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稳增长不能以“转方式”为代价

 时间:2012-10-19 08:51:00 |  姚景源 | 字体:【 】| 阅读: 181

现在中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和难持续的问题日趋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和增长方式问题,中国经济确实有“硬着陆”的风险。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前提在于,我们要做好“调结构”和“转方式”这两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

当然,中国经济确实存在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的工业化到现在还仅仅处在中期水平,我们的产业分工还基本处在国际分工的末端和下游,中国虽然是一个工业大国,但远不是工业强国,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差距在经济学上可以解释为潜力。如果我们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两大战略——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和扶植新兴产业——落实好,中国工业化的未来还会有强有力的发展。另一个增长空间就是城市化。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5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与发达国家(78%)相比,我们的城市化率还是很低的,一些国家城市化率都已经达到90%以上了。我国还把2亿多农民工也计算进去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2亿多的农民工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当中。另外,城市化水平也不能仅从户籍人口来看,还应包括整个城市人口的主要生活方式、城市文明、居民收入与城市经济发展成正比,等等,大家能真正享受到城市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包括我们的道德建设都与城市化建设是一体的。从这个角度看,不能说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过半。城市化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当然空间也是潜力。所以,从工业化和城市化角度看,我们的经济在未来二、三十年有个持续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一定得看到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不平衡、不协调和难持续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结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市场化改革问题,甚至道德建设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也就是说不去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的话,我们不能盲目地说经济还能增长多少年。

我们要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时又面临发展方式深刻调整的情况下,“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目前来看,短期状况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各种困难会比较大。但是短期利益要服从长远目标,解决“稳增长”问题,不能以贻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机为代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有这样的教训。所以,宁可承受短期阵痛,也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上去。因此,“稳增长”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稳增长”要与“调结构”和“转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要符合“调结构”和“转方式”的要求。其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即近些年来全社会轻视实体经济,过分追求虚拟经济。这种状况导致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强。我主张要增强创新能力,增大创新投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防范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要发挥市场的力量。

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间只是说明我们还有发展的潜力,这种潜力要真正释放,深化改革是必要条件。过去三十年的增长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就是改革开放。有些人用数学模型分析中国经济,将各种因素综合进去,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将要告别以往的辉煌。但是数学模型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把改革开放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现在我们必须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这样才能继续保持一个好的发展势头。

深化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主张,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还是应该加快市场化的步伐,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相信市场的力量。这其中要注意两条:一是将政府不该管的事统统交给市场,二是打破垄断,通过市场竞争使整个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