稳较快的发展。提出这些要求,是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是克服了思想上的片面性,在经济理论上趋于成熟的表现。这不仅吸取了改革前30年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教训,也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途径,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提高。
发展模式创新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还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方针。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好经济工作,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五个统筹”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在政策经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主线。这些都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新的发展阶段对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发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十年来党的经济工作的一大特点。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是从当代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现实提出来的,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目前,实施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已经初见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在显现。
对外开放理论创新
除了在发展方面做出上述重大理论建树之外,在改革开放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改革措施规范化、法制化,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制度。同时,对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继续深化改革,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就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结合起来,把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之上,对进一步完善包括产权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构造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市场主体,具有重大意义,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针对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新情况对分配原则作出的重要调整。与过去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相比,明显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对于改变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对外开放使我们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经济同国际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将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经济的融合度,有利于充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为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还意味着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向逐步扩大“走出去”力度的方向转变。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发达国家市场疲软和美元贬值的压力下,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把富余的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可规避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通过获取更多的海外资源勘探权、开发权,可打破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约束;通过国际并购利用国际市场的技术资源、营销网络和著名品牌,可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可创造出口需求。因此,提出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对外开放理论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