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规划未来全方位合作方向
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近日在接受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的书面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继续促进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和大规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然气、石油、电力、煤炭、核能以及能效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德沃尔科维奇同时还担任着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他指出,俄中两国应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深化能源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将确定两国未来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就包括能源动力领域的合作。俄中两国预计将在石油、电力等领域签署多项意向性协议。此外,两国还有望加强石油供应和大陆架上的合作,同时将发展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上月在北京举行会晤时表示,中俄两国核能合作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希望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步推进核电站、空间堆、浮动堆、快堆以及在第三国建设核电站等一揽子合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写)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经贸合作亮点频现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日前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拉佐夫说,俄中两国目前都致力于将非常好的政治氛围转化为务实合作项目。在习主席访俄期间,双方将签署大约30项政府间、企业间的合作协议,其中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亮点频现。
拉佐夫说,俄中双边贸易额有望大幅提升。自2005年以来,俄中双边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去年俄中经贸额达到881.6亿美元。俄中两国领导人提出的贸易目标是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他相信这一目标肯定能够提前实现。
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方位能源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拉佐夫说,俄中两国将继续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近期,俄罗斯多家大型油气公司负责人相继访华,俄中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关键问题上,谈判已取得重要进展。俄中煤炭合作则是另一大亮点。据统计,去年俄罗斯供应中国的煤炭量从1000万吨上升至2000万吨,增加了一倍。俄中签署了为期25年的供电合同,目前,俄罗斯对华供电净额上升了两倍,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拉佐夫还表示,俄中将进一步拓展高新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合作。他说,核能是俄中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随着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建设的开始,4号机组建设也将纳入日程。此外,在重型直升机、民用宽体客机等航空航天领域,俄中两国相关企业间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他说,俄中两国都有强烈意愿拓展人文领域的合作。去年“俄罗斯旅游年”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赴俄罗斯的人数上涨了20%,达到100万人次,其中以游客身份赴俄罗斯旅游的人数上涨了47%。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即将在俄隆重开幕。(经济日报记者 李春霞)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主席卡德林: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结算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主席谢尔盖·卡德林近日就俄中经贸合作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网书面专访。他认为,俄中在双边贸易中积极使用本币结算是强烈合作意愿的体现。他强调说,俄中两国在贸易中正更加积极地使用本国货币,这也是双方加强合作的体现。他说:“俄中两国在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贸易结算方面已经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我们希望今后双方在贸易本币结算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在当今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不断波动的情况下,金砖国家间在双边结算中采用本国货币能够成为一个稳定性因素。
卡德林在谈到双向投资时称,中国是俄罗斯重要的投资伙伴,俄罗斯投资者在寻求中国投资项目上同样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对俄罗斯投资达18亿美元。中国投资者倾向于在矿产加工和开采、不动产、交通和通信等领域进行投资;而俄罗斯企业家则计划对中国的酒店业、批发零售业及外贸企业进行投资。不过,卡德林认为,俄中双边贸易中也存在比例失衡的问题,他建议俄罗斯提高对华出口商品中机械和设备的份额。
最后,卡德林还介绍了俄罗斯联邦工商会的相关情况。他说:“全面发展同中国有关机构的伙伴关系,是俄罗斯联邦工商会国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联邦工商会曾多次参与组织中国代表团赴俄进行工商考察,并安排他们会见俄罗斯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对推动俄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毫无疑问,商务代表间的经济会面不仅是国家间宏观经济层面实现紧密协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也是工商群体相互间紧密协调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潇)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两国贸易进入黄金期
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商务代表谢尔盖·齐普拉科夫做客《中经在线访谈》节目,介绍了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齐普拉科夫指出,最近几年,俄罗斯和中国关系发展得很快、很稳定,可以说现在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这是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中国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去年达到了10.5%,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去年超过了2%,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九位。此外,两国在投资、金融合作方面也有实质性进展。
去年中俄两国贸易额超过881.6亿美元,增长速度为11.2%。目前,中俄正致力于提前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双边贸易额2015年1000亿美元、2020年2000亿美元的目标。齐普拉科夫认为,2015年达到两国领导人所提出的目标,把两国贸易额增加到1000亿美元是完全可以提前实现的。齐普拉科夫透露,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双方有望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齐普拉科夫特别指出,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中,俄中有相似的诉求,但还需进一步协调立场。在访谈中,齐普拉科夫感慨地说,他在中国住了10多年,见证了中国发生的巨大、深刻变化。他说,他亲眼看到了中国面貌的变化,中国人生活的变化。“虽然中国在社会、经济、环保等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继续保持稳定、蓬勃的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穆非 林秀敏)
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 树立国家间关系典范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博士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位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他对俄罗斯的访问将极大地充实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季塔连科指出,俄中关系所形成的一整套新概念、新合作形式,是国际关系的创新。
在谈到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时,季塔连科表示,目前,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首选的合作伙伴。中国的钢铁和水泥生产均居世界前列,以前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大多是基础原材料,而现在中国出口产品中有40%是深加工产品。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发展迅猛。俄中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保证了俄罗斯出口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是促进俄罗斯对外交往的积极稳定因素。
在谈到文化合作时,季塔连科称,俄中两国人文合作前景广阔。俄罗斯和中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双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为两国间的全面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年”之后,俄罗斯教授中文的高校数量出现增长。
季塔连科表示,2012年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成功落幕,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达到34.3万人次。今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即将在俄隆重开幕,相信中国高水准的服务及良好的自然条件,将吸引大批俄罗斯人到中国旅游。(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