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别指望法国会爆发革命

 时间:2013-04-26 14:12:00 |  吉迪恩•拉赫曼 | 字体:【 】| 阅读: 145

英国《金融时报》4月26日发表文章:别指望法国会爆发革命  法国正处在革命边缘么?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会被送上断头台么?这些听起来似乎是很愚蠢的问题。事实上,这些确实是很愚蠢的问题。然而最近在法国有关新革命的言论屡见不鲜,这一点非常令人震惊。法国著名新闻周刊《观点》(Le Point)在本周出版的期刊封面上问道:“我们回到了1789年?”问题的旁边是一张被打扮成路易十六(Louis XVI)模样的奥朗德照片,路易十六正是那位被革命者处决的倒霉君主。而现在连学术界也在把两者相提并论。伦敦大学访问学者多米尼克•莫伊西(Dominique Moïsi)声称,奥朗德“看上去越来越像现代版的路易十六”,法国正陷于一场“政权危机”中。

也许是巴黎近来春色宜人的缘故,我很难从巴黎的空气中嗅到革命的气息。相反,令我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法国公众和知识分子的心境如此灰暗?

没错,目前形势不是太好。经济正进入衰退。失业率高企。国家债务在攀升。预算部长热罗姆•卡于扎克(Jérôme Cahuzac)刚刚因为被揭发在瑞士有一个秘密银行账户而被迫辞职。上任不到一年的奥朗德支持率仅有26%。

不过,以多数邻国的状况来判断,法国的形势不算太糟。法国政府今年的预算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可能达3.7%,但英国的这一比例是7.4%。如今法国国家债务与GDP之比超过了90%,这一比例曾被认为过高,但意大利债务与GDP之比却超过了125%。法国失业率高达10.6%,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26%。与西班牙和意大利不同,法国仍能以低水平的利率从市场上融资。法国目前仍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另外,尽管奥朗多可能不太受欢迎,至少法国还有位总统。在意大利,各政党几次都未能就国家元首人选达成一致,结果不得不请乔治•纳波利塔诺(Giorgio Napolitano)连任。等到纳波利塔诺结束第二任期时,他将是94岁高龄。

不过,对奥朗德的强烈不满,可能部分是由于对他原本的期望变成了失望。他是以拒绝“紧缩”并将向富人征收重税的形象参加竞选的。然而,如今奥朗德政府却在致力于进一步削减开支,而试图制定75%最高税率的努力也在被宪法法院驳回以及与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发生引人瞩目的争吵后,蜕变成了一场闹剧。另外,卡于扎克的丑闻也传递出有关法国高层虚伪本性的恶劣信息。层出不穷的裁员报道也导致人心惶惶。调查显示,高失业率是法国民众对现任总统不满的第一大原因。

与尼古拉•萨科奇(Nicolas Sarkozy)在总统任期内的光鲜形象不同,奥朗德是以“普通”男人的形象竞选的。但是,“普通”和“不像总统”之间有着微妙差别。对奥朗德来说,来点希拉克(Jacques Chirac)式的气派、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式的狡诈,甚至萨科齐式的活跃,可能都会有帮助。

不过,对这位总统的愤怒从许多方面来看似乎过了头。没错,他还未恢复国家财政秩序,但是自1974年以来,法国历届政府都没有实现过预算平衡。法国经济仍然困难重重,但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市场处于深度萧条的形势下,要让本国经济繁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奥朗德也许不是那么鼓舞人心,而且他目前看起来总是会惹出事端。但是他显然是明智而认真的。

尽管如此,法国评论界却怀着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情绪。就在《观点》提起1789年的当周,中左翼的《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在封面报道中问:“我们正在重返上世纪30年代么?”现在,左右两翼都正受到一种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的生发有着深刻的根源,而不仅仅是对奥朗德幻想破灭引起的。

真正的问题可能是,自1945年以来被大肆鼓吹的“法国例外论”(French exception)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如今这两大支柱正摇摇欲坠。在国内,法国曾自豪于本国的“社会模式”——即拥有一个强大而慷慨的政府。在国外,法国原打算借助围绕“法德引擎”构建起来的欧盟,重建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

然而,欧盟如今深陷危机。欧盟由法国和德国共同管理的假象也被两国经济表现的差距——以及欧洲紧缩政策明显是在柏林设计的这一事实——拆穿了。

进一步削减公共开支势在必行,这凸显法国吹嘘的社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过这可能也不是坏事。连奥朗德本人也承认,一个消耗掉56%GDP的政府太大了。不过,法国公众对于改革几乎没什么兴趣。事实上,“市场”和“自由主义”在金融危机之后还不如危机前受欢迎。

相反,极右翼和极左翼在选举中风头越来越劲(这两派势力在上次总统选举中共收获约30%的选票)。政治极端主义的幽灵正在激起有关政治变动的言论。

另外一种可能是,由于找不到有关欧洲未来的令人信服的前景,评论员们情不自禁地回顾起了那段辉煌而又动荡的国家历史。但真相是乏味的:如今不是1789年,而是2013年,法国将不得不继续完成艰难并且不那么浪漫的经济改革任务。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