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重庆对外开放的南向战略

 时间:2013-01-29 14:51:00 |  田丰伦 | 字体:【 】| 阅读: 126

南向战略是重庆对外开放的一种地理方位和市场取向,是重庆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的战略总称。南向战略是重庆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巧妙利用国际分工体系的一种战略抉择,它指向特殊地理单元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双向和多元特点,是重庆对外开放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重庆经贸领域的探索实践,蕴涵着获取国际比较利益,加速提升重庆发展能级,促进重庆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重要机缘。

在全球化时代,开放发展是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更加凸显。因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开放观,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体系,发挥重庆毗邻东盟的地缘相对优势,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坚定不移地推进南向战略,非常必要,十分迫切。

南向战略的重要意义

东盟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侨裔资源丰富,亚洲文化浓郁,扼两大洋要冲,地缘经济板块特征明显,是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的战略组成,也是开放要素通达欧、非和中东的国际桥梁和纽带。南向战略贯通中南半岛,链接“渝新欧”,利于纾解“马六甲困局”,构建中国经贸通道新格局。

东盟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各国发展水平差距大,但东盟与重庆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当,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目前已成为重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正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10+1”属于国家战略,也是重要的国际战略,自贸区11国19亿人口、GDP逾6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策源地。因此,重庆适应性的技术产品市场和投资潜力巨大。

东盟各国自然条件优越,矿藏、森林、农业、渔业和水力等自然资源富庶,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是美、日的传统市场。重庆作为京广线以西、毗邻东盟的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在经济、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理应发挥其“联动轴”和战略支点功能,西向和南向战略互补,跻身南亚东南亚国际分工体系,完善国家开放战略体系。因此,南向战略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庆理当战略推进的排头兵。

南向战略的基本思路

南向战略是双向的、多元化战略,即南向战略是一般商品进出口贸易、投资和引资、技术和服务贸易、工程和劳务承包的集成开放战略系统。

南向战略拟以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医药、轻纺、食品、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出口重点,进口拟以能源、矿产、橡胶、木材等资源型产品(商品)为重点,并适度进口东盟农产品,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满足我市需求,丰富市民生活;对外投资重点投向能源、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领域,谋取基础性投入的长期战略利益,战略性开发和储备东盟的能源和矿藏资源,一般消费工业品则从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以规避或减缓经贸摩擦,重点引进新、马的资金和微电子技术,引进东盟国家的农业和农产品种养加工技术,提升我市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积极拓展金融、技术、旅游、运输、仓储等服务领域。近中期应充分利用越、马来、泰现有的工业园区平台,打造重庆南向战略推进、拓展矿业资源和商品市场的战略基地。同时,争取创设东盟工业、农产品、服务业等“国”字号的重庆园区,集聚东盟资源要素,作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走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前沿。

南向战略当以湄公河次区域为重点。该区域是多个主权国家疆域下的结合部地域,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区域。除我国外,该区域五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不高,工业化程度低,总体上是农业国家。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亟待开发,且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在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贸易与投资等众多领域的开发均取得了成效。该区域正成为国内企业投资东盟的一大热土。

南向战略的重点领域,拟(1)通道建设及旅游合作。世行和国家相关部门已将连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包括泛亚铁路东线方案改造、上湄公河航道改善、红河水运合作开发等纳入规划,特别是湄公河的航道疏通,“一江游五国”便利化的世界级“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等,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旅游业领域的发展平台。(2)产业梯度转移合作。如缅、老、柬三国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价值高,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制糖、棉纺、矿冶开采、机制农具生产、特色工艺品加工和其它轻工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重庆拥有一定技术优势企业,可通过援助、技术输出、设备转让、加工生产或合作方式,实现产业资源要素空间位移,以充分发挥企业的适应性技术价值。(3)现代农业开发。农业资源开发重点,是购租缅、老、泰等国的宜农土地,进行种、养殖业开发及其精、深加工;林业资源开发重点,是在缅、老、越投资购买或租赁林场山林,进行森林工业和林产品加工。(4)人力资源开发。开发人力资源是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是加快重庆与东盟各国的人才和劳动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加强东盟各国国家语种的人才培养,促进英语、华语在东盟各国间相互交流、普及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涉外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重点培训东盟各国的公务员和企业家等实务工作者。

