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林立: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启示

 时间:2012-10-30 15:24:00 |  林立 | 字体:【 】| 阅读: 147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宏观经济的增长及金融体系的变革。很明显,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长模式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为中国投资银行(或者说证券公司)的发展、转型及国际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是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这将为投资银行业务规模及范围的不断扩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预计未来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重大变革,包括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国际金融中心将初步形成、金融产品将会日益多元化等等,这也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但尽管如此,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传统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几乎遭受到是覆灭性的打击,这也给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经验及启示。与国外成熟市场国家的投资银行相比,中国的投资银行发展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及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何去何从,成为当前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际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投资银行起源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 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伴随而来的欧洲工业革命,逐渐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提供投资顾问咨询服务等。20世纪初期,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称谓也由“商人银行”转变为“投资银行”,而这个转变过程中,以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最为典型。尽管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

总的来看,美国投资银行大概经历了混业、分业及综合化经营等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分业经营制度的影响下,业务结构比较单一,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一些现代金融工具纷纷涌现,投资银行兼并重组步伐也明显加快。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也就出现了不够投资级别的垃圾债券。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也成为投资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如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投资银行主要是分业经营,因此经营范围相对较小,特点相对单一。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

一是综合化趋势。1933年、1934年美国开始的分业管理的格局一直持续了五十多年。虽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为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基础,但随着国际投资银行的快速发展,其缺点逐步显现出来:投资银行在面临资本市场较高风险的同时,但经营范围由于受到制约,盈利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投资银行的长足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各国金融自由化及国际化的进程,投资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趋势也在不断加快,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如1986年,美国的高盛公司接受了日本的住友银行9亿美元的投资,此后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界线开始有所改变;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的 J.P.摩根和美国银行也开始逐步涉入高等级投资债券、高收益债券及股票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尤其是 1999年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后,美国综合化经营模式也从法律上得以确认,以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花旗集团、J.P.摩根等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速度更是势不可挡。

二是规模化趋势。现在国际市场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型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构成了证券业的龙头与支柱。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前十名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规模及利润规模,由占全行业的1/3增长到如今的2/3。早在1990年,美国就已经有 5家资本超过 20亿美元的投资银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兼并重组不断,更是造就了不少的金融巨无霸,如高盛集团、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汇丰集团等等,业务遍布全球,大多资产突破1万亿美元。

三是集中化趋势。为最大程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无论是早起的投资银行,还是现代的投资银行,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在日本,1949年有1152家投资银行,到1977年只剩下257家。而在美国,曾经的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所罗门兄弟等超级投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兼并联合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兼并联合呈加速之势,规模也越来越庞大。1997年2月,摩根士丹利与添惠公司合并,创造了一个总市值210亿美元的特大型投资银行;同年9月,旅行者集团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并与史密斯?邦尼公司合并,成为仅次于美林证券、高盛集团及摩根士丹利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等等。西方投资银行兼并联合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行业的高度集中。

四是多样化趋势。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金融业的日益自由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投资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西方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投资银行承销和经纪始终作为其最重要、利润来源最多的业务,所占比例一度超过80%,但20世纪 90年代以后,各种创新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

五是专业化趋势。国际投资银行在逐渐走向规模化、业务经营多元化的同时,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投资银行的专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显然,综合化经营并不代表每一个投资银行都必须经营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各投资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自身的业务优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兼顾其他业务的发展,这点和社区银行比较类似,虽然美国有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机构,但社区银行业务拓展却依然如火如荼,这是因为社区银行具有大型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更了解客户、机构更灵活等。对投资银行而言也是如此,美国一些小型投资银行纷纷开展专业化及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确立市场地位,例如,佩韦伯在美国牢牢占据了私人客户投资服务领域,所罗门兄弟公司在美国最知名是做政府债券、资产抵押债券,Ameri-trade、E-Trade和CharlesSchwab等在网上证券交易方面拥有优势。

六是国际化趋势。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上连成了一个再不可简单分割的整体。与此相适应,投资银行已经彻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向海外扩张,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日内瓦等国际金融中心成立了大批国外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投资银行都成立了管理国际业务的专门机构,如摩根士丹利的财务、管理和运行部,高盛的全球协调与管理委员会等。

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程给中国投资银行展带来的教训及启示

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变化形势,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具有新的特点,这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但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投资银行深受影响,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传统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几乎受到了覆灭性的打击。然而,虽然这些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但对当前中国投资银行而言,还是能给予借鉴和启示。

一是业务不宜过度集中。从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五大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特点看,虽然重点有所不同,但多为波动性较强的高风险业务。如破产前的雷曼兄弟,其经营范围分为三个部分: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及投资管理,主营业务中资本市场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部门,占有雷曼兄弟总资产的98%,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占其总收入的 60%—70%,而与承销等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资本市场业务是风险较高的业务板块。高盛集团业务分为三大块:投资银行集团、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集团,其中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部门,占其收入来源的65%—70%。

二是建立风险与收益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投资银行是从经营和管理风险获利的。风险管理能力正是投资银行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一方面,投资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一个从寻找风险与预期收益平衡点的过程,投资银行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选择需要和能够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引入以风险价值为核心的量化风险管理技术,实施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风险限额管理,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从而增加对生存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的能动反应。

三是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投资银行业是高智力、高风险的行业,较高的薪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强调激励有利和约束有效的相匹配,失衡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过度追逐短期利益和过度风险。

四是募集资金模式应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募集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通过隔夜债券回购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第二,发行商业票据,票据期限一般为3—9个月;第三,发行债券、股票、银行贷款等。因此,美国投资银行较依赖在货币市场上拆借资金来维持经营工作,从其资产负债表来看,投资银行的负债以短期为主,回购、银行贷款和商业票据融资的比例高达 25.5%,对客户的应付款比例高达 32.2%,长期负债比例仅为10.8%。如此的募集资金模式极易导致投资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从而导致在金融危机时期易遭受毁灭性打击。

五是努力寻找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当前,金融自由化及金融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投资银行都应该加快综合化及国际化经营趋势,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优势,寻找自身的业务定位,从而确定适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和市场地位。

(作者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首席审计官)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