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初发布的全国和各地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等初步数据整理和计算,并不十分准确,仅供分析参考。待《中国统计摘要2013》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出版后,以其为准。本表按2012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3125元人民币。
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有两大空间:一是由各地区人均GDP水平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二是由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两大发展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城镇化的深度推进是实现人均GDP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区域梯度与协调发展
先看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现以2012年最新的初步数据来作考察,各地区可分为以下四大梯队(见表)。
第一梯队,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有6个地区: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浙江。其中,除西部的内蒙古之外,全为东部地区。
第二梯队,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下、6000美元以上(也就是比全国平均水平6091美元高)。有8个地区: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吉林、重庆、湖北、陕西。其中,东部地区4个,中、西部地区各2个。
第三梯队,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4000美元以上。有13个地区:除东部地区的河北、海南之外,全部为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6个: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南、安徽、江西。西部地区5个:宁夏、新疆、青海、四川、广西。
第四梯队,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有4个地区:西藏、云南、甘肃、贵州,全为西部地区。
按照世界银行每年对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GDP相差不多)的分组标准,我国在1997年以前长期处于“低收入组”;199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升至790美元,开始进入“下中等收入组”;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开始进入“上中等收入组”,至今刚刚3年。2012年,我国人均GDP初步数据为6091美元,离进入“高收入组”的12000多美元标准还差一半。从总体上说,我国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对不同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分组标准(2012年的分组标准尚未公布),12476美元及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4036—1247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1026—403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102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大体参照这个标准,我国上述第一梯队的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高收入水平,第二、三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上中等收入水平,第四梯队的地区大体处于下中等收入水平。从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看,我国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空间,是由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带来的发展空间。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需求结构的角度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2011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3%;2012年为52.6%),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关于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已作过分析。笔者也作过相关分析。这里要提出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城镇化对扩大消费和投资的作用问题。城镇化是有利于扩大消费,还是有利于扩大投资?或者是既有利于扩大消费,又有利于扩大投资?或者说,城镇化对扩大消费的作用更大,还是对扩大投资的作用更大?目前,学术界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单纯强调城镇化对扩大消费的作用。这种看法认为,现在农民工在城镇的消费,只有原城镇居民的1/3,甚至1/5。如果2.6亿农民工的消费能增长一倍,就能产生很大的内需。
第二种看法,认为城镇化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扩大投资,将城镇化对扩大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合在一起谈。如有学者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消费和投资需求25万亿元以上,每年平均2.5万亿元。
第三种看法,认为城镇化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扩大投资,但对投资的扩大作用可能更大一些。如有学者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增加1万多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至少增加10万元,即投资增加是消费增加的10倍。“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增1000多万城镇人口,由此每年将增加1000多亿元消费、1万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笔者认为,城镇化对扩大消费和投资都有作用,但在我国目前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其对投资的扩大作用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要为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岗位,提供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这些都需要扩大投资。而在城镇化发展后期,其对扩大消费的更大作用才会发挥出来。所以,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左右,在我国城镇化向深度推进的过程中,要重视扩大消费,但也不可忽视投资。我们注意到,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且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2013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