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对缅甸“闪电式”的短暂访问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从去年11月希拉里访问缅甸到此次奥巴马访问,美国对缅甸的政策转变是极为明显的。缅甸处于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之间,以及东亚、南亚、东南亚交汇处,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下,地理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事实上,美国对缅甸的关系转变一直都有着“中国因素”。
由于中国的崛起,拥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的缅甸,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棋子。于是,美国近乎迫切地想与这位对立了二十多年之久的“敌人”重归于好。这从奥巴马在仰光大学演讲时,特别称赞了“密松”事件而得到证明。密松大坝由中国投资36亿美元建设,但因为缅甸民众的强烈反对,缅甸总统宣布在其任内搁置该项目。这是缅甸首次对中国说“不”,被认为是中缅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
而缅甸之前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迫使其只能长期依赖中国。但自2011年3月新政府上台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纷纷解除制裁,使缅甸有机会重返国际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关系。早在一年前,希拉里访问缅甸时,缅甸总统登盛的政治顾问内新勒就曾放风说:“不论战略地理位置多么具有优势,如果不小心经营,就无法得到更多的收益。缅甸一面是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一面是具有11亿人口的印度。缅甸也是有压力的。”
奥巴马访缅时亲吻昂山素季
“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尽可能地与邻国、强国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是每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当国内外局势转变,出于国家民族利益,即便是曾经的“死敌”也可尽释前嫌,再度携手。回顾缅美外交史,就能证明这一点。
美缅关系一度十分密切
1948年,缅甸刚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独立,美国就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于1950年10月向缅甸提供了2100万美元的资助。美国为何对刚刚取得独立的缅甸如此示好呢?实际上,当时,新中国也建立不久,国民党部分残军潜入缅甸北部,建立了一个“反攻大陆”的基地,于是缅甸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对当时暗中协助国民党进行“隐蔽行动”的美国来说已经开始显现。
后来,美国中情局在缅北地区与国民党频频活动。或许作为回报,1962年,尼温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美国并未发表意见;在排华事件发生致使缅华关系受到影响时,美国更是一声不吭。1966年,尼温将军还访问了美国,在白宫与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会面。此后,缅甸每年都会派遣两位军官到美国受训。曾经在东南亚鼎鼎有名的缅甸情报局(MI)就是在美国中情局的培训和协助下建立的。
这一切的援助关系都和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有关。美国为了“扶蒋反共”,遏制社会主义在亚洲的发展,与中国、老挝、泰国比邻,与柬埔寨、越南等仅有咫尺之遥的缅甸,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地理位置。因此,美国才一方面与缅甸打好关系,另一方面又暗中或间接借助缅甸自身的发展,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直至1988年,缅美关系才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由于国内经济大萧条等原因,缅甸发生了全国性的学潮。而当时从英国回国探亲的昂山素季就这样成为了民主运动领袖,并且影响至今。在这个非常时刻,美国参议员史蒂芬访问了缅甸,并会见了昂山素季等民主人士。随着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以及后来在1990年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的全国民主同盟大获全胜,但军方却拒绝承认后,缅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不仅将外交级别从大使级降至代办,还停止了对缅甸长期的援助,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了多年的经济制裁。
中国依然是重要朋友
虽然,美国名义上是出于民主、人权等对缅甸进行了制裁与“断交”。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也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新中国在文革结束后平稳发展,“反攻”已经无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均已结束;苏联也已解体;红色高棉也已瓦解。美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对于美国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经降低。
而就在缅甸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成为缅甸最重要的伙伴。在中国的帮助下,缅甸的基础建设逐渐开展,经济发展也缓慢但有序前进,在政治上也打破了被美国与西方孤立的局面。两国的“胞波”(观察者网注:“胞波”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情谊就这样得到了巩固。可以说,这数十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最重要的“盟友”。
国际政治总是变化莫测。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高调“重返亚太”。缅甸这个被忽略了十数年的国家,再次进入美国的议程里来。以2009年美国公民耶托潜入昂山素季府中,后被缅方逮捕一事为契机,美国派遣了近十年来首位访缅的参议员吉姆·韦伯。从此,在随后的几年里,美国都较为频繁地派遣参议员、助理国务卿等高官访问缅甸。在希拉里对缅甸进行破冰之旅的一年后,奥巴马也在胜选的两周后就来到了缅甸。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逻辑:当中国政局尚未稳定时,美国就重视与缅甸的关系;当中国局势稳定发展,而缅甸出现混乱时,美国就疏远与缅甸的关系;而当中国崛起,缅甸民主出现转机时,美国又欲再度亲近缅甸。
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可以有永远的朋友。缅甸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与美国拓展邦交是缅甸的权利,但这并不代表缅甸就会完全放弃与中国的关系。我们也可发现,一年前希拉里访问缅甸前,缅甸国防总司令敏昂莱先一步访问中国;今年9月缅甸总统登盛访问美国前,先赴中国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包括本次奥巴马访问缅甸前,缅甸国防副总司令梭温也先访问了中国。缅甸的这些举动似乎在说明中国依然是其最重要的盟友。
因此,美缅关系虽然进展神速,但双方未来的发展如何,还取决于中缅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