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什么样的笼子才能关住权力?

 时间:2013-01-28 13:38:00 |  李永忠 | 字体:【 】| 阅读: 141

反腐靠什么?官员的个人德性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制度,也即权力结构。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些话,说到了根子上。只有从权力结构改革入手,铲除腐败土壤,腐败才不会越演越烈。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对官员而言,权力是柄双刃剑,负担与乐趣兼备。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欠缺的制度,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

不科学不合理的权力结构,是纸笼子。而纸笼子是关不住权力这只猛虎的。习近平强调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这从侧面印证邓小平在三十多年前指出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

这也说明,由于权力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目前的反腐制度,还存在牛栏关猫、纸笼关虎的危险。权力具有独占性、排他性和扩张性,人类一直在寻求各种可以驯服权力的制度安排,改善权力结构。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如此。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铁笼子?只有那些能关住权力,符合权力运行规律的良制,才是铁笼子。

制度包括两层含义:浅层是指规章、守则,即那些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条条款款;深层是指能保证这些条款坚决施行的组织体系,也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能相互制衝并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立足于中国自己的教训,邓小平曾深刻反思:尽管“过去我们虽也多次反过官僚主义,但是收效甚微”,其原因正在于“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早在1980年,他就说过,我们的“总病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

解决这个总病根,最有效的办法有二:一是分权制衡,以权力制衡权力;二是还权于民,以权利制约权力。对此,邓小平的一个论断是:“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是同体监督;另一个论断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是异体监督。胡锦涛提出的“监督的制衡力”,习近平强调“权为民所赋”以及“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也是此意。

落实这两重监督,要在制度上相应改革。这种权力结构的改革道路,需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究竟怎么走,还真只能由自己来探索。最好是渐进向前,设立若干试验区,进行包括制度反腐等单项、多项和综合的试验。

大原则不会有多大的分歧,要做到还权于党员、还权于政府,最终还权于人民。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转良好,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宪法得到了有效实施,中国向法治过渡的权力结构改革,走了一大步。宪法有了权威,权力就会被关进铁笼子,反腐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权力来自哪里,掌权者自然就向哪里负责。这既是职业道德,更是生存法则。从这个角度理解习近平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就是要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便是推进制度反腐的最好办法。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