南向战略宜采取产业链融合、产业内贸易、能矿资源领域投资合作以及科技投资合作等主要途径。可以重庆汽车、摩托车等工业品出口为龙头,带动资金和技术输出,实现跨国生产和经营,生产运销轻纺、食品、家电等工业品,满足当地生活需求,逐步建立生产加工配套和营销网络体系。同时,积极开展投资东盟,重点投向能源、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领域,谋取长期战略利益。

南向战略的市场抉择

马来西亚素有“锡、橡胶王国”之称,是制造业的投资“福地”。重庆业界可与马在基础工业、高科技产业、家电加工业、石油产品业、棕油加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

新加坡有“狮城”美称,是重庆经济融入世界的“跳板”。重庆业界可在机电产品制造、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金融和旅游服务业、转口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

泰国乃“白象之国”、“千佛之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水果资源,是中国水果、玩具的“超级市场”。重庆业界可发挥专业技术长项,利用双方原材料和技术共同生产、工业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

印度尼西亚为鼓励国内外投资,政府在纺织、化工、医药、机械等22个产业部门予以新投资企业5-8年的免征所得税优惠。重庆业界可利用技术优势,加强在农、牧、渔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

越南政府非常注重大公司的主渠道作用,据其经济和政策条件,重庆企业可登陆开发越南的农、家电、制药、钢、制衣、制鞋、电力设备等市场。

菲律宾政府将农业作为经贸合作重点,鼓励双向投资和技术合作,逐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重庆业界可在菲水果加工(主要是椰子)、制药和电子设备类领域开展合作。

缅甸素有“水稻与森林之国”美誉,是重庆农林企业合作的最佳伙伴。重庆业界可在缅农业、林业、资源开发领域开展合作。

柬埔寨的森林和淡水鱼资源非常丰富,是中小企业投资的理想场所。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对外资非常欢迎。重庆业界可在制糖业、渔业、城市给排水、民用电器、盐业加工、食品工业、电力、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文莱誉为“浮在石油上的国家”,是重庆优势企业细分市场的“掘金地”。重庆业界可在机械、服装、石油化工、旅游、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老挝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农主工薄”,是我国初级工业产业转移的“新天地”。重庆业界可在罐头、糖类、木材加工等领域开展合作。

南向战略的践行举措

加强东盟专题研究。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亚太国际分工体系,创新科学发展的开放观,丰富国际比较利益内涵,增强资源储备战略眼光,现地考察研析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结构、贸易法规、文化习俗等情况,统筹拟制南向战略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强南向战略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创造重庆对外开放的战略新优势。

建立体制完善机制。按照科学发展的开放观,深化改革重庆涉外经贸体制机制,搭建强力推进南向战略的组织平台,建立统筹、协调、指导、策划等工作机制,探索南向战略新理念,拓展CAFTA框架下的区域合作模式,提高法律制定、规则和产品标准的信息交流和透明度,消除非关税壁垒,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开展信息专项服务。市外经委等部门应牵头设立东盟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信息专项服务平台。整合国内外的相关信息资源,加强对东盟市场的跟踪与调研,与东盟各国信息咨询机构建立联系,为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

打造战略重点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重庆所用,已成为南向战略的重要平台。在利用和发挥现有平台功能的同时,当着力在渝打造东盟工业、农产品、服务业等“国”字号园区,以集聚东盟资源要素,促进资金、技术、商品和服务双向流动,作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走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前沿。

完善区域结算体系。南向战略进程将导致区域内商品贸易、产业合作、无形贸易的交易方式创新和量的急剧扩张,建立和完善区域经贸结算体系势在必然。可借势人民币汇改及其国际化,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建立并完善区域内以人民币为一揽子货币的银行结算体系。通过区域内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直接结算,以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实现区域经贸稳定发展。

加快东盟人才培养。南向战略对涉外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东盟经贸人才培养已成其战略重心。因此,政府在制定南向战略总体规划时,须将东盟经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开放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专业及课程,培养东盟经贸的高级管理和专业人才。同时,积极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素质的东盟经贸人才。

推进服务领域合作。新加坡金融服务业发达,其他国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加大引进新加坡发达金融业的力度,共建离岸金融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巴渝历史文化向外推广宣传,吸引更多旅客的入境游,实现服务贸易共赢。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