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林喆:反腐防范机制与权利约束

 时间:2013-01-24 15:10:00 |  万鹏 | 字体:【 】| 阅读: 204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此,人民网邀请到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喆教授围绕权力制约,腐败的惩戒机制以及防范机制话题与网友交流。

网络反腐的五大人群辨析

林喆教授认为,2012年的反腐败有一个新的特点,就在于群众对反腐败的热情越来越高,所以2012年出现网络反腐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网络反腐,这是群众反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能够涵盖整个群众反腐的形式。群众反腐也不仅仅具有网络反腐这一种形式。

她指出,网络反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反腐败。网络反腐不等于制度反腐,但是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制度反腐在一些地方采取了网络反腐的形式,比如像一些纪律检查部门、监察部门都积极地利用网络接受群众的举报。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网络反腐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就是它的主体是谁。网络反腐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当然也有专门的组织机构。

林喆教授谈到,群众的网络反腐里面包括以下人群:第一类就是学者,学者往往利用自己的博客,然后设立反腐败的平台,在他们的网络平台上专门宣传中央从上到下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反腐败的政策、措施、决议。另外,在宣传自己对于腐败问题的种种看法和理论。有的学者还接受民众的举报,把部分经过调查的材料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披露。这是第一类人。学者的反腐败通过网络反腐败,扩大了学者的理性的思考,披露了他们的一些思考。对于反腐败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就是纪检监察这些组织机关。这些组织机关,他们在网络上进行反腐,比如接受群众的举报,并把调查的情况在网上公布,广而告之。这些也是反腐败的主力军。

第三类人就是深受腐败、贪官迫害的群众,他们举报无门,开始自己办网站进行揭露。这类群众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应该有真凭实据,而不是采取谩骂、毁人的做法。这些群众因为不懂得如何有证据的进行反腐,所以往往容易伤及自身,被人起诉。

第四类人叫“四仇”人员,四种仇恨人员主要包括:仇共(仇视共产党)、仇富(仇视一切富人)、仇官、仇名(仇视名人),这四仇人员一旦进入到反腐败的队伍中来,危害性很大。这些人往往情绪化的发泄,对于反腐败的危害很大。

第五类人就是网站上的散兵游勇,这些人没什么事,在网站上看看新闻,东逛逛西逛逛,正好逛到哪个网站上进行人肉搜查,他们也参与进来,他们不是游手好闲,有人称他们为好事者。这些人的法治意识不是很强,目的性也不是很明确。他们的反腐败热情大半靠的是情绪,由情绪使然。这些人对于网络反腐危害也很大。和四仇人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时期可以形成一种风潮,杀伤性很大。这类人群反腐行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有,对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行为的规范和上网意识法制化。我们讲网络反腐的时候,当然主要不是讲这些人的网络反腐,但是这些人的存在对于网络反腐的制度化不可小觑。

最后,林喆教授提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人肉搜查。人肉搜查,现在被网民频频的使用,有的时候就变成了网络反腐的代名词。好像要网络反腐就必定要进行人肉搜查。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见解。人肉搜查不是一种好的形式,它至少在几个方面有缺陷,比如说它搞的实际上是有罪推定,在完全不了解搜索对象的情况下,就假定他是贪官,然后进行有罪推定,然后进行搜索,这不符合逻辑。

如何认识“反腐反腐,越反越腐”的怪圈

林喆教授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现在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官员越反越多。实际上是反映出,我们现在反腐败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随着中央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很多贪官藏不住了,开始从水底浮出水面。比如我们加大了对房地产领域的整顿,房地产领域中一批贪官就浮出水面;比如我们加大对高校贪官的惩治,高校的贪官就浮出水面;我们加大了对工程腐败的整治力度,工程上面落马的官员也开始浮出水面。

林喆教授指出,我们加大了改革之初所谓的“交学费”行为的追究,认定其为渎职侵权。2006年开始打击渎职侵权,改革之初一大批让国有资产流失的官员浮出水面。另外,林教授指出,为什么2012年看上去反腐力度这么大?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2008年到2010年的实施纲要,2010年是截止年,媒体又把它称为收宫之年。所以,2012年显得我们的反腐力度特别的大,落马的官员特别的多。这一年反腐败的很大特点就是全国各地此起彼落地展开了廉政风暴,比如像广东、成都、山西等等地方都展开了反腐败的浪潮,所以有一批官员落马。

林喆教授谈到,如果我们不进行打击的话,比如我们今年一个都不抓,今年落马的官员为零,那么是不是就是说今年的反腐败很有成效呢?这样的思维显然不成立。当然,我们是越反腐,挖得越深,挖出来的蚊子、苍蝇、老虎越多,拍死的蚊子、苍蝇、打到的老虎也越来越多。所以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说因为反腐败反得越来越多的。

构建拒腐防变制度体系的关键环节

林喆教授认为,建立这个体系关键是两个环节,第一是用人制度,一定要完善用人制度;第二是监督制度。她称之为两点一线,两个点指用人制度、监督制度,一线是贯穿于始终的党内民主制度。要真正地建立起拒腐防变的制度体系,就必须着重地完善这三项制度。

林喆教授指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公检法司法部门间引入阳光制度,所有对案件的处理和过程都应该公示于众,这是避免出现冤假错案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让整个司法部门的权力运作在阳光下。二是展开对话制度,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之间展开广泛的对话,定期的对话,在局长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机关之间展开公开对话,这是消除误会、消除矛盾的最好方法,这个对话可以半年一次,也可以几个月一次,也可以一年一次,但是一定要组织好,千万不能让对话成为一年一度的“吵架”制度。

林喆教授认为,十八大当中提出的廉政建设的任务可以用上述几个关键词概括。人民至上是反腐败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反腐败与境外、海外不同,在本质上它是党内自清行为。党管干部是我党重要的组织路线,所以干部出了错,干部有问题首先是由党来管,这样第一步就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双规),在双规期间发现有腐败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多年来我们的反腐败一直是以这样的程序进行的,每一届领导都会反复强调纯洁党的队伍的重要性。所谓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讲的都是廉洁,这也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中反复强调纯洁党的队伍的含义原因所在。“三清”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严明的制度中实实在在的廉洁行为,唯有人人廉洁自律,党的队伍才是干净的,干部队伍才是纯洁的。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林喆教授认为,它表明了我党反腐制度化的决心。反腐败制度化,使得反腐败行为成为常态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是一时之说要把权力关起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把权力运行制度化,将权力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中来。权力的运行不是根据个别领导人的讲话,而应该依据制度的安排。这句论断表明了十八大之后的中央领导层对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高度关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是指权力不需要在阳光下运行了,而是指权力正常运行在民主、科学的制度下。

林喆教授指出,本次会议涵盖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一个是“常抓不懈”,第二个是“全党动手”,第三个是“反对特权”,第四个是“制度的笼子”,还有“三不允许”,最后一个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些都是关键词。十八大报告里面特别强调了在会议结束之后对腐败要保持高压态势,关于“常抓不懈”体现的就是保持这种高压态势的决心。另外讲到了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里都提到了制度建设。

关于反腐败的现状,林喆教授指出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包括:第一,清查、处罚了一批有问题的干部;第二,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践履了两大承诺;第三,制定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等重要规定在内的诸多党规;以及通过两院司法解释在法律上加强了对腐败犯罪行为的惩治,颁布了反腐败白皮书。我们尚未做到什么:第一,财产申报制度没有能在法律上得到确认;第二,反腐败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被列入立法规划,未能出台;第三,两公现象没有能被抑制;第四,回避制度没有能认真执行。没有做到的就是我们今后要做的。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