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多位学界专家和领导参与论坛,共同讨论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径,引发与会人员热烈反响。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不赞成外汇储备资金用于社保
外汇储备资金是有成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一方作为资产,同时对应的负债是有成本的,如果交给社保基金去投资,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必须覆盖成本。假定做不到可能还要在全国社保基金里面补贴,这风险太大。
另外,增加社保基金的资源是很重要的。我们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不把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约束,有激励的机制的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给多少钱也会吃光。
工信部部长苗圩:没有理由关起门来搞封闭式发展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我们很多的产品靠国际市场来供应,显然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现在钢铁的产量,大约占到全球产量的50%左右,我们的水泥大概占到全球产量的60%以上。这样大的需求量只能靠立足于本国来满足,就好像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如果自己不种粮食,靠国际的市场来供应是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所以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一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这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这30多年,我们没有理由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关起门来搞封闭式的发展,我们仍然会继续对外开放。只不过要顺应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找准市场的机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我国没有文件指出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性行业
房地产业牵扯到居民五大需求:生存性需求、改善性需求、舒适性需求、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同时,又牵扯到五个方面:投资者本身、住房者本身、银行、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保障好生存性需求,保障好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西门子总裁罗旭德:持续反腐对于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
中国面临着调整增长模式的挑战,只有不断改善才能为可持续增长和持久的全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他认为做好五方面的改善至关重要。
首先,掌握熟练技能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人才的创造性和技能,为更多不同层面的人群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以及实现更为均衡的区域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其次,创新的文化。对创造者的努力以及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予以回报的一种创新文化。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推动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三,法制。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持续的反腐斗争对于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第四,促进能源效率和开展绿色技术的政策。最后,鼓励自由贸易和外商投资的政策。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中国可以平稳渡过中等收入转折期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会在中等收入转折阶段出现举步维艰的情况。需要开发更多附加值的功能和产业,而公司的退出机制以及创新进一步的激发,也是生产率提高的进一步的来源。如果推出的政策姗姗来迟,可能就无法造成相应的调整实现结构调整不成功可能会带来很大代价。但迈克尔·斯宾塞认为中国有三方面的优势可以渡过中等收入的转折期。
首先,是规模效应,中国现在经济体的规模在全球是前所未有的大的规模,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任何其他的国家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进行这么全面的变革。其次,全球的环境,之前其他国家发展的案例是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占到全球经济非常大的比重,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最后,规模带来的结果,和中国不一样,在转折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现在在全球体系中具有这么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