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又转向了缅甸?

 时间:2013-01-07 13:33:00 |  侯金亮 彭念 | 字体:【 】| 阅读: 173

侯金亮:日本“重返缅甸”让中国边缘化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上台伊始,便派出前首相、现任副首相兼财政部长麻生太郎访问缅甸,引起广泛关注。麻生成为第一个出访海外的新内阁成员,出访的第一个国家竟然是缅甸,似乎有些让人出乎意料,而实际上却是情理之中,乃“一石多鸟”之举。

安倍的首访国家是美国,早已板上钉钉,让麻生代表新内阁守访缅甸,算是很给缅甸面子了。麻生在缅甸可谓出手阔绰,缅甸拖欠的约5000亿日元债务,计划在1月内予以免除,且将在3月底前提供约500亿日元规模的日元贷款。这意味着安倍内阁已经启动经济外交,恢复对缅甸停止二十多年的经济援助。

日本如此重视缅甸,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考量。尤其在缅甸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并与美国修缮关系以来,愈来愈契合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和“自由与繁荣之弧”方针。

实际上,日缅曾有过一段蜜月期,日本对缅甸的经济援助早在1955年就以战争赔款的形式开始,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日本先后有四任首相对缅甸进行过正式访问,时任缅甸领导人奈温(尼温)亦多次访问日本。不可否认,日本的经济援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相关资料,缅甸位列日本经济援助接受国的前十名,一度进入前五名,直到1988年缅甸进入军人政府执政时期,日缅关系进入了冰封期。

1988年以来,中国向缅甸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无偿经济援助。2003年,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免除缅甸联邦政府部分到期债务的议定书》,中国还给予缅甸最惠国待遇,缅甸在这二十多年来也发挥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的价值,有助于中国打造通向欧洲、中东、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缅甸在陆上连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濒临印度洋,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有了这个通道,降低了中国由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因美国、印度等国的遏制而所遭受的风险。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海外的能源与资源需求更大,缅甸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中的位置亦更加凸显。日本更是对缅甸有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双重诉求。

最近一两年来,日本不遗余力地强化与缅甸的关系,斥巨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与资源行业。去年8月,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缅甸代理处执行理事吴佐伦吴表示:“为使缅甸能同时开展公共建设、饮用水改善、电力设施三大类项目,日本政府将开始启动新长期贷款计划”。这是20年内日本首次对缅甸提供贷款。

日本对缅甸的经济投入是全方位的。诸如,日本计划帮助缅甸在2015年建成迪罗瓦港口经济特区,在缅甸的航运、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等领域向缅甸提供帮助,在当地开展稀土、钨、钼等金属矿山的地质勘查,将投资缅甸近海石油开发,与缅甸共同开发稀土等天然矿物资源……。缅甸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访问缅甸以后,日本在“重返缅甸”方面,已大面积提速。

缅甸是有着6000多万人口的市场,且各种资源丰富,对于缺市场又少资源的日本来讲,其经济意义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日本“重返缅甸”挑战中国的传统利益,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一直以来,对缅甸的累积投资额中,中国是第一位,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邻国,是缅甸进口的主要来源,在遭受西方国家压力时,中国往往站在缅甸这边。

而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传统“后院”正被慢慢侵蚀。日本媒体认为:“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影响力透过缅甸向印度洋延伸,将直接威胁到日本经济商品及能源海运生命线,因此一直呼吁政府要在争夺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竞争中强于中国”。安倍新内阁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同中国争夺缅甸的外交主导权和丰富资源,重塑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对缅甸问题的发言权,以消解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这是日本遏制对华“包围圈”的重要一环。

缅甸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之一,随着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强势回归,中国在缅甸的传统优势正日渐式微,若不采取积极作为,很可能被边缘化。

彭念:应对缅北冲突中国应未雨绸缪

2012年12月30日,缅甸政府军与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并持续至今。缅甸官方报纸《缅甸新光报》称,缅甸军队并非主动发起进攻,而是为了清除克钦独立军进攻政府军事补给线的据点。然而,克钦独立军却指责缅甸政府军挑起了战争。不管是缅甸政府军挑起战争,还是克钦独立军进攻缅军军事据点,这场战争不仅会对缅甸国内的安全形势产生影响,也会对缅甸正在推进的改革进程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缅北地区紧邻中国云南地区,缅北的军事冲突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形势。

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1988年以来,缅甸军政府实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先后有40余支武装与政府实现和解,有的完全放弃了武装,有的被改编成民兵或编入中央领导的边防军。但仍有一些少数民族武装未与政府实现完全和解。缅甸新政府成立后,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族和解,取得一些成效。2012年1月12号缅甸政府与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克伦民族联盟举行和谈,并签订停火协议。但与此同时,缅甸政府军却不断打击克钦族反政府武装。2012年3月,缅甸政府代表团与克钦独立组织代表团(KIO)举行和谈,但并未达成全面和平协议。此后,从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一共交火了2400多次。

总体看来,由于缅甸深厚的大缅族主义倾向,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积怨甚深,很难通过几次和谈就实现和解。此外,政府与军方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存有分歧。政府试图通过谈判方式来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和解。但军队却不顾政府的停火命令,继续打击少数民族武装,使得少数民族武装怀疑政府和谈的诚意。同时,少数民族武装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考虑也并未切实履行和谈协议中所规定的条款。

此次缅北战争虽然是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战斗,但其他少数民族武装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因为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之间的胜败将决定缅甸各少数民族武装能否继续维持割据一方的生存模式。如果其他少数民族武装也与政府军开火,那战争将会蔓延至缅甸少数民族地区,这对于缅甸国内的安全形势,尤其是缅甸政府吸引外资的努力将大受挫折。

从目前来看,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并未对缅甸政府军发动攻击,但派遣军事人员进入克钦地区,帮助克钦独立军一同对抗缅甸政府军并非没有可能,而且这一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否会激起缅甸军方的高度镇压尚未为可知。

此外,美国一再向缅甸政府施压,强调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缅甸政府尽快结束与少数民族武装的战争。在此次缅北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院1月2日也表示,缅甸北部冲突中缅甸政府军使用战机令人“极度不安”,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敦促缅甸政府同克钦军停火,并开始真正的和平对话。

尽管缅甸新政府已将民族问题置于政府优先解决的地位,但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缅甸政府在应对民族问题时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不能恰当解决民族问题,就无法消除武装冲突隐患,从而妨碍缅甸的改革步伐。

由于中国与缅甸政府的特殊关系,此次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将是颇为棘手的难题。首先,如果中国介入此次战争,那到底是帮助缅甸政府军?还是帮助克钦独立军呢?其次,如果中国贸然介入战争,如处理不当的话,可能会带来边境地区更大的动乱。因此,中国在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之间保持中立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

此外,此次缅北战争爆发后,大量难民聚集于中缅边境缅方一侧,一旦少数民族武装溃败,这些难民将大量涌入中国境内,这将会给中国西南边境地区的安全局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应提前加强边境地区的安全防务水平,并建立起难民安置紧急方案,以未雨绸缪。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